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四川頻道

每經網首頁 > 四川頻道 > 正文

從“首發經濟指數”看城市“首發經濟”進階密碼

紅星新聞 2025-10-14 20:02:05

從全球品牌的中國首秀到本土原創的全球首發,從商圈里的首店經濟到文旅融合的首展熱潮,首發經濟已然成為城市商業活力的“晴雨表”,更漸成打通供需循環、驅動產業升級、重塑經濟增長格局的“新引擎”。

10月13日,全國首個“首發經濟指數”在成都正式發布。這份由商務部-復旦大學消費大數據實驗室聯合四川師范大學首發經濟研究院編制的研究指數,首次以系統化、數據化方式呈現我國首發經濟的發展態勢,填補了國內首發經濟領域缺乏量化評估工具的空白。評估結果顯示,上海靜安區、北京東城區、成都錦江區三個城區綜合表現位列全國前三,廣州天河區、重慶渝中區、西安雁塔區、南京鼓樓區緊隨其后,分列第四至第七位。

其中,值得關注的是,這次成都能在以北上廣深為代表的一線城市中突出重圍實屬不易,其依托“首發+消費”模式發展首發經濟,綜合表現躋身全國前列,也再次穩固了成都全國首發經濟“第三城”的地位。

▲成都錦江區太古里

——1——

“首發經濟”賽道上的城市競速

在剛剛過去的國慶中秋假期,全國多地以“首”字打頭的消費活動持續升溫。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引入Fabrique中國首家精品店等多個首店,帶動商圈客流同比增長超20%;淘寶Vision未來旗艦店上海首店通過“AI+3D+XR”技術實現虛擬商品體驗與線下互動,吸引超10萬人次打卡;深圳全球最大室內滑雪場前海華發冰雪世界開業,攬客20萬人次,帶動前海商圈消費金額達34.69億元;杭州亞奧萬象天地開業引入40余家首店,假期客流超80萬人次,零售額超3000萬元……“首發熱”的背后,離不開各地城市對首發經濟戰略價值的深度挖掘。

當下,首發經濟已成為國內核心城市提振消費、激活商業活力的“必爭之地”。從東部沿海到西部內陸,國內一線及新一線城市紛紛亮出“首店”“首秀”“首展”組合拳,形成全域競逐的態勢——上海2024年新增首店1173家,其中全球及亞洲首店13家,升級推出“首發上海3.0版”政策,疊加場地租賃、展臺搭建補貼;北京2024年落地首店960家,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將首發經濟納入新型消費重點培育領域,金融覆蓋密度達2.55家/萬人,技術支持存量3.56萬件,凸顯金融與科技賦能優勢;廣州天河區以“產業協同”為抓手,2024年首發經濟相關企業達70家,活動消費貢獻度3.51%,穩居華南首發經濟核心;深圳以年均300家首店的速度領跑,3年引進超千家,平均每日1家首店落地;杭州2024年上半年引入首店110家,同比增長18%,依托數字經濟優勢打造“線上+線下”首發場景;成都則以2024年820家首店、2025年上半年395家首店的成績,持續鞏固中西部“首店第一城”地位。

▲“首發經濟指數”發布會現場

多城密集加碼的背后,是首發經濟與宏觀經濟規律、國家政策導向的深度契合。隨著居民收入水平提高與消費結構升級,消費者從“有的買”轉向“買得好”“買得新”,對新產品、新服務、新體驗的需求日益旺盛,首發經濟天然成為連接“創新供給”與“升級需求”的橋梁。

其次,從國家政策環境看,首發經濟也已成為完善擴大消費長效機制頂層設計的重要抓手。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完善擴大消費長效機制,減少限制性措施,合理增加公共消費,積極推進首發經濟。”2024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積極發展首發經濟”,隨后商務部等七部門《零售業創新提升工程實施方案》部署“支持首店、首展、首秀”;2025年3月商務部《關于支持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的若干措施》,進一步提出“為進口首發新品提供通關便利”。

從地方層面來看,上海“首發上海3.0版”、北京《促進首店首發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重慶《支持首店經濟發展若干措施》、成都《成都市推動首發經濟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等政策密集出臺,進一步形成“國家引導+地方細化”的政策體系,為首發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面對新一輪“首發經濟”賽道的城市競速,作為西部經濟重鎮的成都,該作何應對?

