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心態起變化 基金2600點露三大怪相

2009-05-09 02:27:43

每經記者  鞏萬龍

        用了足足半年多時間,A股最終站上2600點,創出反彈新高,市場又彷佛回到牛市那樣的瘋狂。面對市場日益聚積的風險,稍稍喘過氣來的基金隱隱顯出怪相:基金樂觀中的謹慎和散戶的瘋狂形成鮮明對比,新基金發行充滿投機氛圍,老基金維持高倉位而新基金推遲建倉期,基金公司自購行為又成一種“時尚”風向標。  

怪相1

新基金發行遭遇瘋搶

        曾經掙扎在發行底線的新基金今年一改頹勢,從年初的指數型、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到最近的貨幣型和債券型低風險產品,再到剛剛首發的一只創新產品,新基金首發已經表現出全面回暖的跡象。

        今年前3個月,新基金首發份額分別為111.08億份、295.42億份和351.17億份。春節過后,基金集中發行的2月和3月,股票型基金單只平均募集份額分別為23.30億份、22.05億份;混合型基金分別為18.68億份和28.71億份。Wind統計顯示,今年1~3月,債券型基金單只平均募集份額逐月增長,分別為17.21億份、20.23億份和27.34億份。

        新基金的發行,呈現出以下兩個特點:一方面,股基散戶化,低風險產品機構化;另一方面,在新基金發行市場,投機氛圍愈發濃重,創新產品的套利空間受到市場瘋狂追捧。5月6日開始發行的長盛同慶分級基金,僅一天時間就售出150億份告罄,創出2009年基金首發規模新高。記者了解到,長盛同慶僅場內銷售部分,5月6日上午就賣出40億份,當日機構和散戶的瘋狂可想而知。

        據銀河證券首席基金分析師王群航測算,長盛同慶的最大誘惑之處就在于,該基金可以在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進行套利交易,即上市開盤之后的長盛同慶加權獲利空間約為9%左右。

        有基金業內人士表示,長盛同慶1天時間就賣出150億份,機構場內買入該基金的份額可能大大超出想像。作為一種創新產品,長盛同慶上市后的套利空間與當前2600點的高位市場息息相關,上市后該基金如何定價,都充滿太多不確定性。

怪相2

新老基金倉位兩極分化

        基金業績制勝的法寶,已從2008年的倉位控制變成了個股選擇。本輪反彈以來,老基金不斷提升倉位,已接近牛市時的水平,而新基金卻不敢“輕舉妄動”。

        據東方證券基金小組胡卓文研究測算,“五一”長假前,基金未現集體減倉舉動,當時基金整體平均倉位為80.95%,相比前周上升1.02個百分點,開放式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平均倉位分別為85.87%和71.96%。

        本周,即使倉位普遍上下浮動2%,老基金的高倉位仍能與2007年牛市比拼,但老基金后續資金的匱乏也成為必然。

        相比之下,新基金遲遲不肯建倉,顯得十分謹慎。特別是3月中旬以后成立的新基金,倉位極低。根據wind統計,新基金凈值增長遠遠低于同類基金平均水平,3月15日后成立的新基金單位凈值平均增長1.4%,4月成立的新基金單位凈值平均微長0.4%,后者單位凈值幾乎與面值同等。如春節過后成立的基金“嘉實量化阿爾法”,該基金最近一周漲幅僅2.22%,遠遠低于股基同時間段的業績平均水平。

怪相3

員工自購金額大大減少

        去年底至今年初,各家基金公司趁市場低位曾大筆自購旗下基金,獲利豐厚。4月份,部分基金公司再次發起自購行為,但由于市場風險越來越高,員工自購金額越來越少。

        本周三,大成基金公告稱,公司擬于5月11日申購大成滬深300指數基金1億元、大成精選增值3000萬元和大成景陽領先2000萬元,本次大成基金自行申購旗下3只偏股基金總計金額高達1.5億元。而在前幾天,大成基金還公告稱,公司分別于5月5日和5月6日將其持有的大成債券基金C約4653萬份及大成強化收益債券8000萬份基金份額贖回。

        有趣的是,4月以來,基金公司自購行為增加的同時,新基金發行時的員工自購金額越來越少。其中,融通內需的員工自購金額為90.79萬元,銀華和諧的員工自購金額僅有5.14萬元,海富通領先成長的員工自購金額甚至只有9882.12元;東吳進取只有公司自購3000萬元,公司員工沒有參與自購。

        3月,為給新基金造勢,各基金公司員工加大自購力度。其中,國富成長動力的員工自購金額40萬元,興業有機成長的員工自購金額為189.54萬元;嘉實量化阿爾法和諾安成長基金兩公司員工自購金額分別高達164.06萬元和486.11萬元。

記者手記

三大怪相令人尋味

        近期,2600點上方市場分歧變大,盡管金融、地產、煤炭等板塊強勢不改,但大盤指標股反復震蕩,這使得基金業內的三大怪相顯得耐人尋味:基金看似樂觀的背后暗藏謹慎,各大基金公司對今年上市公司業績能否如預期一樣增長底氣不足。

        在新基金發行市場上,基金持有人結構發生變化、股基散戶化、低風險產品機構化,這說明機構越來越謹慎。

        有一個現象需要指出,債基和貨基發行堅挺有一個重要原因,即機構手中一季度買入的股基現已獲利豐厚,為了規避市場風險,謹慎的機構資產重新配置,需要重新申購債基和貨基。

        創新產品長盛同慶首發蘊含的投機氛圍不言而喻:一旦獲利,機構就會大舉逃離,這使得長盛同慶的套利行為并不見得樂觀。

        其次,面對節節上升的估值,除了銀行和地產等藍籌板塊之外,多數股票泡沫已經凸顯,這就使得同一家公司旗下的新老基金倉位出現兩極化現象,新基金謹慎不敢建倉。對多數老基金而言,選個股獲得的超額收益要多于建倉帶來的擇時收益,而且市場暴跌幅度又不會太大,低位增持的股票完全可以繼續業績反彈游戲。

        最后,2600點上方的風險越來越大,基金公司員工自購金額下降,僅有部分公司將重金自購旗下指數型基金,這說明基金公司對趨勢把握存在懷疑,所以顯得極為謹慎。



媒體轉載、摘編本報所刊作品時,請注明來源于《每日經濟新聞》及作者姓名。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65072776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