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0 21:52:17
每(mei)(mei)經記(ji)者(zhe)|周逸斐(fei) 每(mei)(mei)經編(bian)輯|陳旭
每經(jing)北京9月10日電(dian)(記者周逸斐) 9月10日,以“數智領(ling)航,服貿煥(huan)新(xin)”為主題的2025年中國國際(ji)服務(wu)貿易交易會(hui)在北京開幕(mu)。
在同期舉辦的“第四屆生態環保產業服務‘雙碳’戰略院士論壇”上,中國(guo)石油(you)化工集(ji)團(tuan)原董事長、黨(dang)組書記馬永生表示,電力系統革新進程對天然氣、煤炭等發展產生重大影響。2025~2030年全球及大部分國家和地區將進入新能源容量替代階段。當前全球仍處于新能源電量替代階段,風光發電量滲透率不到15%,消納問題尚未全面凸顯(歐洲等部分地區逐步顯現)。2025~2030年,全球太陽能、風能合計發電量將提升將近70%,導致輸電容量不足,需要大量電網投資促進新能源并網。
馬永生表(biao)示(shi),我國“十五五”時期能(neng)源(yuan)消費(fei)增(zeng)(zeng)幅較“十四五”預計(ji)將(jiang)減半。對(dui)比“十四五”,預計(ji)“十五五” 時期我國能(neng)源(yuan)消費(fei)總(zong)量年(nian)均增(zeng)(zeng)速將(jiang)從4%回落(luo)至2%,增(zeng)(zeng)量從12億噸標(biao)煤(mei)降至6億噸標(biao)煤(mei)。

馬永生在(zai)論壇上演(yan)示的PPT 每經記者(zhe) 周逸斐 攝
“到(dao)2030年(nian),我國一次能源(yuan)(yuan)消(xiao)(xiao)費(fei)總量(liang)將(jiang)達到(dao)67.5億噸標(biao)煤。基于(yu)產業升(sheng)級和科技進步潛力預測,我國一次能源(yuan)(yuan)消(xiao)(xiao)費(fei)總量(liang)將(jiang)于(yu)2030年(nian)后(hou)到(dao)達年(nian)均(jun)增速(su)小于(yu)1%的(de)平(ping)臺期,并(bing)于(yu)2035年(nian)前后(hou)達峰,峰值逼近70億噸標(biao)煤。”
未來如何促進各行業綠色低碳(tan)轉型,也成(cheng)為現場多位(wei)專家熱議(yi)的話題(ti)。他們認為,AI(人工(gong)智(zhi)能)等(deng)數智(zhi)技術持(chi)續迭代,為綠色轉型發展(zhan)帶(dai)來了新機遇。
廈門大學(xue)管理(li)學(xue)院(yuan)中(zhong)國(guo)能(neng)源政策研(yan)究院(yuan)院(yuan)長(chang)林伯強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采訪時表示,以(yi)(yi)油(you)氣行業為例,人工智能可以(yi)(yi)更精(jing)準地確(que)定地下油(you)氣儲(chu)量,從而(er)優化勘探和開采過程。在油(you)氣輸送(song)方面,還可以(yi)(yi)實(shi)現(xian)更精(jing)準的供需配(pei)置,確(que)保需求側與(yu)供給側的高效匹配(pei)。
林伯強(qiang)認為(wei),綠色轉型(xing)不(bu)僅要(yao)提高效率,還(huan)需推動技術進(jin)步。比如在(zai)新能源領域、儲能、氫能和(he)碳捕獲、利(li)用(yong)(yong)與封存(cun)等(deng)領域,均能利(li)用(yong)(yong)人(ren)工智能降低成本(ben)、推動技術進(jin)步。
封面圖(tu)片來源:每經記者周逸斐(fei)攝(she)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jing)《每日經(jing)濟新聞》報社授權(quan),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xian):4008890008
特別提醒(xing):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qu)稿(gao)酬(chou)。如您(nin)不希望作品出(chu)現在(zai)本站(zhan),可聯系我們要(yao)求(qiu)撤下您(nin)的作品。
歡迎(ying)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