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 2025-10-15 21:05:10
“企業每年給當地村民發放工資上百萬元。”南充閬中市柏埡鎮黨委書記牟天斌說到的,是一家源自浙江的民營企業——四川中義油橄欖開發有限公司。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運營模式,村民既能獲得土地租金,還能就地務工賺錢,“很多村民都選擇在家鄉謀生”。
與此同時,企業也嘗到共贏甜頭:在柏埡鎮建成5000多畝油橄欖種植基地,年產值即將突破4000萬元。
得益于浙川深化東西部協作,像這樣的“雙向奔赴”并非個例。今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5年過渡期的最后一年。5年來,浙川兩地通過農產品品牌打造、農業園區建設和鄉村資源開發等舉措,共同推動四川農業現代化與產業鏈延伸,有效帶動區域發展與農戶增收。
村民就業更近
“振興工坊”幫助近2萬村民“家門口”就業
“依托振興工坊,我有了一份穩定且不錯的收入。如今還時常參加技能培訓,我要把羌繡繡得更漂亮。”今年4月,四川首家振興工坊在綿陽北川揭牌,北川姑娘劉琦由此成為一名專業繡娘。半年時間里,該振興工坊已累計培訓專業繡娘1200余人。
振興工坊是四川學習借鑒浙江,以原有的就業幫扶車間為基礎,參考浙江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打造的產業就業一體化幫扶項目。通過村(社)企結對共建,推動適宜的生產加工環節向農村地區延伸,讓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今年以來,全省先后投入資金4.6億元,相繼落地振興工坊項目173個,預估可實現年產值12.8億元;帶動就業近2萬人,助力人均每月增收超2000元。
“藍鷹工程”與省市級勞務品牌,也是浙川東西部協作中,助力解決就業問題的重要抓手。
“最近很多學生給我打電話報喜,說實習期間一切順利,馬上就要轉正了。”樂山市沐川縣中等職業學校校長張攀介紹,4年前,浙江省紹興諸暨市對口協作幫扶沐川縣,帶來了“藍鷹工程”,首個試點項目就落在該校。“現在,學校已開設24個‘藍鷹之星’冠名班,累計培養學生1999人,其中來自脫貧戶家庭的學生占33%、農村家庭學生占93%,畢業生就業起薪均超6000元/月。”
目前,“藍鷹工程”已在四川省68個縣(市、區)全面推廣實施。今年,浙川新增校校結對67對、校企結對88家,培養學生2641人。
在強化專業人才培育方面,浙川持續做優23個市級勞務品牌,依托“天府建筑工”“川菜大師傅”2個省級勞務品牌,累計培育建筑工匠超1萬人,帶動近百萬人就業,創造千億元級勞務收入。
此外,今年1至7月,浙江幫助四川實現轉移就業5.18萬人、省內就近就業0.9萬人。
鄉村產業更韌
推動“川字號”農產品與浙江市場融合
“我家種了30多畝嘎啦蘋果,今年畝產6000余斤。”眼下正值蘋果集中上市期,涼山州鹽源縣果農唐玉峰的果園迎來豐收,預計收入33萬元。
但曾經,這些個大味甜、色澤艷麗的優質農產品,因交通不便與品牌不響而“藏在深閨人未識”。
為改變這種狀況,在當地基礎設施條件不斷改善的基礎上,寧波市駐涼山州幫扶工作隊和各縣分隊幫扶干部想了一套“連環招”——對優質農產品進行品牌化、市場化管理;通過共建產業園區,拉長產業鏈;擴大線上線下渠道,促進銷售。現在,金陽青花椒、鹽源蘋果等一批特色鮮明的涼山州農產品品牌已經從大山走向全國。
放眼四川全域,川西“高山蔬菜”、川南“精品水果”、川中“晚熟柑橘”、川北“藏地牛羊”、川東“蜀錦蜀繡”等特色品牌已名聲大噪。
增強韌性、提升規模,在產業振興中同樣重要。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浙江企業參與到四川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建設中,通過共建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推動脫貧地區從單一產業走向多元結構、從單純生產向全鏈條發展。
位于阿壩州松潘縣青云鎮的桐松共建電商產業園,就是標志性成果之一。“過去種普通果蔬,畝產值不到1萬元;現在園區種植的精品番茄畝產值超20萬元。”園區技術領域相關負責人介紹。
有了好產品,還需好市場。依托東西部協作,四川不斷推動“川字號”農產品與浙江市場、全國市場深度融合。例如,僅茶葉方面,四川先后舉辦“廣元好茶”評選活動暨廣元黃茶斗茶大賽、茶園攝影大賽等茶旅活動,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鄉村旅游更旺
學習浙江經驗,越來越多特色文旅品牌漸成熟
“東西部協作不僅帶來了資金與項目,更為四川開發鄉村資源帶來了新的啟發,驅動產業不斷創新。”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說,浙江德清、開化、縉云是休閑農業建設的“先行者”,為四川探索農文旅融合提供了借鑒。
串點成線,不久前,四川集中發布10條地域特色鮮明、文化資源豐富的旅游線路,著力吸引廣大外省游客赴川。
此外,四川還以劍門雄關、羌寨藏寨、草原雪山等文旅IP為重要節點,優選四川鄉村漫游路線41條,助力沿途18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和革命老區縣的農文旅資源融合發展。
但想在競爭愈發激烈的文旅市場脫穎而出,還需要打造更多獨一無二的場景與業態。
“從來沒想過,還能在草原蹦迪。”最近,在阿壩州紅原縣參加2025紅原大草原雅克音樂季后,廣東游客劉宇在社交平臺分享了一組照片。該活動是浙江省永嘉縣與紅原聯合創新推出的“紅原大草原雅克音樂季+永嘉楠溪江雅克音樂季”雙品牌模式活動之一。兩地每年設立不少于200萬元文化交流專項資金,近五年已累計舉辦相關活動30余場。
萬人游涼山、馬邊火把節、儀隴啤酒音樂節……在學習浙江經驗的基礎上,四川正持續對25個特色鄉村、65個特色點位進行包裝推介,打造人文美景體驗、川味美食品鑒、非遺民俗休閑等特色賣點和沉浸式業態。如今,越來越多的特色文旅品牌逐漸成熟。
“接下來,我們希望有更多專業人才加入其中,推動青年創意產業與各地鄉村實際深度融合,讓農文旅融合發展更富活力。”上述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說。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