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9-12 13:29:36
日前,新一代智己LS6上市半小時預訂量突破1萬輛。這款車是智己汽車首次搭載“恒星超級增程”技術的產品,上市權益價19.79萬~26.99萬元。智己汽車CMO李微萌表示,現階段銷售進展符合年初預測。不過,新一代智己LS6價格下探至19.79萬元,引發業內對智己汽車高端品牌定位的質疑。李微萌強調,從產品力和配置看,智己仍是高端品牌。
每經記者|黃辛旭 每經編輯|裴健如
“新一代智己LS6上市半小時預訂量突破1萬輛,這樣的銷量成績是此前智己車型未曾達到的,但也在我們預料之內。”日前,智己汽車CMO(首席營銷官)李微萌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這款被上汽集團寄予厚望的戰略車型,不僅是智己汽車首次跳出純電賽道,搭載“恒星超級增程”技術的產品,更以 19.79萬~26.99萬元的上市權益價,打響了品牌“沖銷量”的關鍵一戰。
據上汽集團披露的數據,今年前8個月,智己汽車累計銷量約3.2萬輛,年度交付目標(10萬輛)完成率為31.5%。
在此背景下,新一代智己LS6肩負成為“走量爆款車型”的重任。“智己汽車是上汽集團的豪華品牌,搭載集團近十年開發的所有最新技術,這次更拿出了對用戶的最大誠意,我相信新一代智己LS6一定會成為爆款。”談到上汽集團對新一代智己LS6的期待時,上汽集團董事長王曉秋如此表示。
入局增程,意在“走量”
智己LS6是智己汽車的第三款車型,首次上市是在2023年10月,之后陸續推出過改款車型,但都采用純電動力形式,此次新一代智己LS6則推出了增程動力模式。
據悉,新一代智己LS6增程版車型,搭載了智己汽車與寧德時代共同定義、聯合開發的增程專屬電池——超級驍遙MAX電池,電池容量66千瓦時,CLTC工況下純電續航里程450公里,綜合續航里程可達到1500公里。
李微萌談及智己汽車推出增程版車型背后的考量時表示:“智己汽車并不是為了增程而增程,更多的還是站在用戶的角度,給到用戶兩種選擇。”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黃辛旭 攝
不過,在業內看來,此次智己汽車推出增程版車型意在“走量”。從宏觀市場來看,增程式車型細分市場近年發展迅速,也是車企爭相發力的領域。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以下簡稱乘聯分會)的數據顯示,2024年,增程式車型累計銷量116.7萬輛,同比增長78.7%。今年上半年,增程式車型累計銷量53.8萬輛,同比增長16.5%。不過,進入7月以后,增程車開始遭遇調整期。乘聯分會數據顯示,8月,增程車批發銷量為9.9萬輛,同比下滑9.5%,環比下滑9.2%;零售銷量同比增長0.3%,環比下滑1.4%。
“當前,增程車的發展處于高速增長后的調整期。未來,增程車仍會有一定市場份額。”乘聯分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
據記者不完全梳理,僅今年內上市的增程新車就至少有近20款,包括深藍S09、嵐圖FREE+、2026款零跑C11、問界M8等,新一代智己LS6無疑也想在增程車市場有所作為。
“要實現全年銷量目標確實有挑戰,但智己汽車很有信心。智己汽車所在的純電市場,銷量爆發幾乎都是在下半年。所以,智己汽車今年的兩款重磅產品——LS6和四季度要發布的LS9,都選在了這一時間段內。目前,智己汽車的銷售進展在我們年初預測的節奏上,比預測節奏還會提前一點。”李微萌認為,新一代智己LS6的到來,將對智己汽車的銷量起到提振作用。
將與尚界H5展開差異化競爭
作為上汽集團旗下的高端智能電動車品牌,此前智己汽車的產品定價一直保持在20萬元以上的價格區間。此次新一代智己LS6的價格下探至19.79萬元,業內對智己汽車的品牌定位也產生了質疑。
事實上,智己汽車要在銷量、價格以及品牌定位之間找到平衡點并不容易。李微萌強調,從產品力和各項配置來看,智己汽車一定還是高端品牌。
但新一代智己LS6將面臨內部產品的挑戰。今年8月,上汽集團旗下全新電動車品牌尚界的首款車型尚界H5開啟預售,預售價格區間為16.98萬~20.98萬元。尚界H5同樣提供增程與純電兩種動力選擇,增程版綜合續航1360公里,純電版綜合續航最高655公里,且尚界H5搭載了華為ADS 4智能駕駛輔助系統。
作為上汽集團旗下的“兄弟”車型,面對尚界H5,智己汽車需要考慮差異化競爭。“從參數來看,新一代智己LS6跟尚界H5是兩款完全不同尺寸的車,我們面對的是不同的市場和不同的人群。”智己汽車CTO(首席技術官)項嬌表示。李微萌也表示:“智己汽車肯定是上汽集團最高端的品牌,也是上汽在新能源領域中的‘一號工程’,這一點永遠不會變。”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孔澤思 攝(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