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采礦證合規大考,大中礦業拔得頭籌 探秘鋰電新軍如何脫穎而出

2025-10-28 20:57:27

 每經編輯|萬清澄    

2025年碳酸鋰價格在低位徘徊,國內鋰礦行業陷入“產能出清”陣痛。

“資源紅利”戛然而止、礦證合規驟然收緊的2025年,鋰行業正經歷一場從“跑馬圈地”到“高門檻準入”的生死洗牌—— 枧下窩礦區停產,宜春8家涉鋰礦山遇合規性難題,鹽湖巨頭要面臨采礦證續期挑戰。這意味著有鋰并不能走遍天下,而是要有合規礦證、資金與技術三張王牌。

今年7月實施的新《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以下簡稱《礦產資源法》)明文規定將鋰納入戰略性礦產目錄,并作為獨立礦種管理,由自然資源部統一審批采礦許可證,筑高鋰礦開采門檻。在如此嚴監管的情況下,大中礦業作為鋰礦行業的“后起之秀”,率先拿下湖南雞腳山鋰礦項目的采礦權證。該權證的落地,標志著我國經自然資源部評審備案的已探明的最大鋰礦即將步入實質性開采階段,4.9億噸鋰礦石量,約324萬噸碳酸鋰當量(LCE)即將實現落地價值轉化。

大中礦業這家長期專注于鐵礦石采選冶的行業龍頭企業,憑借其全自營、一體化、持續技術創新、堅持綠色循環經濟模式的戰略眼光令其在轉型不轉行的鋰礦這一黃金賽道搶先拿到“入場券”。技術工藝優勢、伴生資源回收、安全合規運營等多重考量的疊加,其在合規的軌道上推動鋰礦開采的高效運營,以親身實踐證明了“高效和合規”兩者之間不沖突,而是護航鋰礦開發的“助推器”。據悉,該權證也是《礦產資源法》實施后鋰礦開采的首證,為我國鋰礦產業合規開采提供了可參照樣本。

憑專業在“資源紅利”到“高門檻準入”的礦證合規洗牌中拔得頭籌

今年以來,多家鋰礦因合規問題被終止開采,印證了“合規”才是開采的首要條件。這對整個鋰礦產業而言,都是一次強烈的預警。

過去的碳酸鋰牛市,上市公司逢“鋰”便漲,鋰資源處于“跑馬圈地”的時代。無論是含鋰的礦,還是主礦種伴生鋰,開采鋰的巨大經濟價值讓開發優先于合規性。然而隨著鋰礦被列為戰略性礦產,行業政策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已于2025年7月1日起正式生效。新礦業法修訂后,一個重要的政策導向日漸清晰:在實際操作中,越來越傾向以實際的經濟行為來確定礦種,政策從 “資源開發” 轉向“戰略管控”。這一根本性轉變也意味著企業必須依據經評審備案的礦產資源儲量報告,明確其申請開采的主礦種和共伴生礦種,不能打“鋰”的擦邊球。

鋰礦的合規開采折射出鋰行業經歷 “資源紅利” 到 “高門檻準入” 的行業洗牌。即便辦理鋰采礦權延續變更申請,尚需要縣、市州、省、自然資源部的審查意見,最終獲自然資源部批復后辦理新的《采礦許可證》。

鋰礦開發已從單純的“資源”“資本”驅動,轉向了 “政策與技術” 的復合驅動模式,未來只有具備合規韌性、技術壁壘、資金實力的企業才能在行業洗牌中生存。企業的礦證合規性和技術轉化效率將成為鋰企新的護城河,這是區別于過往的一大標志變化。

在此背景下,據大中礦業于2025年10月27日公告,其湖南雞腳山鋰礦于近期取得了經自然資源部核發的采礦證,生產規模為2000萬噸/年。值得關注的是,這一采礦權的獲批具有標志性意義:大中礦業成為新《礦產資源法》實施后,國內首家通過 “礦業權登記與許可分離” 全流程審批,且符合 “綠色礦山建設前置審查” 要求的鋰礦開發企業,凸顯了其從環保、安全和施工設計等方面的全方位合規性把控,也體現了新法對戰略性礦產合規開發審批流程的效率賦能。在此之前的6月30日,自然資源部在貫徹實施新礦產資源法新聞通氣會上,專門對湖南臨武雞腳山礦區鋰礦等重大找礦成果做了介紹,雞腳山鋰礦項目屬于《礦產資源儲量規模劃分標準》(DZ/T0400-2022)界定的 “大型礦產”,首采區已探明鋰礦石量4.9億噸,氧化鋰礦物量131.35萬噸,折合碳酸鋰當量(LCE)約324萬噸,極具資源稀缺性和規模價值。