——2——

成都如何突圍?

根據13日當天商務部-復旦大學消費大數據實驗室與四川師范大學首發經濟研究院聯合發布的“首發經濟指數”顯示,在首次評估的七大核心城區中,成都錦江區憑借強勁的消費轉化能力與均衡的首發資源布局,綜合排名位列第三,其中首發資源聚集度、首發發展轉化力均進入全國第一梯隊,這也再次印證成都作為“中西部首店第一城”的領先地位,穩坐全國首發經濟“第三城”。

就本次發布指數本身而言,該指數系統構建了涵蓋“首發資源聚集度”“首發生態支撐力”“首發發展轉化力”“首發影響輻射力”4個一級指標、9個二級指標、25個三級指標的指數體系,并選取了國內7個兼具代表性與引領性的核心城區作為評估對象,這無疑為業界深度透視各地城市首發經濟發展水平提供了全新視角。

▲《2025首發經濟指數報告》顯示,成都錦江區“首發經濟”綜合表現位列全國第三

紅星新聞記者通過對《2025首發經濟指數報告》進行透視梳理后發現,在上海、北京、廣州構成的首發經濟第一梯隊中,成都并非依靠“規模復制”,而是憑借“消費驅動+文化賦能”的差異化路徑逐步實現逆勢突圍。

從“首發資源聚集度”看,成都雖不及上海的“規模領先”,但勝在“均衡優質”。上海靜安區2024年品牌首發事件334次、首店空間密度6.36家/km2、亞洲+全球首店占比2.56%,均居全國第一,凸顯國際品牌“首選地”地位;北京東城區依托金融街優勢,金融覆蓋密度全國第一,為首發經濟提供資金支撐;成都錦江區則以“282次品牌首發事件”“0.85%高能級首店占比(全國第二)”“3.81家/km2首店空間密度(全國第三)”的均衡表現,避免了“重國際輕本土”的失衡——既引入Wiggle Wiggle等國際首店,也培育霸王茶姬等本土首發品牌,形成“國際+本土”雙輪驅動。

▲《2025首發經濟指數報告》對成都錦江區“首發經濟”進行特征分析

從“首發生態支撐力”看,成都的“商業空間供給”與“文化兼容性”獨樹一幟。上海靜安區政策支持力度最強,北京東城區文旅體覆蓋度全國第二,而成都錦江區春熙路-錦東商圈占全區面積高達36.54%、排名全國第一,太古里、東郊記憶、CyPARK等非標商業載體,也為首發活動提供了“文化+商業”的獨特場景。比如大家熟知的成都太古里,結合川西民居風格設計,成為品牌與在地文化融合的典范,而東郊記憶的“文創首展”則將工業遺產轉化為首發經濟空間,都表現出極佳的場景創新力。

從“首發發展轉化力”看,成都的“消費轉化效率”領跑全國。上海靜安區零售業績表現力當之無愧全國第一,體現商業成熟度;廣州天河區關聯產業企業70家,凸顯產業協同優勢;而成都錦江區2024年首發活動期間,本地消費影響力68.80萬人/天、周邊消費影響力26.50萬人/天、消費影響力增幅14.57%,三項數據綜合第一,形成“首發活動—客流聚集—消費增長”的閉環。這背后也離不開成都獨特的人口結構,根據去哪兒數據顯示,成都為“00后最愛去的城市”,年輕群體對新鮮事物的高接受度,讓首發資源快速轉化為實際消費。

“成都尤其擅長將‘首發資源’轉化為‘消費活力’。”復旦大學教授、商務部消費大數據實驗室主任、消費市場大數據實驗室(上海)主任張伊娜在發布現場分析指出,每當有國際品牌首店開業或潮流首展落地,總能吸引市民與游客“一站式打卡”,成為西南地區首發經濟的“消費名片”。

