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滑文

每經網首頁 > 滑文 > 正文

連續三年虧損、目標1億硅基勞動力僅完成0.8% “數字人”制造商硅基智能沖刺港股

2025-11-04 10:15:24

近日,硅基智能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其成立8年,主營“數字人”產品研發,今年上半年經調整凈利轉正,收入大增,客戶集中度高,已融資8輪。創始人司馬華鵬曾設“到2025年為全球提供1億硅基勞動力”目標,但截至10月底僅完成0.8%。數字人行業面臨技術和商業化挑戰,此次沖刺港股,硅基智能能否獲認可,尚需技術進展與商業化成果證明。

 每經記者|黃婉銀    每經編輯|黃博文    

近日,南京硅基智能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硅基智能”)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

這家深耕“數字人”領域8年的AI(人工智能)企業,一邊頂著連續三年虧損的壓力,一邊背負著“2025年為全球提供1億硅基勞動力”的宏大目標。然而,根據最新數據,其累計提供的硅基勞動力僅8萬個,與目標相去甚遠。

3年虧超3億元后“止血”:今年上半年經調整凈利轉正

硅基智能成立于2017年,公司名字就比較“賽博朋克”(Cyberpunk,指科幻流派及視覺美學風格)。公司總部位于南京,主要是做“數字人”產品研發。

在AI行業普遍燒錢的背景下,硅基智能的財務表現也經歷了“先虧后穩”的轉折。

招股書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連續3年處于虧損狀態,期內虧損分別為1.11億元、9591萬元、1.12億元,3年累計虧損超3.18億元。

今年上半年,雖然報告期內凈虧損仍有829萬元,但硅基智能扣除各項調整后,實現了經調整凈利潤529萬元,經調整凈利率為1.6%。

收入方面,硅基智能從2022年的2.23億元,大幅增長至2024年的6.55億元。2025年上半年,公司錄得收入3.26億元。

招股書顯示,硅基智能收入主要來自硅基智能語音、硅基數字人視頻、硅基數字人直播及硅基數字人智能交互,客戶主要為大客戶。

招股書顯示,2022年至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硅基智能來自五大客戶的收入占比分別為56.4%、57.7%、78.9%、87.5%,其中最大客戶(一家領先電信運營商)貢獻的收入占比從2022年的16.6%飆升至2023年的64.4%。

公司已獲得騰訊、紅杉資本、招銀基金等知名機構的投資,成立至今融資已經有8輪。最新一筆融資是在今年6月,來自嘉興高新的2億元投資,投后估值為31.5億元。

“1億目標”僅完成0.8%:創始人司馬華鵬的愿景與現實

現年43歲的硅基智能創始人司馬華鵬是一位連續創業者。

2003年6月,他畢業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獲得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學士學位。畢業后進入南京藍沙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并最終晉升為行政總裁,主要負責整體研發工作。2009年,又跳槽到南京瑞泰尼爾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擔任行政總裁。

2012年至2017年,他創立南京必拓獅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一家移動互聯網科技公司)。

招股書顯示,司馬華鵬是一個“專利達人”,在全球113項專利中被列為發明人,其中包含硅基智能所擁有的82項中國注冊專利等。

另外,硅基智能還打造了一系列“大司馬IP”,如硅基大司馬、科技大司馬、大司馬聊科技、大司馬談科技等。

2023年,司馬華鵬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在硅基智能成立之初,他設立了三個目標,其中之一就是“到2025年為全球提供1億硅基勞動力”。

硅基智能表示,“硅基勞動力”是他們對數字勞動力的創新性起名,使其區別于“碳基”人類勞動力。

然而,理想與現實之間存在巨大差距。招股書顯示,截至10月底,硅基智能已向電信、金融、醫療、教育及公共服務等多個行業的客戶提供超過8萬個硅基勞動力。

若以1億目標計算,完成率僅0.8%。盡管這8萬多個硅基勞動力已在智能客服、虛擬主播、數字員工等場景實現商業化落地,但距離創始人許下的宏偉目標,無疑是任重道遠。

為何目標與實際交付差距顯著?從行業層面看,數字人智能體行業雖處于快速增長期,但仍面臨技術落地與商業化的雙重挑戰。

根據灼識咨詢數據,2024年中國數字人智能體市場規模僅20億元,全球市場規模41億元。盡管預計2030年中國市場將達155億元,短期內市場需求尚未達到“百億級”規模。

同時,不同行業對數字人的需求差異較大,金融、電商等領域落地較快,而醫療、教育等專業領域因合規要求高、場景復雜,規模化推廣難度較大。

此次沖刺港股,硅基智能計劃將募資用于研發投入、營銷推廣及全球范圍內的收購及生態合作。但面對1億硅基勞動力的“未竟目標”,以及行業競爭加劇的現狀,公司能否在資本市場獲得認可,還需用更扎實的技術進展與商業化成果來證明。

封面圖片來源: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1813906894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