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9-25 19:17:26
9月25日上午,中國電影舉辦2025年半年度業績說明會。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9.13%,歸母凈利潤虧損1.10億元。公司董事長傅若清表示,目前國慶檔預售已經開始,預計將延續暑期檔熱度,取得較好成績。總經理李現介紹,進口影片市場的低迷態勢在暑期檔后半程已出現積極改善。
每經記者|畢媛媛 每經編輯|文多
隨著國慶檔臨近,電影市場激戰又起。
9月25日上午,中國電影(600977.SH)舉辦了2025年半年度業績說明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今年國慶檔期間,中國電影主投主控的《志愿軍:浴血和平》將要上映,此外還有4部參投影片上映。

《志愿軍:浴血和平》海報 圖片來源:電影官方微博
在國慶檔“刷足存在感”,但公司卻在2025年上半年遭遇業績“失意”——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9.13%,歸母凈利潤同比由盈轉虧至虧損1.1億元。
接下去如何持續提升公司的業績?中國電影董事長傅若清在業績交流會中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一方面,會繼續做好重要選題和重點項目創作,爭取用頭部影片帶動市場;另一方面,會更加側重多題材、多類型、多樣化,加大青年電影人的人才培養和項目開發,從而爭取更加合理與優質的資源配置,進一步提升經營業績。”
對于今年的國慶檔,傅若清表示,目前國慶檔預售已經開始,預計將延續暑期檔熱度,取得較好成績。
今年上半年,中國電影歸母凈利潤為虧損1.10億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這是中國電影上市后,第二次出現上半年虧損——第一次還是2020年上半年。
但要看到,中國電影上半年虧損主要為第一季度所拖累,公司今年第二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71.38%,但仍有3038.66萬元。
傅若清表示,2025年第二季度電影市場遇冷,全國電影票房同比下降34.73%,清明檔、五一檔票房均出現明顯回落。暑期檔期間,多部公司出品、發行影片上映,獲得了較好市場反饋,這部分業務對公司業績有正向影響。
自春節檔后,今年上半年的電影市場一直不溫不火,自暑期檔上映《南京照相館》《浪浪山小妖怪》《捕風追影》后,電影市場才迎來一波觀影高潮。
傅若清表示,今年上半年市場冷熱分化較為明顯,而電影市場“冷熱不均”這種結構性特征與觀眾消費習慣的變化、優質內容的供給等因素相關。他介紹:“現在行業已充分認識到這些問題,從主管部門到電影企業都在努力扭轉這一趨勢。”
為減少單個項目或部分業務對公司業績的影響過大,從而保障業績相對穩定,傅若清透露:“中國電影將以精品+多元為原則,提高單項目質量,增加多題材多類型覆蓋。通過‘中影青年電影人計劃’培育新人新作,豐富中小成本影片供給。在分線發行、預約放映等方面進行探索,推動話劇、音樂會、體育賽事等優質內容進影院,提升放映市場的經營效率。”
今年上半年,中國電影營業收入為17.17億元,同比降幅達19.13%。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在公司五大業務板塊中,上半年放映業務與服務業務實現同比增長,成為業績中的“穩定器”;但創作業務與發行業務表現不佳,收入分別同比下降56.99%和27.48%,成為拖累整體營收的主要因素。

圖片來源:中國電影2025年半年報
對于上半年營收下滑原因,中國電影在半年報中明確解釋:主要系本期進口影片票房低于2024年同期,且本期公司主投主控影片票房不及預期,導致公司創作、發行業務收入下降。
履新中國電影總經理的李現曾也亮相本次業績交流會,他回應了進口影片市場低迷的深層原因。他介紹,今年上半年進口影片票房占全國總票房的9.22%,主要因為春節檔國產影片票房較為突出,也與部分上映進口影片同當下觀眾對進口影片的新期待仍有一定差距相關。
不過,這一低迷態勢在暑期檔后半程已出現積極改善。李現曾表示,《侏羅紀世界:重生》《F1:狂飆飛車》憑口碑實現票房逆襲,均進入了暑期檔票房前十。《偷天盜日》《綺夢之旅》《一戰再戰》《創:戰神》等已宣布計劃于年底前上映,《瘋狂動物城2》《海綿寶寶:深海大冒險》也即將登陸大銀幕。《阿凡達3:火與燼》(簡稱《阿凡達3》)已定檔12月19日在北美上映,參考該系列前兩部的發行節奏,預計《阿凡達3》也將在國內同期上映。
據了解,中國電影近日新設了中影進口電影發行分公司,以此加強版權投資、定制開發、IP(知名文創作品)全鏈運營、衍生品推廣、版權保護等全維度業務布局,提升進口影片盈利能力。
傅若清在業績交流會中向記者介紹:“電影經濟涵蓋廣闊,公司一直在拓展基于電影IP或電影媒介的跨領域合作,包括通過自有電影IP與出版、游戲、衍生品領域開展授權合作??同時,公司正在與電商平臺、文旅企業洽談戰略合作,共同開發電影+零售、電影+文旅等跨界合作項目。”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