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9-28 20:53:42
每經記者|朱成祥 黃鑫磊 每經編輯|陳俊杰
近日,甲骨文、英偉達相繼宣布將投入巨額資金用于AI(人工智能)基礎設施。據悉,英偉達計劃對OpenAI投資最高1000億美元,以支持其AI數據中心(AIDC)的擴張。AI數據中心除算力、存儲和通信芯片外,電源占比也相當高,且對于數據中心降低能耗至關重要。為此,英偉達開啟AIDC電源800V革命。其Rubin新一代處理器計劃中,全面推動800V高壓直流(HVDC)數據中心架構的落地,并預計于2027年實現全面量產。
在AIDC迅速崛起的背景下,國內廠商也開始紛紛介入AIDC電源市場。近日,陽光電源(SZ300274,股價157.5元,市值3265億元)正式宣布成立AIDC事業部,并抓緊研發,有望在2026年推出相關產品。不過,陽光電源工作人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AIDC業務)現在處于起步階段,剛組建了團隊,還沒有具體成果。”
不內卷的陽光電源
在此前不少光儲企業深陷“內卷式”競爭的背景下,陽光電源有自己的打算。
站在2020年的時間節點,彼時光伏行業正蓬勃發展。而陽光電源已經瞄準了另一個藍海市場——儲能。
2020年,陽光電源儲能業務營收占比僅6.06%。此后占比持續提升,2021年、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儲能業務營收占比分別為13%、25.15%、24.64%和40.21%。
可以看出,儲能已經成為陽光電源繼光伏逆變器之后的第二大支柱業務。
如今,儲能正處于高速發展期。據中信建投證券預計,2025年、2026年和2027年,儲能新增裝機將達到130GWh(吉瓦時)、160GWh和210GWh。
在光伏發展黃金期大力發展儲能,如今在儲能發展黃金期,陽光電源又瞄準了AIDC市場。
8月26日,陽光電源表示,公司AIDC電源的業務布局和團隊建設是高起點定位,重點瞄準海外市場。公司布局AIDC是全方位的,未來在直流微電網領域也想提供一些創新方案,包括高壓側和低壓側,對柜內電源也會有考慮。
無獨有偶,另一大光伏逆變器、儲能業務巨頭德業股份近日傳出將進軍AIDC電源市場。德業股份董秘劉書劍告訴記者:“公司計劃開發SST(固態變壓器),應用領域較為廣泛,既可以應用于數據中心,也可以和公司儲能產品配套應用于微電網場景。”
AIDC市場方興未艾
兩大巨頭宣布進軍AIDC電源市場,正是看中了其巨大的市場空間和發展潛力。瑞銀預計2028年AIDC電源系統的潛在市場規模可達240億美元。
據頭豹研究院研報,中國數據中心供電系統價值量占總投資的30%至40%。由華為、施耐德、艾默生等領軍企業主導,呈現高價值、強集成、國產化加速與綠色轉型的發展趨勢。
數據中心供配電系統包括中低壓配電設備、UPS(不間斷電源)和服務器電源等。其中,中低壓配電設備每GW價值量約為4億元至6億元;UPS每GW價值量約為6億元至8億元;服務器電源每GW價值量約為10億元至40億元。
中低壓配電設備以明陽電氣、施耐德、西門子、ABB為代表;UPS以科華數據、科士達、維諾技術為代表;服務器電源以麥格米特、歐陸通為代表。
其中,UPS為核心設備之一,它能夠在市電中斷時實現無縫切換,保障設備供電的持續性與穩定性。不過,隨著AI數據中心的發展,UPS也開始逐漸被HVDC(高壓直流輸電)取代。
頭豹研究院認為,當前中國數據中心的冗余供電模式主要包括AC UPS(交流不間斷電源)、240V/336V HVDC和巴拿馬電源三種形式,AC UPS仍是主流,技術成熟、兼容性強,但存在系統效率低(約93%)、占地大、損耗高等問題。
相比之下,HVDC系統結構簡化、能效更高(約95%),適用于高功率密度場景,但初期投資較高、普及率仍較低。巴拿馬電源架構具備最高的能效(約97.5%)和最小占地優勢,且支持模塊化快速部署,盡管市占率不高,但在高密度、彈性部署場景中展現出顯著潛力。
從建設周期上看,AC UPS約需12個月,HVDC縮短至6個月,巴拿馬架構僅需約3個月,顯示出顯著的交付效率優勢。
集邦咨詢分析師王建告訴記者:“HVDC相較于傳統變流產品,有輸電容量大、距離長的特點,使其非常適合遠距離、大容量的電力輸送,能有效減少輸電損耗。HVDC系統穩定性好,不依賴同步交流電網,能有效抑制故障傳播,對于接入大規模可再生能源發電至關重要。此外,HVDC輸電線路所需的導體數量和輸電走廊更少,占地面積小,能夠大幅節省土地資源。”
除了這三種技術路線外,上述德業股份董秘所言的SST固態變壓器,也被認為是AI數據中心電源的未來。
那么,陽光電源又將選擇哪種技術路線?記者注意到,公司曾在投資者交流活動中表示:“公司布局AIDC是全方位的。”招商證券認為,陽光電源開始加大HVDC等業務培育,公司在該領域有較好的條件和潛力,并且有能力直接做海外本地化服務,值得重視。
跨界難度幾何?