——3——

“首發經濟”在成都

憨態可掬的熊貓形象引人駐足,熊貓抹竹酥、川味竹餅、熊貓米團系列融合川味與竹文化的特色點心吸引不少游客排隊選購……在剛剛過去的國慶中秋假期,“熊貓吃個飽”全國首店與“竹構春熙”特色體驗店在成都春熙路驚艷亮相,作為中國首個竹點心品牌的線下首發陣地,這兩家門店將川味美食精髓與蜀地竹文化精心相融合,成為假期的熱門打卡地。

2019年以來,成都落戶海內外首店超4000家,連續6年保持增長。今年上半年,成都總計落戶首店395家,舉辦高能級首展首秀等首發活動超180場,城市品牌吸引力持續提升。在成都市各大商圈,一場場首發活動帶來客流高峰,打卡首店、觀賞首展、欣賞首秀……“趕首發”成為消費新潮流。

▲“首發經濟指數”發布會現場

成都何以成為全國首發經濟“高地”?往前追溯,從漢代“錦官城”到唐宋“揚一益二”的商貿盛景,蜀地自古包容與創造著多元的消費文化。從消費人口結構看,成都聚集了年輕化、高消費力的群體,近3年吸引156萬多名青年群體匯聚于此,僅2024年就有超過50萬青年人才涌入成都。從區位來看,成都依托中歐班列、雙國際機場融入全球供應鏈,擁有輻射西部、鏈接全球消費市場的區位優勢。

創新、稀缺是首發經濟“出圈”的關鍵,而多元且豐富的商圈載體則為“首發經濟”提供直接承載。成都以“商圈提質”為抓手,推動春熙路、交子公園、蓉北等商圈差異化發展,打造天府紅、COSMO、CyPARK等首發載體,春熙路—太古里商圈依托日均百萬客流,成為國際品牌首發“流量放大器”;白鷺灣科技生態園聚焦“科創首發”,推動華為、騰訊等企業的新技術首展;成都水璟唐則以“在地文化+商業創新”為核心,2024年簽約42個首發品牌……全城商圈載體的差異化布局,也直接引領首發經濟從“商圈流量”到“場景價值”躍升。

“成都的商圈成熟度、企業入駐度和品牌成長度,為發展首發經濟提供了市場基礎。”在四川師范大學經管學院院長、首發經濟研究院院長鄭濤看來,當地完善的政策支持及高效的營商環境,也為成都培育首發經濟提供了適宜土壤。

▲四川師范大學經管學院院長、首發經濟研究院院長鄭濤

“從考察接觸到裝修開業,首店落地成都僅用了不到5個月。”Wiggle Wiggle成都店店長劉建學介紹,首店裝潢得到當地政府多方協調支持,通過“綠色通道”辦理營業執照只需2個小時。

今年4月,成都市商務局牽頭出臺《成都市推動首發經濟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計劃到2027年底,落地各類首店累計達6500家,高能級首秀首展等首發活動超1000場,打造首發經濟地標載體100個,培育新消費品牌500個。成都錦江區率先成立首發經濟發展促進中心以及首發經濟發展研究院,整合政府、企業、平臺資源,打造國際示范區,并通過大力支持企業展示發布,賦能從研發到轉化的全產業鏈。

然而,從首秀、首店,新業態、新模式,再到新服務、新技術,首發經濟也需要在不斷適應新消費需求語境下持續迭代升級。

“成都不能只講大熊貓的故事,需要大量創新,提供足夠多的內容,打造新的商業消費名片。”RET睿意德董事、中商數據聯合創始人周長青認為,相比全球潮流風向標城市,成都還需要打造城市級消費IP,提煉出城市消費的新“人設”。

對此,鄭濤也對成都如何差異化發展首發經濟給出相應看法。“可以學習西安文旅IP經驗,深度挖掘巴蜀文化中的元素與符號,將其IP化,并基于IP打造首發活動、場景與應用。”鄭濤進一步談到,發展首發經濟不能背離以創新為核心驅動,成都仍需在打造以戰略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道路上久久為功,為首發經濟持續提供源頭動力。

