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基金快訊

每經網首頁 > 基金快訊 > 正文

關稅沖擊又來?關注十年國債ETF(511260)等低波資產

每日經濟新聞 2025-10-13 08:59:24

上周A股僅兩個交易日,滬指3900點得而復失,受券商調整中芯國際折算率等消息影響,前期表現強勢的創業板指和科創50集體重挫,分別下跌3.86%和2.85%。而前期表現稍弱的反內卷板塊漲幅居前,煤炭、鋼鐵、建筑和建材等行業反彈。隨著假期結束,節前避險的資金重新活躍,成交量恢復至節前較高水平。

上周五晚間,特朗普在Truth Social上發文,對中國剛剛實施的稀土出口管制政策表示強烈“不滿”, 宣布將采取一系列反制措施:美國將于11月1日起,對所有中國輸美商品在現有關稅基礎上額外加征100%的關稅。并對所有“關鍵軟件”實施出口管制。全球風險資產巨震。

中金團隊指出,當前和4月初對等關稅時有以下幾個關鍵的差異。

第一,意外程度不同。畢竟市場經歷過了一遍,有了一些心理準備

第二,范圍不同。此次主要針對中國。

第三,對未來的預期不同。這次雖然依然存在很大變數,但是11月1日的生效日前,還有APEC會議(10月31日-11月1日),可能會使得市場觀望。特朗普隨后表示也沒有排除會晤可能。

第四,雙方的準備與處境也大不相同。從美國的角度,到目前為止,除了印度外,美國已經與大部分市場達成協議。從中國的角度,AH都大幅上漲并創新高,宏觀基本面近期再度走弱,不過整體預期和準備應該也明顯強于4月。

第五,市場所處的位置不同。中美兩地市場都已經有很多浮盈,且估值高于當時,但中國市場高出更多。

從市場角度,相比4月初,相對“不利”的是浮盈較多、估值較高,相對的好處是恐慌程度和準備程度都比當時要好,中美的AI產業趨勢也更為明確,美國的貨幣與財政也逐步發力,所以要想出現類似于當時的恐慌和波動,除非讓市場篤定達成妥協徹底無望。

政策方面,10月11日,七部門聯合印發《深入推動服務型制造創新發展實施方案(2025—2028年)》, 提出目標,到2028年,服務型制造在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中的作用進一步增強。完成20項標準制定,打造50個領軍品牌,建設100個創新發展高地。

資金面方面,10月9日,兩融余額升至2.45萬億元,再度升至歷史新高水平,反映市場目前情緒和風險偏好仍較高。

海外方面,美國對華再度加征關稅,或引起全球風偏收縮。

根據聯合早報報道,中國商務部星期四連發六份公告,宣布對境外稀土物項、稀土技術、稀土設備和原輔料、五種中重稀土、鋰電池等實施出口管制,范圍和力度顯著加大。美國總統特朗普聲稱為了應對中國出口管制,決定從11月1日起對中國產品加征100%關稅,并對“所有關鍵軟件”實施出口管制。美國特朗普宣布加征關稅之后,市場風險偏好收縮,美股大跌,黃金和美債大漲。

后續需要密切關注中美關稅談判進展。招商證券認為,應將本次威脅關稅視為籌碼而非目的,100%關稅落地概率較低。特朗普已宣布11月1日起對中國額外征收100%的關稅,在11月1日前大概率仍會選擇與中國談判。短期關稅風險上升的背景下,權益類資產波動會被放大;中期特朗普大概率見好就收防止內部風險失控,對權益類資產無需過度悲觀。

從資產角度來看,受到關稅擾動,全周美股下跌,避險邏輯下美國2年、10年、30年國債收益率均小幅下行。

往后看,本周密切關注中美是否進行關稅談判,重點關注中國社融數據。

近期市場在高位進入調整期,國慶節后滬指在3900點遭遇一定阻力。北京時間上周五晚上,美國再度挑起中美關稅博弈,市場風偏或有所收縮,短期之內市場或重回關稅交易。配置角度,需要增加防御屬性強的資產以應對市場不確定性。

建議投資者關注黃金基金ETF(518800)、十年國債ETF(511260)、現金流ETF(159399)、紅利國企ETF(510720)等防御性資產,進行階段性風險對沖。

風險提示:

投資人應當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額投資和零存整取等儲蓄方式的區別。定期定額投資是引導投資人進行長期投資、平均投資成本的一種簡單易行的投資方式。但是定期定額投資并不能規避基金投資所固有的風險,不能保證投資人獲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儲蓄的等效理財方式。

無論是股票ETF/LOF基金,都是屬于較高預期風險和預期收益的證券投資基金品種,其預期收益及預期風險水平高于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和貨幣市場基金。

