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對外開放合作促進中心 2025-10-30 19:55:13
活動現場 圖片來源:成都市對外開放合作促進中心提供
10月30日,以“共赴收獲之約?同創開放未來”為主題,由成都市對外開放合作促進中心、成都市貿促會(市博覽局)、工商銀行成都分行主辦,成都市商務局支持的2025“成都伙伴”年度合作共享會舉行。
從大陸希望集團、沃飛長空、極米科技,到中國歐盟商會、芬蘭阿爾托創新協會……這些國內外企業與機構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成都伙伴”。他們正以“組CP、共成長”的開放姿態,共同講述一個關于機遇、合作與未來的成都故事。
懸空的小熊與花朵飛船裝飾、設計感拉滿的豐富商品……在春熙路商圈,“多巴胺色系”的wiggle wiggle成都店總是擠滿國內外游客打卡、購物。這家韓國知名生活方式IP品牌店鋪去年9月開業,是落戶中國的中西部首店。更關鍵的是,從考察接觸到裝修開業,這家首店落地成都僅用了不到5個月。
“開放成都”合作伙伴計劃是成都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快產業發展的創新探索。wiggle wiggle成都店項目的引薦人、“成都伙伴”韓國衣戀集團投資運營總經理金南局坦言:“你們讓陌生的中國市場不再陌生。”
“成都伙伴”,用網絡語言表達——“就是和大家組CP、共成長。”
當前,成都正加速融入全球產業鏈、創新鏈,而“開放成都”合作伙伴計劃正是成都市對外開放合作促進中心和成都市貿促會搭建的“政府—行業—企業”多元主體協同發展的國際化合作平臺,吸引國內外優質企業、專業機構、商協會、智庫專家等作為城市發展的合伙人,相互鏈接、資源共享,碰撞出開放合作的新機遇。
2025“成都伙伴”年度合作共享會上,一個個案例見證著伙伴們“共創·共建·共享”的成效。
從獲得澳大利亞INJOI公司擬開發熊貓玩偶信息,引薦四川熊貓世界文化傳播公司與其開展合作,到為成都中車長客軌道車輛公司與德國企業FUTUTRAIL友好合作牽線搭橋,再到推動傲勢科技與巴基斯坦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博恩思醫學機器人與比利時機器人培訓中心簽訂合約……通過“Let’s Go Chengdu”六大行動,“開放成都”合作伙伴計劃已凝聚起360余個“成都伙伴”,并實現了一批優質項目落地。
不僅如此,成都市貿促會聯動成都市對外開放合作促進中心開展“蓉企全球展全球招”行動,先后組織15批次140余家伙伴赴境外拓展市場,推動“蓉品出海”貿易訂單持續提升;在涉外服務中獲取項目信息100余條,服務俄羅斯食品文化節等20余個項目落地。
近兩年,成都大力實施“立園滿園”行動,持續深化“進解優促”工作,為企業發展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推動蓉企蓉品加速出海,激發開放型經濟發展活力。因而,共享會既期待通過伙伴分享合作成果與溫暖故事,傳遞項目共建共享的精神內核和開放包容的城市基因,更意在進一步匯聚城市發展的產業資源、支撐項目和人才要素。
特別是,共享會期間,現場還特別籌劃伙伴成果市集,沉浸式展示前沿科技產品,并在文創和非遺手工坊,為國內外企業嘉賓帶來成都特色美食品鑒和非遺手工體驗。
“企業關注的,當然還是機會。”熊貓世界文化傳播公司總經理蒲雯表示,加入“成都伙伴”,正是期待通過大家互相鏈接、共享資源,實現市場拓展和熊貓文化在更大范圍的傳播,“未來,我們希望通過‘成都伙伴’之間的聯動,獲得更多和國內外企業合作的機會,和大家共同成長。”
K&L GATES合伙人夏智田/George C Summerfield直言對伙伴計劃印象深刻:“融入其中,我期待能夠尋找伙伴間的合作項目,發現更多的機會,實現更好的發展。”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要在識變應變求變中尋機遇。錨定成都“西部對外交往中心”的功能定位,從“蓉”出發,在開放型經濟體系中謀發展。
當天的共享會上,天府絳溪實驗室微波與光子集成前沿研究中心、伊利實業集團、成都快樂運動體育集團、極米科技、K&L GATES、飛書、腦全康(成都)公司、蓉商總會、芬蘭阿爾托創新協會等成為2025“成都伙伴”新成員。
“我們選擇加入‘成都伙伴’,是因為成都作為中國西部科技創新中心,擁有豐富的市場資源和發展潛力。”芬蘭阿爾托創新協會中國區域合伙人劉佳藝表示,未來,希望通過伙伴計劃推動中芬兩國在機器人技術和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深度合作。劉佳藝提到,9月末一批成都企業到訪芬蘭,深度交流了在成都落地相關機構事宜,“10月,我們就揭牌了InnoHub (成都)創新基地及阿爾托創新協會駐成都代表處,期待進一步推動兩地創新合作進入新階段。”
通向世界的路千萬條,為什么選擇從成都出發?
在中國歐盟商會副主席、西南分會主席冉夢之看來,成都的定位也已悄然升級:“成都已不再僅僅是中國西部的門戶,正成為具有全國乃至全球影響力的創新策源地。”
全球化智庫CCG副主任高志凱以國際視野和全球眼光,分析了全球開放格局下的城市角色與企業機遇,將成都發展置于世界發展大潮中,提出了國際合作新路徑。對于成都高水平對外開放能力,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有同感,并用“天時”“地利”“人和”描述成都開放基因與開放潛力。
“都江堰的守護下風調雨順幾千年,這是‘天時’;現代經濟發展階段,成都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極核城市、西部陸海新通道重要節點,在服務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地位,這是‘地利’;成都人熱愛家鄉,走遍天下都對家鄉念念不忘,這是‘人和’。”左小蕾說。
作為新一輪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成都今年1-9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226.9億元、同比增長5.8%,貨物貿易進出口6461.8億元,同比增長6%,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數據反映了一個趨勢——越來越多的企業正走向國際市場,正經歷從商品“走出去”,到產業“走出去”、服務“走出去”,再到資本“走出去”、品牌和文化“走出去”的轉變。
對話,從來不是單向的。在越來越多川企蓉企加快腳步拓展海外市場的同時,越來越多的外資外企也在瞄準共同發展的機遇。數據顯示,僅今年前4月,成都吸收外商直接投資6.56億美元,穩居中西部城市第1,規模占全省73%,增速連續4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
開放合作是企業快速融入全球市場、捕捉時代機遇、共享發展成果的關鍵,成都市對外開放合作促進中心相關負責人稱,為更好地服務企業“走出去”和“引進來”,將更加聚焦伙伴生態構建,不斷為城市參與國際合作匯聚增長力量;更加聚焦平臺場景營造,加快推進成都企業出海綜合服務中心建設;更加聚焦服務水平提升,以伙伴需求為導向構建多維度多層次服務體系,塑造“企業發展到哪里,我們的服務就跟到哪里”的服務品牌。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