責編 胡玲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從全球品牌的中國首秀到本土原創的全球首發,從商圈里的首店經濟到文旅融合的首展熱潮,首發經濟已然成為城市商業活力的“晴雨表”,更漸成打通供需循環、驅動產業升級、重塑經濟增長格局的“新引擎”。 10月13日,全國首個“首發經濟指數”在成都正式發布。這份由商務部-復旦大學消費大數據實驗室聯合四川師范大學首發經濟研究院編制的研究指數,首次以系統化、數據化方式呈現我國首發經濟的發展態勢,填補了國內首發經濟領域缺乏量化評估工具的空白。評估結果顯示,上海靜安區、北京東城區、成都錦江區三個城區綜合表現位列全國前三,廣州天河區、重慶渝中區、西安雁塔區、南京鼓樓區緊隨其后,分列第四至第七位。 其中,值得關注的是,這次成都能在以北上廣深為代表的一線城市中突出重圍實屬不易,其依托“首發+消費”模式發展首發經濟,綜合表現躋身全國前列,也再次穩固了成都全國首發經濟“第三城”的地位。 ▲成都錦江區太古里 ——1—— “首發經濟”賽道上的城市競速 在剛剛過去的國慶中秋假期,全國多地以“首”字打頭的消費活動持續升溫。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引入Fabrique中國首家精品店等多個首店,帶動商圈客流同比增長超20%;淘寶Vision未來旗艦店上海首店通過“AI+3D+XR”技術實現虛擬商品體驗與線下互動,吸引超10萬人次打卡;深圳全球最大室內滑雪場前海華發冰雪世界開業,攬客20萬人次,帶動前海商圈消費金額達34.69億元;杭州亞奧萬象天地開業引入40余家首店,假期客流超80萬人次,零售額超3000萬元……“首發熱”的背后,離不開各地城市對首發經濟戰略價值的深度挖掘。 當下,首發經濟已成為國內核心城市提振消費、激活商業活力的“必爭之地”。從東部沿海到西部內陸,國內一線及新一線城市紛紛亮出“首店”“首秀”“首展”組合拳,形成全域競逐的態勢——上海2024年新增首店1173家,其中全球及亞洲首店13家,升級推出“首發上海3.0版”政策,疊加場地租賃、展臺搭建補貼;北京2024年落地首店960家,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將首發經濟納入新型消費重點培育領域,金融覆蓋密度達2.55家/萬人,技術支持存量3.56萬件,凸顯金融與科技賦能優勢;廣州天河區以“產業協同”為抓手,2024年首發經濟相關企業達70家,活動消費貢獻度3.51%,穩居華南首發經濟核心;深圳以年均300家首店的速度領跑,3年引進超千家,平均每日1家首店落地;杭州2024年上半年引入首店110家,同比增長18%,依托數字經濟優勢打造“線上+線下”首發場景;成都則以2024年820家首店、2025年上半年395家首店的成績,持續鞏固中西部“首店第一城”地位。 ▲“首發經濟指數”發布會現場 多城密集加碼的背后,是首發經濟與宏觀經濟規律、國家政策導向的深度契合。隨著居民收入水平提高與消費結構升級,消費者從“有的買”轉向“買得好”“買得新”,對新產品、新服務、新體驗的需求日益旺盛,首發經濟天然成為連接“創新供給”與“升級需求”的橋梁。 其次,從國家政策環境看,首發經濟也已成為完善擴大消費長效機制頂層設計的重要抓手。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完善擴大消費長效機制,減少限制性措施,合理增加公共消費,積極推進首發經濟。”2024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積極發展首發經濟”,隨后商務部等七部門《零售業創新提升工程實施方案》部署“支持首店、首展、首秀”;2025年3月商務部《關于支持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的若干措施》,進一步提出“為進口首發新品提供通關便利”。 