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銀行捷報頻傳 救市效果顯現
2009-04-18 02:57:20
每經記者 肖艷
周五,花旗公布的第一季度業績好于市場預期。本月初以來,美國各大銀行陸續公布財報,一份份亮麗的季報打消了投資者對零售數據的擔心。
盡管美國周二公布的3月份零售數據低于預期,但美國主要股指并未因此轉向,市場對經濟的擔憂被正在顯現的經濟刺激效果所淹沒。美國各大商業銀行公布的一季報簡直可以說是捷報頻傳。
但美國第二大商業地產運營商的破產、美國3月份止贖申請大增46%、銀行計提的高額信用卡壞賬準備,都預示經濟復蘇并非坦途,未來這些指標的變化將決定經濟復蘇和股市反彈的力度。
銀行業現復蘇跡象
本月,美國各大銀行陸續公布財報,富國銀行、高盛、摩根大通和花旗紛紛實現盈利,遠遠好于此前人們的預期。
周五,花旗公布的第一季度業績好于市場預期,一季度營收為248億美元,同比增加99%;凈利潤16億美元,去年同期則是虧損51.1億美元;由于發放優先股股息等帶來的成本,每股虧損18美分,是自2007年以來的最小季度虧損。
超低的利率引發消費者尋求獲得抵押貸款,信貸市場融冰也增加了投行和金融交易活動。
雖然美國政府的“銀行壓力測試報告”要5月4日才能看到,但一些銀行已表示愿意盡快償還政府貸款,從政府的援助和限制中解放出來。高盛和摩根大通都表示希望盡早償還政府提供的救助金。
以摩根大通為例,上季度營業收入由去年同期的178億美元增至269億美元,但凈利下跌10%,由23.7億美元減至21.4億美元,每股盈余40美分,不過仍優于分析師預期的32美分。
摩根大通的盈利主要來自投行,該部門上季度創下83億美元營收紀錄,其中固定收益產品交易就有49億美元。去年收購貝爾斯登大幅提升該公司商品交易等業務成長。另外,零售銀行業務部門也由去年虧損3.11億美元,轉為獲利4.74億美元,這主要受惠于去年秋天收購華盛頓互惠銀行。
制造業衰退速度放緩
雖然14日美國公布了兩組數據都差強人意:商品零售額3月份意外下降1.1%,批發物價指數(PPI)下降了1.2%。但分析人士將零售額下降的原因歸結為復活節放假等因素。而其他跡象則進一步顯示了衰退程度可能正在減弱。
根據費城聯邦儲備銀行調查,4月美國大西洋沿岸及中部地區制造業活動萎縮速度放緩。該指數為-24.4,表現略優于路透調查預估的-32。而其他的跡象顯示衰退程度可能正在減弱。諾基亞周四表示,隨著各店鋪縮減存貨,部分市場手機去化庫存過程已近觸底。
亞特蘭大聯邦儲備銀行行長洛克哈特在16日發表演講時談道,美國經濟可能在今年下半年出現好轉。他說:“目前美國經濟仍然非常疲軟,但已出現了一些令人鼓舞的跡象來支持謹慎樂觀預期。”洛克哈特表示,他并不指望美國經濟會強勁復蘇,但預計最早在今年第三季度,經濟萎縮就將讓位于緩慢和試探性的增長。
房地產業雨過并未天晴
“我們處于風暴眼當中,”RBC資本的銀行分析師GerardCassidy說。“住宅市場的最糟時刻已經過去。而商業地產貸款和公司貸款仍然是頭上的一團很大的烏云。”他指出,幾百萬消費者在他們的房屋抵押貸款和信用卡貸款上繼續違約、而公司的貸款損失才剛剛開始累計、住宅市場危機已經滲透進商業地產領域。
舊金山聯邦儲備銀行行長耶倫也對美國經濟前景并不樂觀。她指出,實體經濟與金融市場的負面相互作用導致了嚴重的經濟下行風險,盡管近期的經濟數據有暫時改善的跡象,但經濟萎縮程度會有多深仍很難預料,市場還需保持警惕。
另外,根據房產數據機構RealtyTrac最新報告顯示,美國3月申請止贖房產數同比大增46%,由此整個一季度同比增幅達24%。由于政府防止止贖工作的影響正在減弱,許多銀行及服務機構再次執行止贖權。
RealtyTrac首席執行官JamesJ.Saccacio指出,止贖活動中多為新增止贖,這意味著“許多銀行和服務機構因行業延期償付和立法延遲等原因而暫停執行其止贖權。”
實際上,摩根大通、富國銀行、房利美和房地美均表示,近幾周已增加止贖活動。一季度申請止贖房產數環比上升9%至803439套,這意味著美國每159套房屋中就有1套申請止贖。
信用卡方面,受失業率高企的影響,各大銀行都計提了大量壞賬準備。摩根大通預計2009年信用卡業務將虧損。摩根大通CEO戴蒙警告,如果經濟形勢持續惡化,將可預期信用卡壞賬準備金會持續增加。
新聞鏈接
美第二大購物中心運營商申請破產保護
周四,美國第二大購物中心運營商通用增長物業公司在對其債務進行再融資失敗后,申請破產保護。通用增長物業公司在美國各地擁有200多個大型購物中心,公司總資產為295億美元,而債務總額約273億美元,使其成為美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破產案之一。
路透社估計,通用增長物業公司不太可能是美國大型開發商的最后一起倒閉案,很多企業目前正面臨營運融資來源短缺、到期債務再融資也找不到錢等問題。根據不動產研究公司ForesightAnalytics的資料顯示,未來兩年預料約有8140億美元的商業抵押債務到期,“前景堪憂”。
銀行業也將因此受到影響,“銀行業者未必想要持有這些購物中心。因此這些銀行可能面臨壓力,必須讓陷入困難的購物中心營運商有更多喘息空間,以便持續經營,期望他們能撐過這輪經濟衰退,而不必接收這些地產、賤價出售并承受巨額虧損。”對沖基金SeacliffCapital總裁JamesElman指出。
媒體轉載、摘編本報所刊作品時,請注明來源于《每日經濟新聞》及作者姓名。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65072776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