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10-15 09:26:35
標的指數特點:“芯片+應用”兩大引擎
上證科創板人工智能指數從科創板市場中,選取30只市值較大且業務涉及為人工智能提供基礎資源、技術以及應用支持的上市公司證券作為指數樣本,反映科創板市場代表性人工智能產業上市公司證券的整體表現。
資料來源:中證指數官網
從持倉分布看,科創AI指數持有52.62%的半導體,其中全部為數字芯片設計。此外,科創AI在光學元件、軟件開發、各類端側及設備方面有一定的持倉,合計占比47.38%。持倉可大體概括為“芯片+應用”兩大板塊。
資料來源:中證指數官網、Wind(截至9月30日,分類參照申萬行業劃分)
從主流人工智能指數的對比情況看,以申萬二級行業劃分,科創AI含有更多的半導體成分,合計52.62%,大幅高于其他指數。此外,在軟件開發、IT服務、小家電等方面持倉含量也相比同類指數更多。
資料來源:中證指數官網、Wind(截至9月30日,分類參照申萬行業劃分)
綜上,科創AI指數持倉分布具有很強的“芯片+應用”特征。芯片方面,目前國產算力發展的核心環節就是半導體環節,其中數字芯片設計環節的彈性也更大。因此,科創AI相關的持倉可以良好的代表國產算力的發展。應用方面,科創AI指數的持倉則包含了軟件類和硬件類端側。由于應用層面同步受益于基礎模型的性能提升,因此國內應用廠商有望受益全球AI的進展。總體上,“芯片”引擎表征國產算力進展,“應用”引擎映射全球AI進步,科創AI兩大引擎共振,成長動能充足。
走勢分析:雙重引擎共振,科創AI優勢明顯
與更多表征海外算力的其他主流人工智能指數相比,科創AI具備更多表征國產算力的芯片成分。2024年9月之后,國產大模型性能比肩世界頂尖模型,國產芯片放量也同步改善,國產算力的影響力迅速擴大。在此過程中,科創AI實際上在大部分時候都跑贏了其他指數。從2024年9月24日到最新交易日2025年10月14日,科創AI累計漲幅達164.94%,高于其他指數。
資料來源:Wind(截至2025年10月14日)
而與純粹代表國產算力的半導體指數相比,科創AI的應用引擎則增添了第二重動能。自2024年9月以來,科創AI指數跟申萬三級數字芯片設計指數相比,走勢高度一致。但是從稍長區間看,例如從人工智能開始爆發的2023年開始計算,應用的成分則給科創AI指數添加了第二重增長引擎,科創AI在多數時間都跑贏了申萬三級數字芯片設計指數。
資料來源:Wind(截至2025年10月14日)
基本面分析和后市展望:
國產算力層面,國內算力空間市場規模龐大,半導體產業鏈有望重塑估值內核。中國人工智能緊跟全球發展步伐,DeepSeek等大模型性能比肩世界一流模型,國產算力需求旺盛。英偉達在業績會上預期,今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達到500億美元,且有望以50%以上增速成長。在國際形勢日益復雜,大國博弈波瀾起伏的今天,發展國產算力也是我國科技領域的重要方向。尤其是在算力硬件層面,對半導體產業鏈而言是一個歷史級別的機會。AI計算芯片市場規模龐大,能夠為本土企業提供充足的成長動能。從最近的變化看,我國半導體行業中芯片設計企業的產品性能和成熟度持續提高,且伴隨制造廠商良率提升,目前國產AI計算芯片已在逐步放大出貨量。展望未來,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迅速增長,疊加國產算力的滲透率可能超出預期,半導體產業鏈有望進入新一輪上升周期。
資料來源:廣發證券研究所
應用層面,全球AI浪潮高企,應用有望水漲船高。應用是推理市場的重要一環,大模型持續迭代,性能不斷提高。近期海外Sora2、Genie3、Grok4等大模型陸續出場,多模態能力加速提升。無論是軟件,還是各類端側,形態和功能都有望被重塑。同時,應用的快速發展,也是大廠回收成本的重要方式。展望未來,AI眼鏡、人形機器人、智能駕駛、AI消費電子、AI Agent等賽道有望蓬勃發展,人工智能可能是一次較大級別的產業革命。
資料來源:worldlabs、阿里云
科創人工智能ETF國泰(589110)將于10月15日重磅上市。科創人工智能ETF國泰具備“芯片+應用”兩大引擎,芯片引擎表征國產算力進步,應用引擎映射全球AI進展。上市前后恰逢算力板塊調整,主因中美博弈引致避險情緒上升,獲利資金離場。但人工智能產業的基本面并無明顯利空,此次調整或提供更佳布局機遇,有興趣的投資者可分批吸籌,以待來日。
風險提示:
投資人應當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額投資和零存整取等儲蓄方式的區別。定期定額投資是引導投資人進行長期投資、平均投資成本的一種簡單易行的投資方式。但是定期定額投資并不能規避基金投資所固有的風險,不能保證投資人獲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儲蓄的等效理財方式。
無論是股票ETF/LOF基金,都是屬于較高預期風險和預期收益的證券投資基金品種,其預期收益及預期風險水平高于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和貨幣市場基金。
基金資產投資于科創板和創業板股票,會面臨因投資標的、市場制度以及交易規則等差異帶來的特有風險,提請投資者注意。
板塊/基金短期漲跌幅列示僅作為文章分析觀點之輔助材料,僅供參考,不構成對基金業績的保證。
文中提及個股短期業績僅供參考,不構成股票推薦,也不構成對基金業績的預測和保證。
以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或承諾。如需購買相關基金產品,請您關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相關規定、提前做好風險測評,并根據您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購買與之相匹配的風險等級的基金產品。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