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24 02:25:58
王(wang)(wang)建此(ci)后并未因此(ci)事遭受任(ren)何監管部門的(de)處理。目前(qian),王(wang)(wang)建已(yi)任(ren)中(zhong)國宏觀經濟(ji)學會(hui)秘書長。昨日(ri),王(wang)(wang)建接(jie)受《每日(ri)經濟(ji)新聞》采(cai)訪時(shi),否認借(jie)款為(wei)其“個人行為(wei)”。
每經記者 孫嘉夏 發自上海
王建表示,當時的借款絕對不是 “個人行為”,“后來也沒有受到調查或處罰”。“現在他們肯定把責任都推到我們身上了。”
亞通股份 (600692,SH)4月22日發布的一季報顯示,歷時10年之后,被認為是“原任董事長王建在未經董事會決議的情況下”所借出的1900萬元借款終于全部收回。
王建此后并未因此事遭受任何監管部門的處理。目前,王建已任中國宏觀經濟學會(以下簡稱中宏學會)秘書長。昨日,王建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否認借款為其“個人行為”。
10年追欠款
4月22日,亞通股份發布今年一季報透露,1999年,公司尚處于中宏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 (下稱中宏公司)控制期間,“原任董事長王建在未經董事會決議的情況下”,將1900萬元借給商友商務有限公司(下稱商友商務)。歷經10年追討之后,亞通股份終于在今年4月1日全部收回了商友商務所欠資金。
亞通股份用“經過漫長艱苦的催討”來形容收回資金的不易。“將近10年了。”亞通股份董秘蔡福生感嘆道。商友商務的這筆1900萬元借款由中宏公司擔保,2001年時,因“還款時效已過”,亞通股份于當年4月向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后因案件的管轄權問題,案子被移交至深圳中級人民法院審理。2002年4月11日,深圳中級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亞通股份勝訴,但商友商務對判決不服,隨后向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上訴。廣東省高院在經過兩年多的審理后,于2004年7月6日開庭審判,決定駁回商友商務的上訴,維持原判。
此后,亞通股份提出強制執行申請。2007年2月15日~12月28日,陸續收回1488萬元。“2008年中公司對剩余的412萬元進行了多次的催討”,2009年3月20日收回50萬元,至2009年4月1日,終于收回了最后一筆本金及利息共計500萬元。
“中宏公司實際上就是中國宏觀經濟學會下面的一個三產公司,他們這樣給我們帶來很多麻煩,也有很多的損失,利息上的,打官司的。”蔡福生告訴記者。亞通股份在2008年年報中也透露,“因商友商務借的1900萬元是公司向銀行借款,該案拖的時間較長,所以每年要支出一筆財務費用,使公司利潤減少。”
中宏公司也曾借款
王建和亞通股份的交集始于1999年,當年3月18日,亞通股份發布公告,當時的“上海市崇明縣國資委”將其持有的3450.69萬股股權轉讓給中宏公司,轉讓價格為每股2.98元。受讓股權后,中宏公司持有亞通股份27.3%股權,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王建即為中宏公司法人代表。1999年4月27日,王建在股東大會上被選舉為亞通股份新一任董事長。
但此后,中宏公司違規擔保借款事發,除上文所述1900萬元借款之外,中宏公司還曾在1999年8月,向亞通股份暫借資金5000萬元,但該筆借款并沒能得到及時披露。2000年5月10日,中宏公司和“崇明縣國資委”達成股權轉讓協議,以每股2.98元的價格轉讓全部所持股權。2000年10月21日,亞通股份董事會決議王建不再擔任公司董事長。至此,王建在亞通股份任董事長僅一年有余。
“我們曾經要求處理,但后來因為種種原因,王建并沒有受到處罰。”蔡福生向記者透露。他對王建的業務能力評價是“一般”。
王建昨日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當時的借款絕對不是“個人行為”,“如果是個人行為不早被抓了嗎?”王建說,“后來也沒有受到調查或處罰”。“當時就是因為出了這個事情,國家計委的領導就叫我們退出來了。現在他們肯定把責任都推到我們身上了。”
人物鏈接
王建簡介
1982年王建從中央財政金融學院畢業,同年即到原國家計委經濟研究所工作,歷任副研究員、研究員、副所長,至1995年,任國家計委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常務副秘書長。目前,王建任中國宏觀經濟學會秘書長。
在中國宏觀經濟學會的網站上,介紹王建的研究領域為“宏觀經濟、經濟改革、企業經濟評價、社會的發展與穩定”,網站貼出了不少王建的文章,闡述對當前經濟形勢的看法。王建在文章《1234,5678》中預測,中國今年一至四季度的經濟增長率分別為5%、6%、7%和8%,并認為“中國政府必然會在進入二季度世界經濟環境變得更加不利的時候,開始辨清形勢,從而出臺規模更大的經濟刺激措施,我個人認為,至少要增加到十萬億元”。在《未來三年世界經濟的四條曲線》一文中,預測美英經濟將走出大“L”型,歐元區走出“W”型,主要發展中國家和日本是“U”型,中國則是“V”型。
媒體轉載、摘編本報所刊作品時,請注明來源于《每日經濟新聞》及作者姓名。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jing):010-65072776 上(shang)海(hai):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特別提醒(xing):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xi)望作品(pin)出現(xian)在本站,可聯系我(wo)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pin)。
歡(huan)迎關注每日經濟新(xin)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