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11-06 17:12:37
10月31日晚間,探路者發布定增預案修訂版,發行對象由實控人李明及其控制的一家企業變為其控制的兩家企業,發行價由7.28元/股降至7.01元/股,募資總額由不超19.3億元降為不超18.58億元。若定增成功,李明間接控股比例將大幅上升。此外,探路者通過收購跨界進入芯片行業,但被收購的北京芯能連虧三年,探路者2025年前三季度業績也表現不佳。
每經記者|章光日 每經編輯|吳永久
近期,探路者對其大額定向增發預案進行了調整。修訂版預案顯示,此次定向增發對象由實控人李明及其控制的一家企業變為李明控制的兩家企業(其中一家企業成立于今年10月底)。在剛剛過去的兩個月里,探路者原實控人之一王靜卻進行了減持。李明于2021年入主探路者,隨后探路者通過多筆收購進入芯片行業。不過,不管是股價和業績,探路者的表現都較為一般。盡管如此,探路者賬上的現金情況仍然較為充裕。
探路者定增的發行對象為何出現變化?探路者芯片業務表現到底如何?公司當前賬上資金較為充裕,為何還要大規模募集資金呢?接下來,每經資本眼專欄記者就來詳細探究一番。
10月31日晚間,探路者發布多份公告,主要涉及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預案相關事宜。相關公告顯示,探路者本次發行的對象為李明先生控股的北京通域合盈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通域合盈”)和北京明弘毅科技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明弘毅”)。李明先生是探路者的實際控制人、董事長,其持有通域合盈60%的股權、持有明弘毅100%的股權。
探路者此次定向增發募集資金總額較高。根據相關公告,探路者本次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2.65億股(含本數),不超過本次發行前公司總股本的30%,以擬發行價格7.01元/股來計算,募集資金總額為不超過人民幣18.58億元(含本數)。值得注意的是,若定向增發計劃得到監管部門批準,探路者最終發行數量和發行價格仍然需要按照相關規定與本次發行的保薦機構(主承銷商)協商確定。截至2025年11月6日,探路者的收盤價為9.97元,市值為88.10億元。
若完成本次發行,探路者實控人李明先生間接控股比例將大幅上升。本次發行前,探路者總股本為8.84億股,截至預案披露日,公司控股股東北京通域眾合科技發展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簡稱“通域眾合”)及其一致行動人北京通域高精尖股權投資中心(有限合伙)、寧波百益釬順管理咨詢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合計持有公司13.68%的股份。
本次發行完成后,按照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數量上限2.65億股計算,通域合盈將直接持有公司1.86億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16.15%,通域合盈直接和間接控制公司3.06億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26.68%;明弘毅將直接持有公司7953萬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6.92%。探路者控股股東將變更為通域合盈,實際控制人仍為李明先生,其間接控制探路者3.86億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33.60%)。
與探路者2025年8月份披露的2025年度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預案相比,修訂版主要涉及三個方面的變化。首先發行對象有所改變,由李明及其控制的企業通域合盈變為通域合盈和明弘毅;其次發行價格有所下降,7.28元/股降低至7.01元/股;最后募集資金總額有所下降,由不超過不超過人民幣19.3億元(含本數)降低為不超過人民幣18.58億元(含本數)。
發行價格和募集資金總額的變化,主要是探路者股價變化導致的。根據要求,定向增發的發行價格不低于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價(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股票交易均價=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股票交易總額/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股票交易總量)的80%。在發行價格下調而發行數量不變的情況下,募集資金總額自然會出現下調。
值得注意的是,探路者定增預案中發行對象的變化。探路者定增預案(修訂版)顯示,明弘毅成立于2025年10月29日。顯然,明弘毅是李明為了參與定增臨時決定成立的新公司。

(圖片來源:截圖自探路者公告)
通域合盈2024年的凈利潤為虧損約244萬元。探路者定增預案(修訂版)顯示,通域合盈成立于2018年12月20日,主要從事投資管理、資產管理業務,其2024年的資產合計僅約為1506萬元,負債合計約為1095萬元,所有者權益約為411萬元,營業收入約為342萬元,凈利潤為虧損約244萬元。