基金資產投資于科創板和創業板股票,會面臨因投資標的、市場制度以及交易規則等差異帶來的特有風險,提請投資者注意。

板塊/基金短期漲跌幅列示僅作為文章分析觀點之輔助材料,僅供參考,不構成對基金業績的保證。

文中提及個股短期業績僅供參考,不構成股票推薦,也不構成對基金業績的預測和保證。

以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或承諾。如需購買相關基金產品,請您關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相關規定、提前做好風險測評,并根據您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購買與之相匹配的風險等級的基金產品。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上周A股僅兩個交易日,滬指3900點得而復失,受券商調整中芯國際折算率等消息影響,前期表現強勢的創業板指和科創50集體重挫,分別下跌3.86%和2.85%。而前期表現稍弱的反內卷板塊漲幅居前,煤炭、鋼鐵、建筑和建材等行業反彈。隨著假期結束,節前避險的資金重新活躍,成交量恢復至節前較高水平。 上周五晚間,特朗普在Truth Social上發文,對中國剛剛實施的稀土出口管制政策表示強烈“不滿”, 宣布將采取一系列反制措施:美國將于11月1日起,對所有中國輸美商品在現有關稅基礎上額外加征100%的關稅。并對所有“關鍵軟件”實施出口管制。全球風險資產巨震。 中金團隊指出,當前和4月初對等關稅時有以下幾個關鍵的差異。 第一,意外程度不同。畢竟市場經歷過了一遍,有了一些心理準備 第二,范圍不同。此次主要針對中國。 第三,對未來的預期不同。這次雖然依然存在很大變數,但是11月1日的生效日前,還有APEC會議(10月31日-11月1日),可能會使得市場觀望。特朗普隨后表示也沒有排除會晤可能。 第四,雙方的準備與處境也大不相同。從美國的角度,到目前為止,除了印度外,美國已經與大部分市場達成協議。從中國的角度,AH都大幅上漲并創新高,宏觀基本面近期再度走弱,不過整體預期和準備應該也明顯強于4月。 第五,市場所處的位置不同。中美兩地市場都已經有很多浮盈,且估值高于當時,但中國市場高出更多。 從市場角度,相比4月初,相對“不利”的是浮盈較多、估值較高,相對的好處是恐慌程度和準備程度都比當時要好,中美的AI產業趨勢也更為明確,美國的貨幣與財政也逐步發力,所以要想出現類似于當時的恐慌和波動,除非讓市場篤定達成妥協徹底無望。 政策方面,10月11日,七部門聯合印發《深入推動服務型制造創新發展實施方案(2025—2028年)》, 提出目標,到2028年,服務型制造在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中的作用進一步增強。完成20項標準制定,打造50個領軍品牌,建設100個創新發展高地。 資金面方面,10月9日,兩融余額升至2.45萬億元,再度升至歷史新高水平,反映市場目前情緒和風險偏好仍較高。 海外方面,美國對華再度加征關稅,或引起全球風偏收縮。 根據聯合早報報道,中國商務部星期四連發六份公告,宣布對境外稀土物項、稀土技術、稀土設備和原輔料、五種中重稀土、鋰電池等實施出口管制,范圍和力度顯著加大。美國總統特朗普聲稱為了應對中國出口管制,決定從11月1日起對中國產品加征100%關稅,并對“所有關鍵軟件”實施出口管制。美國特朗普宣布加征關稅之后,市場風險偏好收縮,美股大跌,黃金和美債大漲。 后續需要密切關注中美關稅談判進展。招商證券認為,應將本次威脅關稅視為籌碼而非目的,100%關稅落地概率較低。特朗普已宣布11月1日起對中國額外征收100%的關稅,在11月1日前大概率仍會選擇與中國談判。短期關稅風險上升的背景下,權益類資產波動會被放大;中期特朗普大概率見好就收防止內部風險失控,對權益類資產無需過度悲觀。 從資產角度來看,受到關稅擾動,全周美股下跌,避險邏輯下美國2年、10年、30年國債收益率均小幅下行。 往后看,本周密切關注中美是否進行關稅談判,重點關注中國社融數據。 近期市場在高位進入調整期,國慶節后滬指在3900點遭遇一定阻力。北京時間上周五晚上,美國再度挑起中美關稅博弈,市場風偏或有所收縮,短期之內市場或重回關稅交易。配置角度,需要增加防御屬性強的資產以應對市場不確定性。 建議投資者關注黃金基金ETF(518800)、十年國債ETF(511260)、現金流ETF(159399)、紅利國企ETF(510720)等防御性資產,進行階段性風險對沖。 風險提示: 投資人應當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額投資和零存整取等儲蓄方式的區別。定期定額投資是引導投資人進行長期投資、平均投資成本的一種簡單易行的投資方式。但是定期定額投資并不能規避基金投資所固有的風險,不能保證投資人獲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儲蓄的等效理財方式。 無論是股票ETF/LOF基金,都是屬于較高預期風險和預期收益的證券投資基金品種,其預期收益及預期風險水平高于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和貨幣市場基金。 基金資產投資于科創板和創業板股票,會面臨因投資標的、市場制度以及交易規則等差異帶來的特有風險,提請投資者注意。 板塊/基金短期漲跌幅列示僅作為文章分析觀點之輔助材料,僅供參考,不構成對基金業績的保證。 文中提及個股短期業績僅供參考,不構成股票推薦,也不構成對基金業績的預測和保證。 以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或承諾。如需購買相關基金產品,請您關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相關規定、提前做好風險測評,并根據您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購買與之相匹配的風險等級的基金產品。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