盡管AIDC電源存在多種技術路線,但當下,HVDC成為眾多國內外廠商的選擇。
GTC2025(英偉達全球科技大會)期間,英偉達發布800V高壓直流Kyber Side Car(輔助供電單元),推動數據中心電力基礎設施迭代。維諦、臺達、麥格米特等上游供應商也先后發布相關解決方案,HVDC開始逐漸成為共識。
招商證券認為,在AI行業大發展的背景下,AI服務器機架單柜功率正在從千瓦級邁向兆瓦級。傳統的電源系統在此背景下,在空間、銅排用量以及效率方面的局限性開始凸顯。HVDC是應對上述問題的有效解決方案,在散熱及可拓展性方面也具備優勢。
作為跨界者的陽光電源,能否順利進入HVDC行業呢?
陽光電源坦言,公司暫時還沒有相關客戶,不過卻“很有信心”。
陽光電源認為,公司在電源端和電子電力轉換技術上有大量的技術沉淀和待應用的創新成果,與AIDC電源有很好的技術協同。此外,隨著人工智能和數據中心的快速建設,全球數據中心能源尤其是綠電趨緊,公司具備提供綠電一攬子解決方案的優勢。
德業股份董秘劉書劍也表示:“AIDC產品本身也屬于電力電子設備,跟公司目前逆變器產品在軟硬件設計方面有一定相通之處,有技術協同優勢,所以公司現有研發人員也可以參與到AIDC產品開發中。”
王建表示:“盡管HVDC與光伏逆變器應用場景不同,但它們在核心技術上存在顯著共通之處,為廠商跨界轉型提供了基礎。”
“正是這些技術上的共通性,使得像陽光電源這樣的光伏逆變器龍頭企業,在電力電子技術、控制算法和系統集成方面積累的豐富經驗,可以平滑遷移到HVDC領域。這種轉型不僅是業務的拓展,更是對企業核心技術能力的深度挖掘和價值重塑。它使企業能夠從單純的逆變器供應商,升級為能為電網提供綜合解決方案的能源科技公司。”王建進一步表示。
盡管技術上有共通之處,但想要做好也并非易事。劉書劍認為,“數據中心市場和儲能市場一樣都是空間很大的市場,競爭同樣很激烈,要做好都要有核心競爭力”。
或可聯手國內芯片企業
關于HVDC和光伏逆變器之間的共通之處,王建稱:“兩者均依賴先進的電力電子技術,通過IG-BT(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等功率半導體器件實現電壓和電流的轉換與調節。它們都屬于變流器范疇,需要復雜的控制算法來確保電力轉換過程的穩定、高效和精確。此外,由于處理功率巨大,高效的散熱技術也是兩者共同面臨的關鍵技術挑戰。”
陽光電源主要提供控制算法和系統集成,但缺乏IGBT等功率半導體的設計和制造能力。
目前,國內功率半導體廠商“群英薈萃”,包括比亞迪半導體、三安光電、士蘭微、華潤微、斯達半導等。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AI工作負載需求激增,功率密度和效率至關重要。因此,英偉達等國際廠商紛紛使用第三代半導體氮化鎵芯片來替代傳統的IGBT等。
氮化鎵芯片方面,國外廠商以EPC(宜普電源)為代表,國內廠商則以英諾賽科為代表。據了解,英諾賽科的第三代氮化鎵技術產品,為英偉達800V高壓HVDC提供從800V輸入到GPU(圖形處理器)終端的全鏈路氮化鎵電源解決方案,為千兆級人工智能數據中心建設提供重要技術支持。
英諾賽科方面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相較于傳統的功率器件,氮化鎵材料的高頻高效、高功率密度、耐高溫等特性,可以精準解決數據中心電源在效率、空間、成本和可靠性上的核心痛點,是支撐數據中心向高功率密度、綠色低碳演進的關鍵技術。”
不僅僅是HVDC,英諾賽科氮化鎵產品也將用于服務器電源和板卡。英諾賽科稱,應用于數據中心的服務器電源和主板48V轉12V的高功率密度電源的功率器件開始規模化交付。
或許,正是國內功率半導體廠商的進步,疊加在光伏逆變器、儲能變流器領域積累的控制算法和系統集成經驗,才令陽光電源“很有信心”。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