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5 18:06:01
9月14日,北京金融法院與北京市工商聯在服貿會上聯合舉辦優化營商環境典型案例新聞發布會。北京金融法院副院長薛峰介紹,2022年成立的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室,以“修復重塑信任信用”為原則,創新機制。2024年機制升級,擴充專家庫、共建“民營企業產權保護中心”、組建調研團隊。
每經記者|張壽林 每經編輯|廖丹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優化營商環境,就是不斷提升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水平。
9月14日,在2025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北京金融法院與北京市工商業聯合會在金融服務專題專屬會議區聯合舉辦優化營商環境典型案例新聞發布會。
北京金融法院副院長薛峰介紹了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室(以下簡稱工作室)如何在金融案件定紛止爭中創造價值。
圍繞信用,薛峰介紹,工作室針對涉案企業信用評價降低的實際,強化當事人的契約精神,喚醒金融合同雙方訂立合同的初心,引導他們將應收賬款、到期債權等財產納入授信范圍,固本增信解糾紛。
優化營商環境典型案例新聞發布會現場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壽林 攝
2022年7月,北京金融法院攜手北京市工商業聯合會成立“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室”,引入市工商聯推薦的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多行業19名專家調解員,聯合打造金融法治協同平臺,在定紛止爭中創造價值,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
工作室以“修復重塑信任信用”為原則,創新建立行業專家輔助、案件篩選適用和退出等系列機制,實現法院搭建平臺、工作室修復信用、市場調動資源、助力企業涅槃重生和實現金融債權的司法與市場的良性互動。
截至2025年8月,212件案件適用工作室機制辦理,涉及標的達311億元,履行到位192億元;幫助50余家民營企業紓困解難,保障10余萬職工就業,維護230余萬投資者的權益。
薛峰說,因違約導致不信任是金融糾紛激化的主要原因。工作室立足金融糾紛的底層邏輯,強調誠實守信,聚焦修復及重構涉案企業信用,發揮工作室溝通平臺作用。
圍繞信用,薛峰介紹,工作室針對涉案企業信用評價降低的實際,強化當事人的契約精神,喚醒金融合同雙方訂立合同的初心,引導他們將應收賬款、到期債權等財產納入授信范圍,固本增信解糾紛。
此外,工作室以增信為抓手,分類評價,物盡其用。針對擁有一定數量財產的具備挽救價值的企業,全面匯集資源,分類評價,合理管理,加速處置低增值資產,支付欠款,展示誠信,贏得時間和空間,促進雙方互諒互讓。
在創新法治方法穩預期方面,薛峰提到,工作室以產業鏈為抓手,創新工作機制,依法引導金融護航產業鏈韌性。依托專家調解員,主動回應市場主體關切,全流程解決糾紛,針對暫時陷入財務困境但具有挽救價值的企業的脫困訴求,創新“活封活扣+全力自救+精準評估+投融資他救”工作機制,提振金融機構回款信心和企業脫困發展信心,讓產業鏈核心企業得到喘息和紓困解難,努力將對企業個體保障升級為產業鏈整體風險治理,促進相關產業鏈穩定發展。
薛峰說,工作室秉持“審判工作中處處都是營商環境,人人負責營商環境,案案關乎營商環境”的理念,把握金融風險與企業風險之間的聯動關系,在降低市場摩擦成本的同時筑牢系統性風險防火墻,以司法的穩定維護市場的恒心,引導金融服務實體經濟。
圍繞此,工作室一方面以專業化審判強化規則引領,助力構建公平有序的金融市場。堅持依法保護、平等保護、全面保護,助推普惠金融優質發展,助力中小金融機構壯大。某執行分配方案異議之訴案件關聯多家法院的審判、保全、執行等6案,法官精準把握癥結,通過“聯動+判決”樹立規則,豐富工作機制,讓各方當事人感受到公平正義。
另一方面,工作室在協同治理中運用規則、完善規則,助力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聚焦“專業調解組織+金融管理部門+專門法院”聯動,在個案中發現問題,在類案中總結規則,在聯動中完善和樹立規則。
2024年4月,北京金融法院與北京市工商聯對已有協同治理工作機制進行迭代升級,全力打造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室機制2.0版。薛峰介紹,一是擴充了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室專家調解員庫,增補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綠色金融等全市重點產業領域專家20余名,強化各領域專家的針對性供給和常態化支持;二是共建“民營企業產權保護中心”,充分發揮專家了解產業、行業的優勢,推動合作機制從原有的“執行”向“立、審、執、破”全流程延伸拓展,有效縮短案件訴訟周期,提升解紛效率,減少當事人訴訟負累。三是組建全院優化營商環境專業政策調研團隊,打造“內外聯通、審研一體”的金融司法協同生態,反哺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室不斷優化機制、樹立規則、規范市場。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