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10-13 18:27:35
10月13日,光醫學健康創新平臺暨毛囊AI大模型應用發布會在國家超級計算成都中心舉行,啟動國內首家光醫學健康創新平臺與光醫療AI大模型項目,推出“光多多”系列康養新品。與會嘉賓表示,將共同解決傳統光療技術痛點,推動光醫學與AI融合。會上,腦全康與多家機構達成合作,構建完整產業閉環,推動光醫學領域創新,向“人人享有光健康”目標邁進。
每經記者|石普寧 每經編輯|唐元
光醫學作為一種前沿健康干預手段,正從專業醫療領域加速向大眾健康消費市場滲透,并已在全球范圍內形成一個成熟且穩健增長的細分賽道。而其與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度融合,正為這一進程提供關鍵驅動力,使個性化、精準化的健康管理成為可能。
10月13日,光醫學健康創新平臺暨毛囊AI大模型應用發布會在國家超級計算成都中心舉行。活動旨在推動光醫學技術、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等新技術與健康指數、算力底座等交叉融合,正式啟動了國內首家光醫學健康創新平臺與光醫療AI大模型項目,并同步推出“光多多”系列康養新品。
活動由四川天府新區科學技術局、四川天府新區數字經濟局指導,腦全康光譜(成都)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國家超級計算成都中心、成都超算中心運營管理有限公司聯合主辦。
成都市投資促進局相關負責人在致辭中表示,成都生物醫藥產業勢頭強勁,具備堅實的產業基礎和完善的創新生態。她表示,成都市投資促進局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為各類創新企業提供全方位的要素保障,共同搶抓產業發展新機遇,攜手打造光醫學健康產業新高地。
發布會在國家超級計算成都中心常務副主任,超算運營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王建波博士的致辭中開始。他表示,超算中心作為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和區域產業發展的重大信息基礎設施,其核心使命之一就是為生命健康等前沿交叉學科的基礎研究與技術創新提供強大算力支撐。他指出,此次合作旨在發揮雙方各自專長,共同解決傳統光療技術中數據處理難、模型訓練慢、模型性能弱等痛點問題,加速科研成果向臨床應用盡早、盡快轉化。
“光醫學健康市場是巨大的藍海市場。僅中國脫發白發困擾人群就達數億人。巨大的市場前景,迫切需要科技創新助力賦能,迫切需要精準化、智能化解決方案。”在隨后的發言中,腦全康光譜(成都)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腦全康”)董事長張鵬對光醫學健康創新平臺做了重點介紹。他表示,平臺是產學研平臺,是技術研發創新平臺,是數字經濟新消費場景創新平臺,也是建圈強鏈產業鏈平臺。
“此次活動的核心并非單一應用的發布,而是希望以此為契機,構建一個開放、協同的創新生態,”據該負責人透露,公司將與全球前沿光醫學健康機構、企業、學術等合作,力爭在2026年舉辦首個全球光醫學健康學術交流暨產品博覽會。
同時,在毛囊數據庫方面,將建成千萬級人次毛囊數據集,并與合作伙伴攜手開發毛囊細胞與脫發白發監測大模型、毛囊細胞與皮膚健康大模型、毛發養護大模型等大模型,以開辟更多新場景、新應用。
此外,公司將打造光醫學健康產業園,聯通上下游企業,集研發、生產、體驗、銷售于一體,并聯手醫學機構,牽頭制定光健康行業標準。最后,還將與金融機構深度合作,發起光醫學健康產業基金,專注光健康產業發展。
活動現場,腦全康相關工作人員還演示了“光多多”系列康養新品的多光譜作用原理與實際應用效果。例如,毛囊AI大模型可結合腦部大數據平臺,實時生成用戶問題分析報告與個性化改善建議。現場還展示了其產品在境外電商平臺的運營情況,呈現了其市場拓展路徑之一。
在專家發言環節,與會的學界代表從不同維度闡述了光醫學與AI等技術結合的前景。
電子科技大學基礎與前沿研究院教授巫江認為,光醫學的發展高度依賴于物理學、生物學、信息科學與臨床醫學的深度融合。他指出,將多波段光源與AI算法相結合,能夠解決傳統光療方案普適性強但個性化不足的問題,為實現更精準、更動態的個體化健康干預開辟了新的可能性。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化妝品評價中心人體檢測部主管舒曉紅則從臨床應用的角度,分享了相關技術的驗證成果。她表示,初步的臨床應用觀察顯示,該技術路徑在改善毛囊健康和睡眠質量方面表現出積極效果,且展現了良好的安全性。
同時,四川大學電子信息學院張彬教授、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光電學院李賀教授等也圍繞光醫學技術創新、行業標準制定等議題展開交流。
在簽約儀式上,由腦全康運營的光醫學健康創新平臺與國家超算成都中心,腦全康與成都中醫藥大學國醫館、中國電信成都分公司達成全面合作。據介紹,簽約旨在構建一個集“算力支撐—技術研發—臨床應用—市場保障—標準規范”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閉環。
 
據主辦方透露,其核心工作將圍繞三個方向展開:一是深化技術在國內多元化場景的應用驗證與落地,讓創新成果惠及更廣泛的用戶群體;二是通過國際合作,推動本土創新技術與產品的國際化交流;三是聯合超算中心、高校及醫療機構,共同推動光醫療健康行業應用標準的建立與完善。“未來,平臺將持續以‘光技術+AI+超算’為核心,推動光醫學領域創新,向‘人人享有光健康’的目標邁進,”主辦方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