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9 23:03:54
每日經濟新聞 趙燕偉 每經編輯|趙博淵
活動現場 圖片來源:成都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提供
9月29日,成都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在成都市民營經濟發展促進中心舉辦“進解優促”面對面·供需對接“攻堅周”——人工智能產業鏈企業系列活動。
在企業“面對面”供需對接環節,成都產業集團、成都環境集團、成都軌道集團等市屬國企,針對企業日常運營管理關鍵痛點,提出了近20條場景需求清單。成都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新易盛等人工智能產業鏈代表企業,以及成都人工智能產業聯盟、成都市機器人產業協會等行業組織相關負責人圍坐一起,聚焦企業需求面對面溝通,促成合作。
為深入貫徹國家“人工智能+”行動,落實省委、省政府“1號創新工程”,會上發布了《成都市具身智能產業創新發展攻堅行動方案(2025—2027年)》,在總體目標上,提出到2027年底,全市具身智能產業規模突破500億元,培育具身智能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0家、全國人工智能百強企業10家,加快形成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新形態,支撐成都建設全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新高地。
在工作舉措上,此次方案提出要實施優勢賽道攻堅、關鍵技術攻關、公共平臺供給、應用場景拓展、產業生態優化“五大行動”23條具體舉措。同時,還首次提出實施“四大品牌賽道”攻堅行動。
作為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成都已構建起涵蓋38個大類、184個小類的綜合性工業體系,培育形成2個萬億級產業集群和10個千億級產業鏈,累計建成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近300個。聚集了人工智能百強企業5家、具身智能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0余家,組建了人工智能產業基金群和未來產業基金,構建了良好的產業生態。
據了解,下一步,成都市人工智能產業鏈工作專班將按照“1+7+365”的“進解優促”企業服務工作機制,常態化開展人工智能企業服務,進一步促進企業、場景雙方共同挖掘需求、開展合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