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2 13:01:28
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CRAFT)項目取得進展,環向場磁體線圈盒在合肥研制成功并交付。該部件重400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環向場磁體線圈盒,其成功交付是聚變能源商業化重要一步。全球核聚變投資加速,技術路線多元探索。行業普遍視2030年代為聚變商業化關鍵期,聚變技術已具備近期商業化潛力,正邁入關鍵十年。
每經編輯|畢陸名
據科技日報,記者10日從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獲悉,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CRAFT)項目日前取得重要進展——環向場磁體線圈盒研制成功并在安徽省合肥市交付。
環向場磁體線圈盒。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供圖
環向場線圈盒是環向場磁體的主體承力結構部件,是磁體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用于保護環向場線圈繞組并支撐與固定著極向場磁體等其他超導磁體。環向場線圈盒由超低溫奧氏體不銹鋼316LN和316LMn材料構成,該部件外形尺寸21米×12米,重400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環向場磁體線圈盒,整體尺寸是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同類部件的1.2倍以上,重量約為其兩倍。
從研發到完成制造,項目團隊歷時5年多時間,攻克了多項關鍵技術難題。環向場線圈盒的成功交付,是聚變能源商業化邁出的重要一步。相關技術還可應用于航空航天、能源裝備、船舶海工等領域。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可控核聚變被視為人類的終極能源,若一旦實現正增益,則可源源不斷獲得幾近于免費的清潔電力,具備較高戰略價值。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建剛表示:“核聚變點亮的第一盞燈,一定要在中國。”
根據2025年7月FIA(聚變工業協會)發布的《2025年全球聚變行業》報告,過去5年全球聚變行業呈爆發式增長,總投資額從2021年的19億美元飆升至2025年的97億美元。
國內民營資本、央企、國家大基金、地方國資、早期投資機構等紛紛入局。國內積極布局核聚變賽道時,全球核聚變投資也正在加速。
據悉,AI(人工智能)巨頭紛紛對聚變能進行布局。2023年5月,由OpenAI創始人SamAltman支持的Helion承諾在2028年之前開始通過核聚變發電,并在一年之后為微軟提供目標為至少50兆瓦的發電量,否則將支付罰金。
2025年6月,美國CFS公司宣布已與谷歌達成創紀錄協議,將在2030年代初從首座商業聚變電廠ARC向谷歌供應200MW電力。
2025年9月,美國CFS公司與意大利能源巨頭埃尼集團簽署了一份金額超過10億美元的ARC電站的售電協議。
技術路線的多元探索則讓這場“圣杯競賽”更具看點。據《2025年全球聚變產業報告》,目前全球51家主要聚變公司中,25家采用磁約束路線,占比49%,其次是慣性約束。目前,兩類技術均進入工程驗證階段,磁約束聚焦穩態運行,慣性約束發力點火效率,共同推動聚變能從實驗室走向工程化。
FIA調查顯示,2030年代被行業普遍視為聚變商業化關鍵期。45家受訪公司中,35家預計在2030~2035年開始運營具有凈能量增益的商業示范電站。這也意味著,聚變技術已躋身具備近期商業化潛力的新興能源技術之列,聚變行業正邁入決定其發展的關鍵十年。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科技日報、每日經濟新聞
封面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供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