這一切的背后,都是大中礦業的專業實力的折射。大中礦業不僅覆蓋了探礦、采礦、選礦、冶煉的全產業鏈環節,更在智能化升級與綠色礦山建設上走在前列,每一項事業都由一支內部精心打磨、專業過硬的團隊及管理層傾力負責。這支隊伍,早已將自身深深扎根于礦業這片熱土,在各自專業領域不斷深耕,多年的風雨同舟鑄就了他們極高的職業忠誠度與穩定性。這支堅韌而專業的團隊,成為驅動公司日常高效運轉與業務持續拓展的堅實核心力量與不竭動力源泉。

憑戰略眼光和實力斬獲4.9億噸鋰礦

礦證政策合規性的硬約束之下,“存量”的鋰礦資源便具有了稀缺性。大中礦業的雞腳山礦區在今年引爆了礦業界“熱搜”。其作為國家“十四五”找礦突破戰略行動重大找礦成果,成為今年鋰礦界“最靚的仔”,同時獲得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新聞、湖南日報、湖南紅網、湖南衛視等多家權威及官方媒體平臺的重點關注和報道。

“此次億噸級鋰礦石的探獲,將為湖南省打造新能源萬億級產業鏈、郴州市構建千億新能源基地奠定堅實資源基礎,同時進一步降低國家對鋰資源的對外依存度。”湖南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一突破不僅超額完成湖南省“十四五”鋰礦找礦目標,更為國家新一輪找礦戰略突破作出重大貢獻。據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今年年初公布的數據,我國鋰礦找礦取得重大突破,我國鋰礦儲量全球占比由6%提升至16.5%,排名從第六位躍升至第二位。

取得如此重大的突破,彰顯出各級政府對國家戰略資源的重視和支持、地方政府賦能實體經濟的高效和務實,同時也凸顯出大中礦業在為國找礦的決心和信心。據悉,大中礦業計劃在湖南投資建設采選冶一體化項目,通過技術創新、管理提升能有效的將成本控制在行業較低水平。4萬噸/年碳酸鋰達產后,按目前7.5萬元/噸的價格粗略計算,將直接產生30億元收入,稅收高達6.5億-7.5億元;且公司主要項目均位于縣城、鄉鎮,這將直接解決當地居民的就業問題,經濟和社會效益均十分顯著。

如此之高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如今已經獲得多路資本的青睞,據2025年半年度報告披露,大中礦業的前十大股東中已經出現頭部機構紅塔證券,屬地各金融機構也是紛至沓來。

在此之前,不乏質疑之聲:進度拖沓不建設、采礦證都拿不到等等,如今均不攻自破。

憑“自營一體化”深耕礦業的優勢創新復制鋰礦產業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國家對于整治“內卷式”競爭的定調日漸清晰,這有助于縮短鋰行業周期。大中礦業時刻不忘修煉“內功”,提升自身“穿越行業周期”的能力。

其“采選冶一體化”的自營模式早已在鐵礦開采領域運用嫻熟,而大中礦業也正在將這一優勢復制在湖南雞腳山鋰礦方面,主要生產環節已組建自營團隊,實現產業鏈上下游的深度協同與集約化管理,由此顯著壓縮成本空間,提升盈利水平。按照鐵礦開采的優秀案例,據其2025年半年度報告披露,其鐵精粉單位銷售成本 374 元/噸,毛利率 54.8%,顯著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可以說,大中礦業以這種模式,構建起了成本管控“護城河”,巧妙地把產業鏈的“價差”變成“利潤”,為行業提供了可復刻模板。

更值得關注的是,大中礦業針對湖南雞腳山鋰礦項目量身打造的創新技術方案與工藝突破,不僅精準契合新《礦產資源法》對 “綠色化、高效化、集約化” 開發的要求,更直擊鋰礦開發中的 “工期長、成本高、品位波動、環保壓力大” 等行業痛點,讓市場對項目的規模化開發與盈利潛力充滿期待。

