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10-23 09:31:06
甲骨文這類合作最直接反映的是,OpenAI自身算力資源較緊缺。大家近期可見,OpenAI自今年二季度以來一直較活躍。例如博通此前在法說會上披露,已將一潛在大客戶轉化為實際客戶,該客戶帶來超100億美元訂單。后續據《金融時報》等媒體信息,市場猜測該客戶很可能是OpenAI。近期可見新動態,雙方已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除博通外,OpenAI還與其他諸多廠商展開深入合作。除訂單層面外,部分還深入至股權層面,例如甲骨文。甲骨文為云計算廠商,此外英偉達等廠商也與OpenAI展開深度合作。因此最直接的反映是,OpenAI目前算力可能仍較緊缺,同時開啟了全球掃卡模式。
從直接層面看,其算力資源可能較稀缺;從更深層次看,這可能是新一輪算力資源爭奪的強烈信號。因2023至2024年,北美部分云廠商,主要是谷歌、微軟、亞馬遜等頭部企業,當時產品不斷升級,采購相關GPU時資源較稀缺。當時他們陸續在法說會上提到,算力供應瓶頸成為業務增長的重大阻礙。
因此從OpenAI近期動作看,算力資源增強在未來一段時間仍會持續。當然如前所述,隨著新型計算芯片放量,計算性價比在提高。部分朋友可能認為性價比提高對行業意味著產品降價、競爭加劇,進而影響相關廠商盈利能力。但對算力而言,至少目前全球算力市場并非如此。
以OpenAI為例,其此前模型主要為文字類,現過渡至圖像及視頻類模型,成長顯著。從推理端看,調用模型時,文字調用的計算量天然不及圖片與視頻的運算量。因此通過多模態能力的發展,算力總體需求會快速增長。因此性價比提高后,反而會讓更多用戶愿意使用AI大模型,推動算力密集型場景落地,不僅包括娛樂類生成視頻等。往后看,包括AI手機、AIPC、人形機器人、智能駕駛等AI端側場景,均有望成為AI的發力領域。
總體來看,谷歌及國內廠商均有類似趨勢,其tokens調用量基本每三四個月翻一倍。因此算力需求增長非常迅速。這對算力資源而言,意味著哪家廠商擁有更多算力資源,便把握了未來更好的成長機會。因此OpenAI與甲骨文等公司的相關合作,可直觀反映這一點。
算力需求增多會導致硬件端加速放量。哪家廠商擁有更多算力資源,意味著在未來發展中會具備更強的競爭優勢。您提到的OpenAI與英偉達、AMD合作,以及與英特爾等的相關合作,從商業模式看,本質是這些大廠以往投入算力AI基礎設施建設時,決定購買多少卡主要以自有現金流為衡量標準,包括我們平時研究也會考慮這些廠商的資本開支占其現金流的比例及未來空間。
但從近期情況看,商業模式正在被顛覆,即從以前的自有現金流投入轉變為融資投入。本質上,AI硬件投入可能迎來新一輪加速。最直觀的原因是算力需求快速增長,導致算力硬件的稀缺性上升。
您提到的AI產業未來發展趨勢,我認為這些合作會讓AI進化更迅速。當前各類模型、應用場景快速打開,推理端發展明顯。推理端性能提升、用戶增多,意味著需要更多算力;用戶增多還能產生更多數據,反哺訓練側,助力廠商做出更好模型。因此,推理與訓練可理解為螺旋式上升的過程。
這些合作提供了更多現金流,讓廠商能購置更多芯片。如此,他們可運用的資源更多,AI發展速度會更快。
對于競爭格局,目前可見從芯片廠商到模型廠商再到云計算廠商,深度合作從訂單層面擴展到股權層面。隨著這種模式進一步發展,會加強AI行業的龍頭效應,呈現強者恒強的特點。以前可能認為北美有實力的云廠商自身數據中心多,自己做模型更有優勢,但從當前變化看,下游模型廠商如OpenAI也可自建數據中心,滲透是雙向的。因此,總體來看,競爭格局中龍頭效應會進一步加強。
對普通投資者而言,指數化投資是更優選擇,可同時把握海外與國內算力機會:海外算力可關注通信ETF(518800),AI核心環節占比高,能精準反映海外算力基本面;國產算力重點布局科創芯片ETF(589100)、半導體設備ETF(159516),可根據自身風險偏好選擇適配標的。
風險提示:
投資人應當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額投資和零存整取等儲蓄方式的區別。定期定額投資是引導投資人進行長期投資、平均投資成本的一種簡單易行的投資方式。但是定期定額投資并不能規避基金投資所固有的風險,不能保證投資人獲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儲蓄的等效理財方式。
無論是股票ETF/LOF基金,都是屬于較高預期風險和預期收益的證券投資基金品種,其預期收益及預期風險水平高于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和貨幣市場基金。
基金資產投資于科創板和創業板股票,會面臨因投資標的、市場制度以及交易規則等差異帶來的特有風險,提請投資者注意。
板塊/基金短期漲跌幅列示僅作為文章分析觀點之輔助材料,僅供參考,不構成對基金業績的保證。
文中提及個股短期業績僅供參考,不構成股票推薦,也不構成對基金業績的預測和保證。
以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或承諾。如需購買相關基金產品,請您關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相關規定、提前做好風險測評,并根據您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購買與之相匹配的風險等級的基金產品。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