(圖片來源:截圖自探路者公告)
通域合盈和明弘毅的注冊資本都是1000萬元,而兩者參與此次認購的資金都來自于自有資金及自籌資金。探路者定增的發行對象為何會出現變化?超過18億元的資金要如何自籌?對此,每經資本眼專欄記者致電探路者證券部,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公司不接受電話采訪,讓記者通過郵件進行采訪。于是,記者將上述問題通過郵件發送至探路者財報上顯示的郵箱,不過截至發稿,記者尚未收到回復。
目前探路者業務領域涵蓋戶外業務與芯片業務兩大板塊。從時間線上來看,探路者布局芯片業務始于2021年,而李明先生也是在這一年正式成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2021年2月份,探路者發布了關于公司控制權發生變更的公告,公司原實際控制人盛發強和王靜夫婦將5.85%的股份轉讓給了通域眾合,轉讓總價款為3.36億元;同時,盛發強同意無條件且不可撤銷地放棄其所持有的上市公司10%股份對應的表決權,亦不得委托任何其他方行使該等股份的表決權。
本次權益變動完成后,通域眾合共計擁有表決權股份占探路者總股本的13.65%,成為公司新的控股股東,而公司實際控制人也變更為李明。公開資料顯示,李明1964年出生,其在芯片行業具有豐富的從業經驗,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械工程學院電子工程系導彈教研室教師、國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紫光國芯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紫光集團有限公司聯席總裁。

(圖片來源:截圖自探路者公告)
李明入主后的探路者通過一系列收購動作,逐步進入芯片行業。根據探路者2021年9月份披露的公告,公司以自有資金2.60億元收購了北京芯能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芯能”)60%股權。探路者2025年半年報顯示,北京芯能是目前全球能提供Mini LED主動式顯示驅動芯片產品的少數幾家公司之一,也是國內首家同時擁有直顯+背光Mini LED主動式顯示驅動芯片產品的公司。
2023年探路者再度加碼芯片業務。根據探路者2023年6月份披露的公告,公司以自有資金3852萬美元收購G2 Touch Co., LTD. (以下簡稱“G2 Touch”)股數700.37萬股,直接持有標的公司72.79%的股權。探路者2025年半年報顯示,G2 Touch是全球范圍內少數幾家掌握On-Cell單層觸控技術且形成規模化銷售的顯示觸控芯片設計企業。
探路者2023年年報顯示,2023年6月份,探路者還收購了江蘇鼎茂半導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鼎茂”)60%的股權。探路者2025年半年報顯示,江蘇鼎茂是國內首批進入并專注于非制冷紅外熱成像探測器封測領域的領先企業。至此,探路者通過收購形成了“Mini LED驅動芯片+觸控芯片+芯片封測”的芯片業務布局。
從收購后的業績表現來看,探路者想要在芯片行業立足,仍然任重道遠。
在收購北京芯能時,探路者與原股東簽署了《業績補償及業績獎勵協議》及《業績補償及業績獎勵協議之補充協議》。如果北京芯能未能完成業績承諾,那么補償義務人應按照《股權轉讓協議》的相關約定以收到的股權轉讓價款中的不少于人民幣1.29億元的資金通過包括但不限于集中競價、大宗交易、協議轉讓等符合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的方式購買上市公司股票。
北京芯能業績承諾如下:2022年度合并報表主營業務收入不低于人民幣7030.17萬元;2022年度合并報表扣非息稅前凈利潤不低于0元;2023年度及2024年度合并報表扣非息稅前凈利潤分別不低于人民幣8597.45萬元及人民幣1.72億元。
從實際表現來看,2022年至2024年,北京芯能皆未能完成業績承諾:2022年度合并報表主營業務收入為人民幣843.80萬元、扣非息稅前凈利潤為虧損3362.72萬元;2023年度合并報表扣非息稅前凈利潤為虧損7830.08萬元;2024年度合并報表扣非息稅前凈利潤為虧損6371.84萬元。根據相關公告,補償義務人也按照之前的約定購買了探路者的股票。
2023年和2024年,探路者對收購北京芯能時形成的商譽進行了年度減值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對商譽計提減值準備,金額分別為8538.37萬元和4899.04萬元。2025年上半年,北京芯能仍然處于虧損狀態。探路者2025年半年報顯示,北京芯能上半年的凈利潤為虧損3028.37萬元。截至2025年上半年,北京芯能的商譽賬面值仍有約1.43億元。在業績承諾期結束后,探路者是否還會對收購北京芯能形成商譽計提減值準備呢?
相比之下,G2 Touch的表現則要好很多。探路者2023年年報和2024年年報顯示,2023年和2024年G2 Touch的凈利潤分別為2946.37萬元和8988.39萬元。不過,2025年上半年,G2 Touch的凈利潤較去年同期大幅縮水,僅有935.69萬元,而2024年上半年這個數字高達4734.06萬元。
目前江蘇鼎茂對探路者業績的影響非常小。在2024年年報中,探路者并未披露江蘇鼎茂的相關財務數據,而2023年年報顯示,其對探路者凈利潤影響為-97.00萬元。
在進入芯片行業后,探路者的股價并未像寒武紀等熱門芯片股那樣持續走高,整體仍然處于大的底部箱體震蕩格局之中。以前復權方式計算,2021年8月份探路者股價最高漲至12.73元,2024年2月份最低跌至3.50元,目前不到10元,而2015年牛市期間公司股價最高接近30元。
探路者原實際控制人盛發強和王靜夫婦是否會繼續進行減持,值得關注。2025年9月份和10月份,王靜合計減持了422.46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50%),減持最低價為8.596元,最高價為9.63元。王靜的減持價格遠遠高于探路者此次定向增發預案的發行價格。在完成減持計劃后,王靜的持股比例降低至4.67%,不再是探路者持股5%以上的大股東。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10月24日,盛發強持股比例為5.43%。

