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融媒體中心 2025-10-08 19:58:07
終場哨響,記分牌定格在2:3。南充絲綢源點隊雖憾負達州川漢子隊,但西華師范大學體育場內涌動的激情,卻早已超越勝負,如嘉陵江水般漫溢至整座城市的肌理。一場足球賽,不僅是90分鐘的綠茵競技,更成為撬動南充假日經濟、檢驗“文體旅商”深度融合成效的支點。這個“雙節”假期,南充用實踐宣告:當賽事與城市發展同頻共振,“一項比賽”便能升華為賦能全域的“一城盛宴”。

南充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樂校臣 攝
賽事為媒
從競技比拼到城市營銷的能級躍升
盡管南充隊未能延續勝利,但賽場上球員們奮力拼搏的身影、看臺上球迷不息的助威聲浪,依然將這座城市的體育熱情展現得淋漓盡致。更重要的是,這場足球賽的價值,早已超越90分鐘競技——它成為南充“賽事名城”品牌的具象化表達,更搭建起城市營銷的立體舞臺。

南充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樂校臣 攝
賽場內,球員們每一次精準傳球、每一次奮力拼搶,都引發看臺上海嘯般的吶喊;賽場外,“安逸熊貓”與球迷親密互動,公益補給站貼心服務……這些精心設計的場景,讓一場90分鐘的足球賽延伸為持續整日的城市嘉年華。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賽場外同步舉辦的“南充好物”展銷會成為城市營銷的重要窗口。據統計,展銷會匯聚40余家本地特色企業,集中展示了好充食、川北涼粉、營山涼面、六合絲綢等知名品牌產品。而廣安、達州等客隊帶來的特色產品也受到熱烈歡迎,實現了“以賽促商、以賽促銷”的預期目標。
成功的城市營銷需要打破傳統思維。通過將體育賽事與特色展銷深度融合,南充正在探索一條“以賽營城”的新路徑:以足球賽事凝聚人氣,以特色展銷留住消費者,最終實現從單一體育賽事到綜合性城市營銷的躍升。這種模式不僅提升了城市知名度,更讓本地企業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收益,形成了良性循環的發展格局。

10月5日下午,南充市2025年“潮涌嘉陵江·月圓慶華誕”暨嘉陵區萬人同制共品中秋月餅活動在黃金江岸啟幕。
融合為徑
從單點突破到全域聯動的系統升級
這個國慶中秋假期,南充完成了從“體育+”到“+體育”生態的進階——讓體育賽事成為了串聯文旅、商貿的核心樞紐。其中,創新設置的第二觀賽點網絡成為全域聯動的重要載體。
在全市范圍內設置的20個第二觀賽點,將賽事熱情傳遞到城市的各個角落。在王府井商圈,巨型LED屏幕前聚集了上千名觀眾,每當賽場出現精彩瞬間,商場的歡呼聲此起彼伏;在六合絲綢博覽園,游客們在觀賽間隙體驗絲綢制作工藝,感受“中國綢都”的獨特魅力。
遍布全城的觀賽點,不僅分擔了主賽場的壓力,更將觀賽的人流成功引導至城市的商業核心。由此產生的“賽事流量”在商圈內被高效承接與轉化:南充國際會展中心“家博會”1.4萬平方米展區日均客流過萬,1227廣場進口商品嗨購節匯聚6國近千種商品……商貿活力與綠茵場的體育激情,在這座城市實現了奇妙的交融與共振。
在閬中古城,非遺市集上的張飛牛肉餡月餅、皮影戲表演與“張飛點兵”巡游相映成趣;在嘉陵江畔,萬人同制月餅的溫馨場景與黃金江岸的美景共同繪制出“月圓慶華誕”的動人畫卷;在各大商圈,憑川超門票享受消費折扣的市民絡繹不絕……

10月5日,央視新聞頻道《朝聞天下》聚焦南充閬中。
“我們特意設計了‘賽事+文旅+消費’的閉環體驗。”市文廣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游客上午游景區,下午看球賽,晚上品美食,一張“川超”門票串起了完整的消費鏈條。正是這種系統性的融合思維,讓南充擺脫了傳統體育賽事“賽場熱鬧、場外冷清”的困境。
通過構建多層次觀賽網絡,南充正實現從“單點引爆”到“全域沸騰”的升級:空間上,打破賽場局限,讓賽事效應覆蓋全城;業態上,推動文體旅商深度融合,形成產業聯動;受眾上,滿足不同群體需求,提升參與度和滿意度。
發展為本
從流量引爆到價值沉淀的長遠布局
賽事終會落幕,但一座城市的成長不應止于哨聲。如果說賽場內的吶喊、展銷區的人潮是“看得見的流量”,那么假期中全市40家A級景區的設施升級、102項文旅活動的網絡化布局,則是“沉得下的價值”。南充的實踐,體現為兩個層面的協同發力:
在短期層面,推動流量的“即時轉化”。國慶期間,朱德故里景區迎來西安的大學生研學團。一位學生在觀展后寫道:“將帥精神里的堅韌,與球場上的拼搏如出一轍。” 這樣的感悟,正是“紅色研學+體育精神”有機融合的生動體現。與此同時,清暉劇社的川劇惠民專場吸引了不少外地球迷,有人感嘆:“剛看過綠茵場的熱血,再聽川劇的婉轉,才算讀懂南充的兩面。” 賽事與文化互為補充,共同塑造出立體的城市形象。

南充白馬湖水街嫦娥奔月表演。王碧波 攝
在長期層面,構建價值的“體系沉淀”。南充的目標應不止于“一場熱鬧”,而是要讓“賽事名城”成為持續賦能的產業引擎。未來,可推動“川超”IP與本地資源深度耦合:與六合絲綢合作開發文創產品,將絲綢文化融入賽事紀念品;依托西華師范大學培育本土賽事運營人才;推動升鐘湖釣魚節、嘉陵江馬拉松等品牌與“川超”聯動,打造“賽事聯票”,串聯“釣魚+露營”“跑步+鄉村游”等復合場景。
綠茵場上的競技激情,如同火種,點燃了“一城盛宴”;而由此催生的“體育+”產業鏈,則如活水,滋養著“一城發展”的堅實根基。這或許正是“川超”留給南充最寶貴的遺產:不只在于某場比賽的勝負,而在于一座城市學會用更長遠的眼光,以人為本、以賽謀遠,在綠茵場外續寫發展的新篇章。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