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9-16 15:17:19
從全球科技周期來看,我們正處在AI引領的新一輪科技浪潮中,AI正加速滲透至經濟和社會的各個層面。從國內經濟發展階段來看,我國正處在新舊動能轉換期,通過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是推動產業結構升級的關鍵,科技產業仍將是政策重點支持的領域。
海內外多個重大模型和智能體產品發布,國產模型Kimi K2發布引起轟動,繼續刷新開源大模型能力上限,被海外譽為“又一個DeepSeek時刻”;阿里推出Qwen 3 Coder,最強開源代碼模型對標Claude Code。海外方面,xAI發布Grok4模型、OpenAI發布ChatGPT Agent,基座模型和Agent應用雙線并進。展望未來,各類AI Agent加速落地,疊加美股和港股科技股龍頭財報陸續披露,有望繼續提振市場情緒,維持科技板塊高景氣度。
降息帶來的市場流動性寬松,有將利于國際資本流向風險偏好更高的資產,港股等新興市場有望承接外溢的海外流動性。而外資偏好代表中國新經濟動力的科技互聯網板塊,以及依托于國家信用體系的大金融板塊。港股科技板塊目前估值處于歷史相對低估區間,并且囊括了中國AI核心資產,對于外資的吸引力或不斷提升。
港股通科技ETF基金(159101)支持T+0交易,不占用QDII額度,投資者可依據自身需求靈活運用配置策略:長期投資者可將其作為成長型資產的核心持倉,結合紅利低波品種構建“啞鈴策略”;趨勢投資者可借助科技板塊的高彈性捕捉階段行情;定投投資者則可在估值低位區間分批布局,平滑風險、提升投資體驗。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