(圖片來源:截圖自同花順)
2025年前三季度,探路者的業績表現不佳。根據探路者2025年三季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53億元,同比下降13.98%;實現凈利潤3303.70萬元,同比下降67.53%;實現扣非凈利潤2693.70萬元,同比下降70.46%。探路者業績下滑主要受兩方面因素影響:一是戶外業務受市場環境和新品迭代節奏因素影響,產品銷售不及預期,導致收入下降,存貨跌價準備計提增加,拖累盈利表現;二是芯片業務發展整體向好,但受匯率波動影響,匯兌損益大幅變動,對業績形成反向拖累。
在2025年三季報中,探路者并未公布不同業務的營業收入變化數據。不過,公司2025年半年報顯示,2025年上半年,其芯片業務的營業收入約為1.1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8.27%;而戶外服裝和戶外鞋品的營業收入分別同比下滑4.83%和22.69%。

(圖片來源:截圖自探路者2025年半年報)
盡管業績表現欠佳,但探路者賬上資金情況仍然處于較為充裕的狀態。截至2025年9月30日,探路者貨幣資金和交易性金融資產規模分別為7.64億元和1.86億元,而短期借款和長期借款金額分別為1000萬元和1億元。
若本次定向增發成功實施,探路者募集資金規模有望超過18億元。在公司賬上資金較為充裕的情況下,探路者為何還要通過定增的方式募集如此大規模的資金呢?如果定增計劃成功實施,接下來是否還會有新的收購舉措?對于上述兩個問題,記者也通過郵件發送至探路者財報上顯示的郵箱,不過截至發稿,記者尚未收到回復。
而探路者定增預案(修訂版)顯示,本次發行擬使用募集資金補充流動資金,增強了公司資金儲備,為公司技術創新、產品開發和項目投資等方面提供了資金支持,有助于公司實現長期戰略發展目標,鞏固行業優勢地位。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