從地方層面來看,上海“首發上海3.0版”、北京《促進首店首發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重慶《支持首店經濟發展若干措施》、成都《成都市推動首發經濟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等政策密集出臺,進一步形成“國家引導+地方細化”的政策體系,為首發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面對新一輪“首發經濟”賽道的城市競速,作為西部經濟重鎮的成都,該作何應對? ——2—— 成都如何突圍? 根據13日當天商務部-復旦大學消費大數據實驗室與四川師范大學首發經濟研究院聯合發布的“首發經濟指數”顯示,在首次評估的七大核心城區中,成都錦江區憑借強勁的消費轉化能力與均衡的首發資源布局,綜合排名位列第三,其中首發資源聚集度、首發發展轉化力均進入全國第一梯隊,這也再次印證成都作為“中西部首店第一城”的領先地位,穩坐全國首發經濟“第三城”。 就本次發布指數本身而言,該指數系統構建了涵蓋“首發資源聚集度”“首發生態支撐力”“首發發展轉化力”“首發影響輻射力”4個一級指標、9個二級指標、25個三級指標的指數體系,并選取了國內7個兼具代表性與引領性的核心城區作為評估對象,這無疑為業界深度透視各地城市首發經濟發展水平提供了全新視角。 ▲《2025首發經濟指數報告》顯示,成都錦江區“首發經濟”綜合表現位列全國第三 紅星新聞記者通過對《2025首發經濟指數報告》進行透視梳理后發現,在上海、北京、廣州構成的首發經濟第一梯隊中,成都并非依靠“規模復制”,而是憑借“消費驅動+文化賦能”的差異化路徑逐步實現逆勢突圍。 從“首發資源聚集度”看,成都雖不及上海的“規模領先”,但勝在“均衡優質”。上海靜安區2024年品牌首發事件334次、首店空間密度6.36家/km2、亞洲+全球首店占比2.56%,均居全國第一,凸顯國際品牌“首選地”地位;北京東城區依托金融街優勢,金融覆蓋密度全國第一,為首發經濟提供資金支撐;成都錦江區則以“282次品牌首發事件”“0.85%高能級首店占比(全國第二)”“3.81家/km2首店空間密度(全國第三)”的均衡表現,避免了“重國際輕本土”的失衡——既引入Wiggle Wiggle等國際首店,也培育霸王茶姬等本土首發品牌,形成“國際+本土”雙輪驅動。 ▲《2025首發經濟指數報告》對成都錦江區“首發經濟”進行特征分析 從“首發生態支撐力”看,成都的“商業空間供給”與“文化兼容性”獨樹一幟。上海靜安區政策支持力度最強,北京東城區文旅體覆蓋度全國第二,而成都錦江區春熙路-錦東商圈占全區面積高達36.54%、排名全國第一,太古里、東郊記憶、CyPARK等非標商業載體,也為首發活動提供了“文化+商業”的獨特場景。比如大家熟知的成都太古里,結合川西民居風格設計,成為品牌與在地文化融合的典范,而東郊記憶的“文創首展”則將工業遺產轉化為首發經濟空間,都表現出極佳的場景創新力。 從“首發發展轉化力”看,成都的“消費轉化效率”領跑全國。上海靜安區零售業績表現力當之無愧全國第一,體現商業成熟度;廣州天河區關聯產業企業70家,凸顯產業協同優勢;而成都錦江區2024年首發活動期間,本地消費影響力68.80萬人/天、周邊消費影響力26.50萬人/天、消費影響力增幅14.57%,三項數據綜合第一,形成“首發活動—客流聚集—消費增長”的閉環。這背后也離不開成都獨特的人口結構,根據去哪兒數據顯示,成都為“00后最愛去的城市”,年輕群體對新鮮事物的高接受度,讓首發資源快速轉化為實際消費。 “成都尤其擅長將‘首發資源’轉化為‘消費活力’。”