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開始 CPI、PPI雙負或成歷史
2009-04-15 02:46:02
每經記者 朱小雯 劉琳 發自北京
經濟學家和機構分析師對2009年一季度GDP增幅的預期在6%到6.9%;3月份CPI同比降幅為1.4%到1.8%;PPI同比降幅為4.2%到6.8%。
本周四、五,國家統計局將分別公布今年一季度和3月份的一系列宏觀經濟數據。《每日經濟新聞》對10位主流經濟學家和機構進行了調查,他們對即將出爐的重要宏觀數據做出預測。
數據
GDP不再持續大幅下降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霍德明認為今年第一季度GDP的增長不會持續去年第四季度大幅下降的趨勢。“去年年底市場聲音對今年前三個月普遍比較悲觀,但現在來看我們的經濟還在企穩中。我預計GDP會達到6%的同比增速。”
霍德明說,事實上,近期的政策走向已經向我們暗示了我國目前經濟形勢出現好轉。由于政府正在將4萬億刺激政策中用于基建的資金,向民生和消費領域扭轉,因此可以推測我國經濟增長的緊迫性已經趨緩。正因為GDP開始穩定下來,政府才會愿意用更多的精力考慮長期結構調整的問題。
興業銀行資金運營中心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則最為樂觀,他預計一季度GDP增幅不會比去年四季度低,將達6.8%到6.9%。“溫家寶總理此前透露3月份工業增加值為8.3%,而根據我們的測算,只要工業增加值達到9%,一季度GDP就不會低于去年的整體水平。”他還預計第二季度可能GDP單季同比增幅沖到8%。
CPI、PPI雙負將成歷史
調查結果顯示,今年3月份仍然是CPI和PPI雙負的態勢,但經濟學家們認為,由于需求上漲,因此并不存在通縮的壓力。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張斌認為,3月份CPI降幅與2月份相比較平穩,變化不大;PPI則降幅縮小,兩者仍為負值。“無論是CPI還是PPI,3月份將成為最后一次負值。”中國農業銀行高級經濟師何志成如是表示,“可以說目前的經濟已經見底,從4月份開始,PPI和CPI都將轉正。”
何志成認為,由于去年3月份正值CPI開始抬頭的當口,因此今年3月份及第一季度的CPI同比降幅面臨一定的基數壓力。他認為第一季度CPI將同比下降4%左右,PPI會下降5%左右,GDP的增幅則會超過6.5%。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也表示,3月份的CPI和PPI數據較二月份變化不大。不過他認為未來需要對通脹保持一定程度的警惕。
和訊信息首席分析師文國慶認為,CPI和PPI數據都已經走到極限,三月份之后兩者將走高,PPI有不斷回升的機會,但轉為正值仍然要等到今年下半年。
政策
貨幣政策需保持現狀
經濟學家普遍認為近期不需要對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作出調整。張斌指出,貨幣政策有必要進行輕微調整或轉向,從寬松轉向適度收緊,未來比較長的時間里都沒有降息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的必要,而需要適度控制。
連平認為,在第二季度之內都不需要對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做出調整。“一季度的高信貸增長是正常的,以往年份一季度的信貸投放量也是最高的,今年在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下,中央投資項目和去年儲備的項目比較集中地在一季度釋放,流動性也很充分,因此今年內的信貸高增速顯得尤其明顯,這也是對實際經濟狀況的反映。”
他預計今后季度信貸的增量將下降,信貸同比增速則不會降低。貨幣政策需保持目前的狀態,再觀察一段時間。
但魯政委表示,年內仍有降息空間,1~2次的降息可能性非常大,“如果目前的信貸高增長無法持續,GDP下降,那么在第二季度末和第三季度是非常有可能降息的。”
不需新刺激政策
溫家寶總理上周六表示,3月份中國多個經濟領域顯示出增長改善的跡象,不過仍然面臨全球需求減少的困難。市場隨后對第二季度出臺新的刺激政策的計劃有不少猜想和期待。但經濟學家和分析師們紛紛表示,目前來看不需要再出臺新的刺激政策,不過,對現有政策的調整和落實仍非常有必要。
張斌說:“我認為完全不需要新刺激政策。”政府支出不再需要增加,而是需要轉向,調整支出結構,放開私營機構的準入限制。
國泰君安總經濟師李迅雷也認為,通過信貸及財政支持來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刺激政策應該不會再次出臺。因為現在的力度已經很大。下一輪的經濟刺激措施將在保就業、刺激消費和完善社保制度方面下工夫。
文國慶也認為,不需要新的刺激政策。在二季度,隨著大工程拉動作用不再持續,需要更多對終端消費的刺激,如醫療補貼和保險,或對貧困地區發放消費券等。
魯政委表示,目前更需要抓前期政策的落實,第一是地方政府的配套資金,第二是做好項目的調研和儲備,“一旦第二季度末和第三季度有需要就出手。”
媒體轉載、摘編本報所刊作品時,請注明來源于《每日經濟新聞》及作者姓名。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65072776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