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10-15 15:57:53
10月15日—17日,2025灣區半導體產業生態博覽會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行,首日預計30多個參觀團前來。展會展覽面積超6萬平,超600家中外企業參展。拓荊科技稱與國外設備差距縮小,下一步要超越;萬里眼首發90GHz超高速實時示波器,性能全球第二。新凱來展位吸睛,有投資人關注一年半。華海清科表示不少集成電路制造產品已有國產替代,但仍有進步空間。
每經記者|黃婉銀 孔澤思 每經編輯|陳俊杰
“今天(10月15日)大概有30多個參觀團來參觀。”
10月15日—17日,2025灣區半導體產業生態博覽會(以下簡稱灣芯展)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行,吸引了眾多國內外觀眾和投資者。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一位負責“買家參觀團”接待的工作人員處了解到,灣芯展首日預計有30多個參觀團從各地前來組團看展。
本屆灣芯展展覽面積超過6萬平方米,來自全球20多個國家超600家企業、機構攜新技術、新產品、新成果亮相。
國際參展商包括荷蘭阿斯麥、美國應用材料、泛林、科磊,日本東京電子、尼康、佳能、科意、日立、迪恩士,德國蔡司,英國愛德華,匈牙利瑟米萊伯,韓國周星等全球TOP30企業。與國際企業并肩參展的,還有北方華創、上海華力微電子、上海微電子、拓荊科技等國內龍頭企業。
600余家中外企業創新成果同臺競技,凸顯全球產業鏈上下游的互補性,展現中國市場對國際伙伴的開放姿態與合作誠意。而國產半導體設備廠商深圳新凱來工業機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凱來)旗下萬里眼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里眼)今日首發90GHz超高速實時示波器更是引人關注。

展會現場 每經記者 黃婉銀 攝
在前沿化領域,本屆灣芯展除設置晶圓制造、先進封裝等四大核心展區外,還打造了AI(人工智能)芯片與邊緣計算生態、RISC-V(基于精簡指令集計算原理建立的開放指令集架構)生態、Chiplet(預先在工藝線上生產好的實現特定功能的芯片裸片)與先進封裝生態三大特色展區,搭建新技術、新產品、新成果的“黃金秀場”。
“我們基本每年都參展,今年不同的是,我們的產品線、產品矩陣更加豐富。展會上主要進行行業調研或者同行間溝通比較多,采購商其實日常溝通頻次就非常高,因為這個圈子非常小,有些東西大家都很了解。”科創板半導體設備龍頭拓荊科技(SH688072)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半導體行業產品或技術的研發周期都比較長,對于一款產品,從打磨到成熟,需要5年到6年的時間。
“我們與國外設備的差距在不斷縮小,例如美國應用材料公司,我們在產品性能上跟他們都已經很接近了。我們下一步的發展方向是在性能方面必須超越國外的幾家公司,包括在產能和性能表現上都要超越他們。”上述工作人員補充道。
另外,記者從萬里眼方面了解到,其今日發布的90GHz超高速實時示波器,將國產示波器性能提升500%,實現多代產品跨越,并超越眾多西方廠商,直接位居全球第二。
記者從萬里眼相關工作人員處采訪了解到,帶寬大于1GHz的示波器就已經屬于高速行列,國內、國際廠商的進步努力都很大。“我們主要聚焦高端市場,實際上和國內很多公司間不存在直接競爭關系,我們也希望和所有廠商一起把中國儀表的名片打出去。”
上述萬里眼工作人員表示,90GHz超高速實時示波器也突破了一些西方國家的管制限制。“不管是儀器儀表還是其他行業,中國特色品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讓市場更活躍,有更多選擇。”

萬里眼90GHz超高速實時示波器 每經記者 孔澤思 攝
展會上最吸睛的無疑是國產半導體設備廠商新凱來,記者在現場看到,從上午9點開始,新凱來展位便吸引了眾多參觀者與投資人,人群久圍不散。
新凱來今年初因在上海半導體設備展上推出6大類31款半導體設備引發市場高度關注,其正直擊國產半導體產業鏈的痛點——設備是目前發展最為薄弱的環節之一。
市場對灣芯展的高度關注,也正是因為在半導體領域國產技術的崛起與突破。
展會現場,一名中小投資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內高科技產業看好半導體和人工智能,其對新凱來已經關注有一年半了,希望有更多產品,“期待看到我們國產光刻機如今到底做到什么程度的突破了”。
華海清科(SH688120)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實際上離子注入等集成電路制造產業鏈領域不少產品已經有國產替代,只是快慢的問題。其中,離子注入機是相對比較難的技術突破。當然,與國際上一些產品相比,還有進步和突破的空間。
華海清科是高端半導體裝備供應商,處于集成電路制造上游關鍵產業鏈,聚焦CMP(化學機械拋光)、減薄、劃切、邊拋、離子注入、濕法等核心裝備及晶圓再生、耗材服務等領域,深度挖掘集成電路產業新機遇。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甄素靜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