在采礦環節,自營團隊采用現代化露天開采工藝,運用大型智能化、自動化設備,降低生產成本和人工成本。選礦環節,公司針對礦石“含磁性”且“易磨易選”的特征,選用強磁預選工藝提前拋除85%廢石,僅需對15%的富集料進行浮選,在降低選礦成本的同時,可將氧化鋰品位提升至2.3%,直接減少冶煉端的原料成本。冶煉環節,公司自主研發的硫酸法提鋰新工藝(鋰渣無害化綜合提鋰技術),在成功解決環保難題后,更是將鋰資源綜合回收率提高至90%,同時實現伴生有價元素的回收,進一步降低冶煉成本。

從采礦到選冶的全流程技術設計與創新,并非孤立的工藝嘗試,而是大中礦業多年深耕鐵礦礦產開發積累的“礦業基因” 的集中體現。

市場對項目充滿期待。大中礦業的湖南項目具備鋰原料100%自給自足,以及2000萬噸/年露天開采規模顯著的產能規模優勢。按照當前建設進度,公司預估一期1000萬噸采選項目和一期2萬噸/年碳酸鋰冶煉項目將于2026年建成投產。這一投產節奏與業內對碳酸鋰供需格局的預判高度契合。

據行業機構及資深從業者分析,當前碳酸鋰市場正處于供需再平衡階段,預計 2027 年將迎來供需關系的關鍵切換。隨著全球新能源產業鏈(尤其是動力電池、儲能)對鋰鹽需求的持續增長,疊加部分老舊產能退出,行業或進入新一輪上行周期。具備“資源自給能力+低成本產能+合規運營基礎”的綜合競爭力的企業,將有望在這一上行周期中受益。

憑成功轉型的實踐能力加速達鋰礦的建設開發

雞腳山鋰礦作為湖南省省級重點礦產開發項目,自推進以來始終獲得湖南省、郴州市兩級政府的全方位支持——從前期探礦權延續的政策銜接,到中期地質勘探的技術指導,再到后期審批流程的協調跟進,形成了“省地聯動”的推進機制。該項目于2023年11月順利完成探礦權延續后,僅用20余月便高效完成地質詳查、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與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二合一”審查、采礦權申報及取證全流程。

據行業數據統計,國內同類鋰礦項目從探礦權延續到取得采礦證的平均周期約 35-40個月,雞腳山項目的推進效率較行業均值縮短近50%,這一成果不僅體現了地方政府對戰略性礦產開發的重視,更凸顯出大中礦業在礦業項目規劃、合規申報、流程管控等方面的成熟能力。

雞腳山項目的成功經驗,也為大中礦業另一核心鋰礦資產——四川加達鋰礦的推進提供了實踐參考。

作為國內鋰資源核心產區,四川省鋰礦儲量占全國總量超 50%,而加達鋰礦正位于四川省阿壩州馬爾康市的鋰資源富集帶。據悉,該項目首采區(面積 2.056平方公里,僅占探礦權的1/10)的資源儲量已通過自然資源部評審備案:備案礦石量達4343.60萬噸,Li2O 礦物量60.09萬噸,平均品位1.38%——這一品位顯著高于國內鋰輝石1.3%-1.42%的平均水平,按氧化鋰與碳酸鋰1:2.47 的換算系數計算,可折合碳酸鋰當量約148.42萬噸,資源稟賦優勢突出。

據大中礦業第三季度報告披露,2025年9月,四川加達鋰礦已實現副產原礦銷售收入2,195萬元,產生毛利1,636萬元,為其自身建設開始貢獻現金流。目前,大中礦業已同步推進兩項關鍵工作:一是依據新《礦產資源法》要求籌備探礦權轉采礦權的申報材料。據大中礦業公告, 四川加達鋰礦首采區的《開采方案》已通過自然資源部專家評審,開采規模為260萬噸/年,對應可生產5萬噸/年的碳酸鋰;二是開展首采區以外區域的補充地質勘探,進一步擴大資源控制范圍。

更值得關注的是,四川加達鋰礦采選項目已被正式納入《2025年四川省加快前期工作重點項目名單》。根據四川省人民政府公開發布的《2025 年度省級重點項目推進工作方案》,該項目將享受審批流程 “綠色通道”、用地用能指標優先保障、跨部門協調機制支持等政策紅利,相關手續辦理與工程籌備工作正按 “加速檔” 推進,為后續快速投產奠定基礎。

如果說從鐵轉鋰是一次本行內的轉型挑戰,那么從鋰到鋰就是駕輕就熟了。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