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傳媒中心 2025-11-03 20:37:30
G318線這條“中國最美景觀大道”,一踏入川西高原便顯露出它的“雙面性”——一面是雪山草原鋪展的極致風光,一面是折多山埡口4298米海拔處的險象環生。每年有超過半年時間被冰雪、融凍與大霧裹挾,讓G318線成了川藏線上的“梗阻點”。當地藏族老人常說:“折多山的風,吹得散云彩,吹不散行路難。”一條安全暢通的“天路”,是當地人民刻在骨子里的期盼。
如今,這份期盼正被中鐵六局呼和公司的建設者們一點點鑿進高原的巖層——康定至新都橋高速公路的推進,讓“天塹變通途”照進現實,康新高速公路項目部承建的TJ4-2標段,正是這一工程的“最后拼圖”。面對高原缺氧的“生命考驗”、風雪無常的“自然挑戰”,這支來自內蒙古的建設隊伍,帶著“蒙古馬”的堅韌,在雪域之上開啟了一場與極限的較量。

康新高速公路建設現場一覽。
風雪中的使命:
以“缺氧不缺精神”破局
今年2月的一個深夜,寒潮突襲新都橋。板房內,暖氣雖開著,卻抵不住零下十幾度的嚴寒,項目部經理張強剛結束2小時周例會,指尖劃過筆記本上的“涌水監測”“高反工友血氧表”“夜間保暖物資”,每一條都系著工程安危與員工冷暖。
“進場700多天,我們像在跟看不見的敵人打仗。”張強的聲音帶著一絲沙啞,卻透著不容置疑的堅定。他抬頭望向窗外被雪覆蓋的山巒,想起初到高原時的場景:有員工剛下車就因缺氧暈倒,有設備在低溫下頻繁故障,有突如其來的暴雪阻斷了材料運輸通道……可即便如此,沒有一個人提出退縮。“對我們來說,接下這個項目,本身就是一場‘迎難而上的選擇’。”
這份選擇背后,是康新高速的特殊使命——作為G4218“雅安—葉城”高速的關鍵段,73.032公里里程橫跨高寒缺氧、常年凍土、地質復雜等六大“禁區”,既需攻克技術難題,更要守護生態與民族團結。作為國家“基建隊”,當祖國需要在川西高原架起一條“幸福路”時,中鐵六局呼和公司的70名將士毫不猶豫地扛起了重擔。“我們來自內蒙古,從草原到高原,變的是海拔,不變的是‘蒙古馬精神’。”張強說,“吃苦耐勞、勇往直前、守望相助、行穩致遠——這16個字,就是我們在高原上的‘精神密碼’。”
創新中的突破:
以“專業匠心”降本增效
新都橋隧道的掌子面,是這場基建攻堅戰的“主戰場”。在這里,每一次爆破、每一次拱架拼裝,都考驗著建設者的智慧。起初,傳統爆破工藝讓項目部犯了難——炸藥引爆后,不僅會對圍巖造成擾動,還導致初期支護混凝土超耗嚴重,既增加了成本,又埋下了安全隱患。項目部成立了專項攻關小組,白天泡在隧道里觀察圍巖結構,晚上在辦公室查閱資料到深夜;為了找到最優方案,還專程赴川藏鐵路“取經”,對比十幾種爆破工藝的優劣。經過一個多月的反復論證,“聚能爆破工藝”最終被確定為突破口。這一創新不僅讓雷管用量減少10%,更讓超挖現象降低20%,節省成本200多萬元。
如果說聚能爆破是“降本神器”,那拱錨一體機就是“效率擔當”。在傳統拱架施工中,12名工人需要在狹窄的掌子面協同作業,不僅勞動強度大,還面臨著掉塊、坍塌的風險。為改變這一現狀,項目部兵分三路:一路調研相鄰項目的施工設備,一路走訪3家專業廠家定制方案,一路模擬不同工況下的操作流程。當嶄新的拱錨一體機開進隧道時,所有人都眼前一亮。引入拱錨一體機后,5人即可完成操作——2人控機械臂、3人拼裝,工序時間縮短50分鐘,安全系數大幅提升。
在施工日志上,這樣的創新故事還有很多:為保護生態而優化的施工便道,實現隧道施工人員100%實名制精準考勤和實時位置追蹤而增設廣聯達人員管理系統,設置電子圍欄和危險區域預警功能降低違規作業風險,使用系統集成的三級安全教育模塊和電子檔案管理,確保全員培訓覆蓋率……每一項創新,都是建設者們對“精益求精”理念的踐行,更是對高原饋贈的敬畏。
共融中的溫暖:
以“責任擔當”連接民心
建設之外,康新高速公路項目部更在書寫“民心答卷”。20歲的藏族姑娘曲珠志瑪,曾因家庭困難一籌莫展——母親要照顧年幼弟妹,父親打零工維生。項目部得知后,不僅聘她到食堂幫廚,還為她定制技能培訓,如今她的工資能補貼家用,更找到了人生價值。像她這樣的當地員工還有12位,項目部用“授人以漁”,讓公路建設成了“當地人的事業”。
2024年7月,項目部積極響應甘孜州委、州政府鄉村振興號召,深入踐行企業社會責任,積極向當地困難家庭開展愛心捐贈活動。此次捐贈的對象扎西家中4人,育有2子,一家人長期面臨著生活困境,項目部及時為貧困戶扎西家送去米面油與書包,這份幫扶讓他重拾信心:“要靠勤勞致富,讓孩子讀書改變命運。”從優先聘用當地人到愛心捐贈,每一份溫暖,都在筑牢民族團結的根基。
走進項目部,“弘揚蒙古馬精神、永做開路先鋒”的標語格外醒目。他們靠“日例會、周調度、月攻堅”壓實責任,以“黨員先鋒崗”“青年突擊隊”凝聚力量,將“兩路精神”與企業理念融合,鍛造出能吃苦、會創新的隊伍。正是憑借這樣的精神力量,項目部攻克了一個又一個“不可能”:2022年11月30日,瓦澤隧道左洞順利進洞;2023年3月15日,瓦澤隧道左洞第一版二襯混凝土成功澆筑;2024年4月10日,新都橋隧道左洞進洞施工;2024年7月15日,新都橋隧道左洞第一版二襯混凝土澆筑完成;2024年9月,曾家溝大橋、新都橋樞紐互通的鉆孔樁相繼開鉆,2025年7月15日,全線首梁架設完成……,當前,瓦澤隧道和新都橋隧道掘進、新都橋樞紐互通、曾家溝大橋建設均有序推進。
天路未央,征途不息。如今,深秋的川西高原帶有寒意,但康新高速如銀色哈達般向遠方延展。中鐵六局的建設者們,正用堅守與創新,在這條通“天”路上,續寫著基建人的擔當與傳奇。
據悉,康新高速公路建成后,康定至新都橋的通行時間將從2小時縮至1小時內,折多山的“險與堵”將成為歷史,同時,對帶動沿線經濟發展、促進文旅資源開發、推動鄉村振興、增進民族團結具有重要意義。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