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四川頻道

每經網首頁 > 四川頻道 > 正文

從老舊散亂到智慧宜居,完整社區建設有了“瀘州樣板”

瀘州市融媒體中心 2025-10-13 20:27:20

老人孩子有人照護、休閑健身設施完善、反映問題及時回應……這些生活的基本需求在家門口就能滿足,再加上完善的設施、健全的管理機制,原來的老舊社區便有了一個新的名稱——完整社區。

2023年10月,瀘州按照“先機制再實施、先體檢再提升、先自治再治理、先補短再增能、先整合再運營”的思路,完善“黨建引領+社會組織+企業管理+居民自治+志愿服務”社區治理機制,推行“近鄰黨建”“街道吹哨、部門報到”等資源整合模式,完成試點社區建設任務。

目前,南苑社區、泰港社區、臨江苑社區入選四川省完整社區建設試點,逐漸成為安全健康、設施完善、管理有序、服務多元的完整社區樣板。

今年7月,瀘州南苑社區、泰港社區相關經驗成功入選全省完整社區建設可復制經驗做法清單和案例集,為全省完整社區建設提供了“瀘州樣板”。

改造老舊小區,老人休閑有了新去處

復刻“三線”建設時期的文化墻、一比一還原的工業遺跡、整潔規范的小區院落……走進龍馬潭區羅漢街道改造后的臨江苑小區,煥新的設施讓周邊環境都變得賞心悅目。

“經過改造,房屋漏水問題解決了,道路翻新后美觀又平整,社區里的健身、休閑設施一應俱全,休閑散步、拍照打卡的人都多起來了。”看著瀝青路邊上有序停放的車輛,再掃一眼不遠處正在擺著造型打卡的一對年輕人,在臨江苑小區生活了40多年的張良靜臉上滿是笑意。

臨江苑小區建成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基礎設施老化嚴重,公共服務配套不完善。依托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和完整社區建設試點,于2022年啟動老舊小區改造。通過系統整改,小區違建被拆除,除了海綿化改造、硬化路面、增設停車場、設置集中充電設施外,還改建了社區綜合服務處、便民商超、足球場、口袋公園等配套設施,再融入“三線建設”等歷史文化元素,臨江苑的人居環境大幅改善,居民幸福感不斷提升。

高壩憩園閑聊的社區老人們

10月8日清晨,瀘州市羅漢街道臨江苑社區的憩園里,退休居民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或拉二胡唱首歌、或圍坐閑談拉家常,有的就在涼亭里放個錄音機,伴隨著音樂練起太極拳,休閑氛圍十分濃厚。

始建于1995年的憩園,原是瀘州北方化學工業有限公司職工休閑場所,但由于設施老化,已關閉多年。2023年,公園啟動改造,重新升級改造,排除了消防隱患,重塑了公園水系,新增了兒童娛樂設施。隨著這座老公園舊貌換新顏,如今已成為居民家門口的“幸福空間”。

老舊小區煥新,搬走的居民又回來了

“樓上樓下都是熟人,實行小區化管理后的環境也變好了,哪個還舍得離開嘛!”去年5月,搬離新南苑小區6年多的徐大姐搬回來了。之前,因為居住樓棟管理無序、環境雜亂,她和老伴搬到廣州和兒女們生活。但因飲食習慣、社交圈子都不適應,老人始終想著有天還要回來。

“以前停車不便,路面坑坑洼洼,垃圾隨處可見。”在南苑社區住了20多年的居民陳玉蘭介紹,南苑社區有24個無物業小區、40棟散居樓棟,具備典型的老舊小區特點:設施陳舊、環境雜亂以及文化生活貧瘠等問題。

為了完善社區服務設施,南苑社區通過“居民承擔+政府補貼+社會捐助+業主奉獻”四方籌資模式,完成了老舊小區改造,實現了強弱電入地、充電樁和垃圾分類設備全覆蓋。其中,改造后的新南苑小區曾是多個散居院落,通過改造圍合成一個600多戶的新物業小區。通過重新規劃,車位也從80個增加到160多個,并選舉出了熱心居民擔任自管物業負責人。

據介紹,新南苑小區物業運營近5年來,賬上已有30萬元的結余,全部用于小區公共事務。2024年,小區還為每戶居民返還了4個月物業費,讓全體居民享受到社區發展的紅利。

如今,南苑社區還引入專業機構運營長者食堂,聯動轄區機構打造“一老一小”服務集群;健全社區治理機制,構建“小區黨支部+自治委+樓棟管家”體系,搭建三方議事平臺實現居民全過程參與治理。

智慧平臺賦能,新型社區建設探新路

“滴滴滴……”10月8日上午11點,江陽區泰安街道高新悅城小區,智慧社區物業管理平臺的顯示大屏上突然有紅點閃爍。管理人員迅速點開頁面,原來是業主反映樓道路燈不亮,請求及時維修。接到居民訴求后,管理員迅速與物業維修部門聯系,不到半小時,反饋問題得到妥善解決。

據了解,這個智慧社區物業管理平臺不僅實現了對小區停車場、閉路監控、門禁系統、電梯管理、自動噴淋等設施設備的智能化管理,還打通了居民訴求渠道,實時顯示居民報修事項、服務預約等數據,使小區居民能夠直接將問題反映至街道和社區。截至目前,智慧平臺已累計受理居民投訴、求助、咨詢、建議等500余件。

“社區食堂就是方便,我每周都要來三四次。”臨近中午,小區業主宋國紅帶著外孫走進小區外的泰港社區食堂。“大寶上幼兒園,小寶還不會走路,每天照顧兩個孩子,買菜煮飯實在是不方便。社區食堂味道不錯,價格適中,有時我的一日三餐都在這里解決。”

小區居民帶孩子到泰港社區食堂吃飯

智慧物管、社區食堂是泰港社區探索新型完整社區建設的縮影。作為一個由100余家企業和“農轉非”居民構成的新型社區,泰港社區還針對居民集中反映的難題采取了一系列改進措施:利用小區綠化空地改造增設路面停車位,緩解了停車難問題;在高新悅城地下車庫建設了電動自行車集中停放和充電場所,方便居民充電及停靠;創辦社區食堂和托育中心,同時落地老年康養中心項目,以解決社區養老和日常陪伴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為滿足老年人的養老與健康需求,社區還聯合瀘州市人民醫院,在高新悅城小區打造了全市首個小區醫養中心,提供遠程醫療、家庭醫生、健康講座等服務,并定期開展義診活動。

責編 胡玲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