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新視界 2025-11-13 21:01:10
日前,著名表演藝術家、《西游記續集》中沙僧扮演者劉大剛先生病逝的消息在網絡傳開,但隨著緬懷出現的,是“沙僧”開始在直播間唱歌,以及各種根據指令生成的《西游記》角色人物原型在錄音棚唱歌、打鼓的AI視頻。一時間,網友驚詫,這到底是虛擬還是現實?
當沙僧和孫悟空“隔空”組合,主打“經典IP+現代反差”的視頻霸屏,創意背后,會否有隱憂?

近段時間,《西游記》角色在AI世界里變得很忙:黑熊精戴著時尚耳機在錄音棚唱歌,銀角大王喊話孫悟空,玉兔精對著專業話筒傾情演唱……甚至還有人分享起這些視頻的制作流程,包括從生成人物圖片到創作歌曲,再到數字人視頻生成和最終剪輯,稱普通人也能輕松制作出吸引眼球的《西游記》角色唱歌視頻。
視頻傳播量驚人,但也讓人質疑,當經典角色被AI重塑和“復活”,什么正在越界?
不可否認,AI生成正在重塑我們的互聯網生態,同時,它也正在模糊真實與虛假的界限。舉個例子,前不久演員溫崢嶸就因為自己被“AI換臉”,同時現身多個直播間帶貨而十分苦惱。在同一時段,“AI溫崢嶸”化著不同的妝,在不同的直播間里說著同樣的話,叫賣著不同的產品,但真正的溫崢嶸此時卻坐在沙發上,在直播間里發問:“你是溫崢嶸,那我是誰?”
是啊,你是“我”,她也是“我”,那我又是誰呢?溫崢嶸的煩惱,何嘗不是互聯網用戶們的普遍感知?
當一個人的形象、聲音可以被隨意復制、修改和生產,這些所謂的“AI換臉”“AI穿越”“AI復活逝者”的視頻,在未經允許或授權的情況下擅自使用,涉嫌侵犯當事人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等多種人格權。另一方面,在直播間利用其數字形象和姓名進行帶貨、引流、表演,屬于典型的“以營利為目的”的使用。侵權者不僅需要承擔停止侵害、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還可能面臨行政處罰,情節嚴重的甚至需要承擔刑事責任。

有人可能會反駁,AI技術的影響有積極正向的方面。包括“AI沙僧”“AI孫悟空”,可以讓用戶一鍵化身《西游記》中的人物原型,賦予他們更多新鮮的場景和行為,這種利用AI技術介入文化傳承的方式,讓每個普通人可以成為經典的參與者和共創者。
即便如此也需要警惕。不妨把AI生成的場景理解成一個“數字深淵”。當你凝望深淵時,它其實也在凝望你。比如,除了“復活”逝者以外,AI還能讓在世名人“參與”他們從未涉足的活動——如讓某外國名人說中文相聲。更令人憂心的是,偽造普通人形象的“深度合成”視頻也層出不窮,被用于虛假宣傳、網絡詐騙,甚至制作不雅內容。這些技術的門檻正日益降低,普通用戶通過幾個簡單App就能制作出相當逼真的虛擬視頻。
實際上,AI生成的內容,足以欺騙很多“單純”的用戶,讓人不知不覺踏入一個由算法精心編織的“楚門的世界”。上述案例,其實也尖銳地指向了一組問題:面對AI視頻,我們應該如何辨別和認定?對于個人而言,形象和聲音是否可以成為一組數據,任人拆解、重組和販賣?或者說,當現實世界的真誠相待變成一種可被量化和模擬的技術指標時,人類社會最珍貴的情感和互動方式,是否會因此貶值?
當那些虛假的信息被披上“真實”的外衣,說不定,今天可以是“AI溫崢嶸”在幾十個直播間同時帶貨,明天就可能是“你”在視頻那端做著令你瞠目結舌的事情。當假象變成所謂的“實景”,信任就變得稀缺,我們或將進入一個“看什么都像假的”的數字幻象時代。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面對這樣的情景,一味放開或者禁止,都不合時宜,理想的路徑是,完善法規,建立多層次的管理框架,既鼓勵創新,又防范風險。
當AI開始造假,我們更應該去較真。比如,能否明確界定“數字人格權”的概念,將其作為人格權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只是明星會面臨侵權難題,普通公眾尤其是在認定侵權主體、確定責任歸屬等方面,都可能會付出更多更大的心力。因此,法律作為兜底措施,對公眾關切細節應進一步明晰,且應以案說法,正告那些不懷好意的肇事者:AI造假,有些須承擔高額的民事賠償,有些則可能被納入刑事打擊范疇。
同時,審核和監管也應有所作為。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辦法》,提出對生成合成內容強制添加顯式和隱式標識等規范要求,即用AI生成的文圖及音視頻,都必須強制亮明“數字身份證”,但現實中執行情況顯然不盡如人意。而《互聯網信息服務深度合成管理規定》更細化了標識要求,明確人臉替換等可能導致公眾混淆的服務,必須在內容合理位置進行顯著標識;其第十四條還規定,提供人臉、人聲等生物識別信息編輯功能的,應當提示使用者依法告知被編輯的個人并取得其單獨同意。
此外,社交媒體和電商直播間等平臺,也絕不能以“技術中立”為借口,對出現的AI造假內容袖手旁觀,而必須前置“守門人”的責任,利用技術手段主動識別、標注和限制未聲明的AI生成內容。只有審核和監管部門切實擔負起責任,嚴格執行相關法律法規及部門規章,游走于灰色地帶、侵犯他人權益的情形才會越來越少。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