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深讀100

每經網首頁 > 深讀100 > 正文

生豬產業又陷深度調整 產業大會呼吁控產能、強自律

上海證券報 2025-11-06 13:26:34

三季度生豬行業陷入深度調整,價格下行,豬企盈利下滑甚至虧損,面臨產能過剩與負債高企雙重壓力。2025年生豬產業發展大會上,代表認為需產能調控與行業自律破局。多家頭部企業已在產能調控方面付諸行動,如溫氏關停豬場,牧原調減能繁母豬存欄、下調肥豬出欄體重等,緩解產能偏高問題,保供穩價,促進生豬產業健康發展。

三季度以來,生豬行業正經歷一場深度調整的陣痛期:生豬價格持續下行,上市豬企盈利水平普遍下滑,甚至陷入階段性虧損,行業面臨產能過剩與負債高企的雙重壓力。

日前,在廣東新興舉行的2025年生豬產業發展大會上,來自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及頭部企業的代表認為,面對當前行業“內卷”加劇的嚴峻挑戰,亟須通過產能調控與行業自律,推動行業走出困局,實現高質量發展。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生豬行業三季度陷階段性虧損

中國畜牧業協會會長蔡輝益在大會上介紹,我國生豬產能自2021年快速恢復到正常水平以來,產業格局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生豬養殖規模化大幅提高,疫病防控水平、生產效率大幅提升,金融風險不斷增加,產能快速增長,使得行業“內卷”蔓延,嚴重影響了產業高質量發展。

“當前,年出欄500頭以上規模場出欄生豬比重已經超過70%,能繁母豬存欄量最近幾年一直在正常保有量以上,豬肉供應量明顯增長,疊加消費低迷,導致當前又開啟虧損周期。”蔡輝益表示。

中國養豬網的數據顯示,三季度生豬價格已從6月30日的14.7元/公斤降至9月30日的12.24元/公斤,其間一度還跌破11元/公斤。

行業壓力已反映在上市豬企三季報中。據統計,22家A股生豬養殖公司中,有19家第三季度凈利潤同比下滑,9家虧損。頭部企業表現尤為突出,例如溫氏股份第三季度實現營收259.37億元,同比下降9.76%,為2024年以來首次單季度收入下滑;實現歸母凈利潤17.81億元,同比下降65.02%。大北農第三季度歸母凈利潤為2169.10萬元,同比下降92.50%。新希望第三季度歸母凈利潤為512.55萬元,同比下降99.6%。牧原股份第三季度實現歸母凈利潤42.49億元,同比下降55.98%。截至三季度末,多家上市豬企資產負債率攀升,其中金新農、新五豐、天邦食品、天域生物等負債率超過70%。

“三季度末,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為4035萬頭,生豬產能仍然階段性偏高。”與會的政府部門人士表示,今年前三季度大型養殖企業出欄量同比增長近30%,盲目擴產很容易出現資金鏈緊張甚至斷裂的風險。

控產能、強自律行業共議破局之道

面對行業困局,控制產能、強化自律成為與會代表的共識。

蔡輝益稱,為避免生豬產業陷入內卷,避免再次出現2023年那樣的深度長時間虧損,生豬產業必須走高質量發展道路。行業高質量發展不排斥競爭,企業必須創新,節糧減耗,在保持產品品質不變的情況下,降低成本、增加收入、提質增效。此外,行業控制產能,大企業需要發揮帶頭作用,響應國家的調控政策,中小企業也要跟隨,不要逆勢擴張,行業需探索遵循市場法則條件下有序調控產能的機制與措施,使生豬產業行穩致遠。

今年以來,政府有關部門已召集多次會議,商討并制定產能調控政策方案,包括指導頭部企業控二次育肥、降出欄體重和減少能繁母豬,要求地方落實100萬頭左右的能繁母豬調減任務等。

“現階段擴大生產規模極有可能面臨嚴重虧損,甚至讓多年積蓄付諸東流。”前述政府部門人士表示,企業應練好“內功”,加強管理、節本增效,帶頭加強行業自律,勇于承擔社會責任,同時要密切關注市場行情動態,根據形勢靈活調節生產節奏。

溫氏股份總裁黎少松表示:“對于產能調控,我們認為是很有必要且非常支持的。”他表示,產能過度帶來的深度虧損是從業者都無法接受的,長期來看,產能調控在半年或者一年后是一定會有效果的。

減出欄、降體重頭部豬企積極行動

記者注意到,多家頭部企業已在產能調控方面付諸行動。

黎少松介紹,溫氏最近已在全國關停了七個豬場。“調減產能不是針對某一類主體,而是行業共同責任,只有形成行業自律,調控政策才能真正發揮作用。”他說。

廣西揚翔股份常務副總裁張從林表示,持續的經營虧損,會讓生豬產能自然而然就減下去。“我們正在積極行動,今年的出欄目標是565萬頭,到明年會降到530萬頭。”

牧原股份的產能調控措施更為細化且成效顯著。據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從多方面著手調減產能:一是調減能繁母豬存欄。9月底母豬已經調減至330.5萬頭,比最高的時候減少31.6萬頭,相當于減少900萬頭肥豬供給,提前3個月完成調減目標;二是下調肥豬出欄體重。6月至8月降體重提前銷售,8月底均重已經降至120公斤以內,9月全月維持在120公斤左右,較高點130公斤下降10公斤,日均出欄環比減少18%;三是自6月起全面停止向二次育肥客戶銷售肥豬。

“我們將繼續帶頭壓減生豬產能,緩解當前產能階段性偏高問題,防止生豬生產和價格大起大落,做好豬肉這一重要民生商品的保供穩價工作,促進產業健康發展。”牧原股份相關負責人表示。

大北農集團資深副總裁吳文表示,須適度控制產業發展速度,避免行情大起大落。從當前到明年,正是調整生豬種群結構、優化產品的最佳時機。“此階段成本相對較低,而更換優質品種后,生豬生產性能將大幅提升,效益成本比會明顯下降,待后年行情好轉時,仍能實現可觀盈利。”他說。

(記者 王喬琪)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責編 杜宇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