復旦大學教授、商務部消費大數據實驗室主任、消費市場大數據實驗室(上海)主任張伊娜在發布現場分析指出,每當有國際品牌首店開業或潮流首展落地,總能吸引市民與游客“一站式打卡”,成為西南地區首發經濟的“消費名片”。 ——3—— “首發經濟”在成都 憨態可掬的熊貓形象引人駐足,熊貓抹竹酥、川味竹餅、熊貓米團系列融合川味與竹文化的特色點心吸引不少游客排隊選購……在剛剛過去的國慶中秋假期,“熊貓吃個飽”全國首店與“竹構春熙”特色體驗店在成都春熙路驚艷亮相,作為中國首個竹點心品牌的線下首發陣地,這兩家門店將川味美食精髓與蜀地竹文化精心相融合,成為假期的熱門打卡地。 2019年以來,成都落戶海內外首店超4000家,連續6年保持增長。今年上半年,成都總計落戶首店395家,舉辦高能級首展首秀等首發活動超180場,城市品牌吸引力持續提升。在成都市各大商圈,一場場首發活動帶來客流高峰,打卡首店、觀賞首展、欣賞首秀……“趕首發”成為消費新潮流。 ▲“首發經濟指數”發布會現場 成都何以成為全國首發經濟“高地”?往前追溯,從漢代“錦官城”到唐宋“揚一益二”的商貿盛景,蜀地自古包容與創造著多元的消費文化。從消費人口結構看,成都聚集了年輕化、高消費力的群體,近3年吸引156萬多名青年群體匯聚于此,僅2024年就有超過50萬青年人才涌入成都。從區位來看,成都依托中歐班列、雙國際機場融入全球供應鏈,擁有輻射西部、鏈接全球消費市場的區位優勢。 創新、稀缺是首發經濟“出圈”的關鍵,而多元且豐富的商圈載體則為“首發經濟”提供直接承載。成都以“商圈提質”為抓手,推動春熙路、交子公園、蓉北等商圈差異化發展,打造天府紅、COSMO、CyPARK等首發載體,春熙路—太古里商圈依托日均百萬客流,成為國際品牌首發“流量放大器”;白鷺灣科技生態園聚焦“科創首發”,推動華為、騰訊等企業的新技術首展;成都水璟唐則以“在地文化+商業創新”為核心,2024年簽約42個首發品牌……全城商圈載體的差異化布局,也直接引領首發經濟從“商圈流量”到“場景價值”躍升。 “成都的商圈成熟度、企業入駐度和品牌成長度,為發展首發經濟提供了市場基礎。”在四川師范大學經管學院院長、首發經濟研究院院長鄭濤看來,當地完善的政策支持及高效的營商環境,也為成都培育首發經濟提供了適宜土壤。 ▲四川師范大學經管學院院長、首發經濟研究院院長鄭濤 “從考察接觸到裝修開業,首店落地成都僅用了不到5個月。”Wiggle Wiggle成都店店長劉建學介紹,首店裝潢得到當地政府多方協調支持,通過“綠色通道”辦理營業執照只需2個小時。 今年4月,成都市商務局牽頭出臺《成都市推動首發經濟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計劃到2027年底,落地各類首店累計達6500家,高能級首秀首展等首發活動超1000場,打造首發經濟地標載體100個,培育新消費品牌500個。成都錦江區率先成立首發經濟發展促進中心以及首發經濟發展研究院,整合政府、企業、平臺資源,打造國際示范區,并通過大力支持企業展示發布,賦能從研發到轉化的全產業鏈。 然而,從首秀、首店,新業態、新模式,再到新服務、新技術,首發經濟也需要在不斷適應新消費需求語境下持續迭代升級。 “成都不能只講大熊貓的故事,需要大量創新,提供足夠多的內容,打造新的商業消費名片。”RET睿意德董事、中商數據聯合創始人周長青認為,相比全球潮流風向標城市,成都還需要打造城市級消費IP,提煉出城市消費的新“人設”。 對此,鄭濤也對成都如何差異化發展首發經濟給出相應看法。“可以學習西安文旅IP經驗,深度挖掘巴蜀文化中的元素與符號,將其IP化,并基于IP打造首發活動、場景與應用。”鄭濤進一步談到,發展首發經濟不能背離以創新為核心驅動,成都仍需在打造以戰略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道路上久久為功,為首發經濟持續提供源頭動力。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