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3 10:36:34
每經編輯|賀娟娟
在“一帶一路”關鍵節點城市西安,一場關于全球產業資本與地方高質量發展的深度協同正在上演。
世界領先的工業氣體公司——空氣產品公司(AirProducts),自2012年落子西安高新區以來,持續加大投資,其發展軌跡與西安的產業升級和城市發展同頻共振。
從服務西安高新區的存儲芯片項目(改革開放后中西部最大外資項目),到如今精準匹配光子、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空氣產品公司既是西安發展的見證者,亦是積極的參與者。
“在西安,政府沒有任何阻力,都是在幫企業解決問題。”空氣產品公司中國區副總裁兼北部和西部地區總經理李曙勝感慨道。
眼下,越來越多的跨國巨頭加速布局,以其技術、服務和全球經驗,為這座城市的產業鏈強鏈補鏈注入關鍵動能,共同書寫著“扎根西安,枝繁葉茂”的合作新篇。
氣體巨頭深度嵌入“西安制造”
工業氣體被稱為“工業血液”,看似隱于幕后,卻深度嵌入芯片制造、生物醫藥、新能源等高端產業鏈,并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以空氣產品公司為例,其服務的領域覆蓋電子、化工、醫療、食品等眾多行業——超市冷凍食品的鎖鮮靠液氮速凍,醫院核磁共振的精準成像依賴氦氣,半導體設備的超高速運轉更需超高純氣體加持。
“在41個制造業門類里面,80%以上制造過程中都要直接用到氣體。”李曙勝介紹,“這些應用提升產品的產量、品質和環保績效,是看不見卻每天在發揮作用。”
2012年,西安引進改革開放后中西部最大外資項目,空氣產品公司同步落地高新區,投資建設占地5.5萬平方米的氣體工廠,配備兩座大型空分裝置和一座氫氣發生裝置,為客戶供應超高純氮氣、氧氣等關鍵氣體。
十余年間,這座工廠不僅保障了客戶產線的安全高效運行,也助力支撐起西安從“芯”出發的產業底氣。
在李曙勝看來,西安的獨特吸引力不僅在于區位、人才與科研實力,更在于新舊產業的深度融合。“傳統產業提供了豐厚的資源基礎,新興產業如AI、綠電又帶來技術迭代需求。這種‘傳統+新興’的產業共生模式,是沿海地區難以復制的差異化優勢。”
隨著西安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迅猛崛起,空氣產品公司的角色也在悄然轉變。從服務化工、金屬加工等傳統產業,到為新能源汽車、光子產業提供特種氣體解決方案,空氣產品公司深度嵌入西安“6+5+6+1”現代產業體系。
“我們將繼續圍繞西安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高純氣體和先進工藝解決方案,支持本地高科技制造業的升級。”李曙勝說。
這種與地方產業規劃高度契合的投資邏輯,使其在西安的業務版圖持續擴展,也印證了跨國企業對西安長期發展潛力的堅定信心。
從“有求必應”到“共同成長”
外資企業的持續加碼,離不開西安營商環境的“硬核支撐”。
李曙勝提及一個細節:公司高新區氣體工廠曾在消防驗收上面臨一個歷史遺留問題,在市投資局、市住建局等部門的統籌協調下,問題得以高效快速解決。
“西安的辦事效率和魄力確實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李曙勝坦言,“政府沒有任何阻力,都是在幫企業解決問題。”
這種“全周期陪跑”式的服務機制,正是西安吸引跨國巨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近年來,西安招商引資服務與政策走深走實,圍繞19條重點產業鏈強化精準招商,繪制《西安市重點產業鏈招商圖譜》,建立重大招商項目首談首報等六項機制,推行“拿地即開工”等改革舉措,持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西安市產業項目籌建全周期服務方案》更是將服務前置至簽約前,延伸至達產后。與此同時,“有求必應、無事不擾”的政企關系逐步成型。
值得關注的是,作為西安市外商投資企業協會的會長單位,空氣產品公司積極搭建政企溝通橋梁。“協會不僅組織企業互訪,也及時向政府反饋共性訴求,”李曙勝表示,“同時,把西安高效的招商環境和優惠政策傳遞給更多潛在投資者。”
這種健康而頻繁的政企互動,進一步釋放了外資“磁吸力”。
空氣產品公司以其自身實踐表明,當一座城市既能提供貼近客戶的產業集群,又能以系統性服務破解企業痛點,外資便不再只是“過客”,而是與城市共同成長的“合伙人”。
西安與跨國企業的“雙向奔赴”,正在政策、產業與資本的多重共振下,跑出新的加速度。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