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州融媒 2025-09-08 20:10:49
大巴山麓,達州市萬源深處,一支肩負托底幫扶使命的隊伍正踏山而行。他們從繁華城市奔赴川東北腹地,將智慧與汗水傾注于這片紅色熱土。
作為托底性幫扶的“尖兵”,這些干部人才心系民生、扎根一線,以產業賦能撬動振興支點,以教育啟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以醫療強基守護民生健康,在田間地頭書寫振興篇章。
他們不僅是政策的傳遞者,更是希望的播種人,用腳步丈量民情,用實干托起民生,讓萬源的青山綠水煥發出新時代的發展生機。
筑起萬源群眾健康屏障
最大的民生是百姓健康。托底性幫扶醫療隊伍將提升萬源市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作為重中之重,通過“硬件”升級與“軟件”賦能雙輪驅動,為當地百姓筑起了一道堅實可靠的“健康屏障”。

彭紹賢帶隊下鄉義診。
從達州市中心醫院來的臨床藥師彭紹賢醫生,如今就任萬源市人民醫院副院長。這位出身農村的醫生,對基層醫療的困難有著切膚之感。“我自己就出身農村,對基層醫療的困難了解很深。尤其是此前通過義診活動來到萬源,深切感受到萬源群眾對高品質醫療的需求非常迫切。”

“拯救家庭小藥箱”公益項目。
正是這份初心,驅使他不僅投身于醫院的高質量發展,更利用業余時間創立了“拯救家庭小藥箱”公益項目。今年暑期,他的足跡遍布黑寶山鎮、八臺鎮等地,為困難家庭送去降燒、鎮痛等常用藥品,并面對面宣傳合理用藥知識。截至目前,該項目已先后走進萬源市50余戶困難家庭,將健康的溫暖直接送到了百姓家中。
“我們確保圓滿完成幫扶工作重點任務,切實提升萬源市人民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推進醫院高質量發展,更好服務萬源市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這不僅是彭紹賢一人的目標,更是整個醫療幫扶團隊的共同使命。
圍繞“雙五大中心”建設目標,幫扶團隊構筑急危重癥救治防線。截至目前,萬源市人民醫院全面建成創傷、卒中、胸痛等危急重癥五大中心,其中創傷中心更是成功通過中國創傷救治聯盟驗收。創新打造的“5G+急診救治”模式,實現“上車即入院”,顯著縮短了急診響應時間,為患者搶回了寶貴救治窗口。
緊隨其后,重癥監護、微創介入、腫瘤防治等臨床服務五大中心也順利通過驗收,將萬源市縣域內診療能力提升到一個全新高度。今年一季度統計數據顯示,當地診療人次、醫療服務收入、手術人次、三四級手術臺次等均較去年同期有明顯上升,更多患者在家門口就能享受高質量醫療服務。
與此同時,幫扶團隊還聚焦當地人才培育、技術科研突破、患者轉運體系等方面持續發力,將健康的種子深植于萬源的青山綠水之間,為紅城百姓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健康紅利”。
點亮山區孩子成才夢想
鄉村振興,根本在于抓好鄉村教育。托底性幫扶教育團隊以“辦好家門口的學校”為己任,將先進的教育理念、豐富的教學資源和深厚的育人情懷從城市帶到鄉村,精準滴灌萬源的莘莘學子,為他們鋪就一條通往廣闊天地的成才之路。
“既然是組織的決定,我堅決服從。”50多歲的達州中學教師莫章榮,在含飴弄孫的年紀,做出了一個讓許多同事不解的決定——奔赴位于萬源市羅文鎮的萬源市第四中學擔任校長,開啟教育幫扶之旅。“工作總得有人去做,不是你就是我,教育人到哪里都要既來之,則安之。”
到校第一天,未作休整,莫章榮便帶著幫扶團隊踏上險峻的家訪山路。面對家長們的詫異,他真誠地說:“孩子是每個家庭的未來和希望,我們會重視每一個到萬源第四中學就讀的孩子,交到我們手里就要他成人成才。”
在他的帶動下,幫扶老師們迅速把自己作為萬源第四中學的一員,積極推動達州優質教育教學資源與萬源第四中學深度融合,全面提升萬源第四中學的教學水平和質量,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步入發展的快車道,家長和社會的認同度不斷提高。
所有的努力,最終都體現在了實實在在的成果上。今年高考結束后,莫章榮及其團隊結束幫扶即將離別之際,一份令人欣慰的捷報傳來:本科上線率從2.5%提升至9.6%,提升7.1個百分點,整體呈現穩步上升趨勢。此外,該校中考A+等級的學生也持續穩定在10多個,實現了突破性的跨越。
與此同時,萬源市還主動與達州市域內8個縣區對接,持續擴建達州高校及轄區優質學校幫扶平臺,達州中醫藥學院、達州職業技術學院“對口”幫扶萬源,市域結對幫扶學校從25所增加到71所,幫扶面從鄉鎮擴大到全域,搭建起了一套全域覆蓋、優質均衡的教育幫扶體系。
從一位老教師的堅守,到一套成熟精準的幫扶機制,再到一個個孩子命運的切實改變,教育幫扶團隊為大巴山區的孩子們打開了看世界的一扇窗,托起了未來的希望。
叩開鄉村振興致富之門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托底幫扶隊伍中的產業人才們,將技術作為最寶貴的禮物,躬身田間地頭,為當地的特色產業發展插上科技的翅膀,叩開了鄉村振興的“致富門”。
“富硒茶是萬源特色,一定要把‘名片’擦得更亮。”這是從達州市茶果技術推廣站來到萬源,掛任市茶葉局副局長的劉春陽最常說的一句話。作為萬源市“五彩產業”中勢頭迅猛的代表,茶葉是促農增收、助推振興的關鍵一環。劉春陽的工作日常,就是根據萬源茶產業發展的迫切需求,深入一線開展技術指導和項目推進。他不再是遙遠的專家,而是成了茶農們隨時可以請教、田間地頭常見的“自家人”。

劉春陽(右)與茶企經營者進行技術交流。
今年8月底,達州市茶葉科技特派團聯合達州市茶果站、萬源市茶葉局,前往萬源市井溪鎮貓坪村大巴山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開展專項技術指導與服務,將先進適用技術送至生產一線,助力茶園綠色生產提質增效。其間,劉春陽和其他專家們與企業負責人展開了深度技術交流,指導茶園落實化肥農藥減量化措施,提升茶園綠色標準化管理水平。

劉春陽參與技術培訓。
隨后,專家們還挽起袖子、拿上鋤頭,當面示范“開深溝施肥”及磷鉀肥配施等操作方法,詳細講解相關操作規范以及該技術在落實茶園“雙減”中的應用優勢。
產業幫扶的最終目標,正是打造一支帶不走的技術隊伍和一套可持續的發展模式。通過一次次技術培訓和實踐指導,幫扶隊員們為當地培育了一批“土專家”“田秀才”,將科學的種植管理理念傳輸給企業和農戶,為萬源市產業長期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托底幫扶,攜手奮進。從各地趕赴而來的433名托底幫扶干部人才,以萬源為家,以振興為責,將智慧與汗水熔鑄進這片青山。他們以醫療守護民生健康,以教育點亮未來希望,以產業激活發展動能,共同托起了萬源市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底盤。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