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8 13:39:57
每經編輯|葉峰
9月8日,光模塊CPO概念在近期波動中迎來回調,通信ETF(515880)跌超6%。盤中交投活躍,截至發稿成交額放量超17億元。
近期在光模塊的強勢行情下,含光量50%的通信ETF(515880)成為市場上最受矚目的產品之一。截至發稿,通信ETF年內漲幅超73%,位居A股ETF漲幅第一。從規模來看,截至9月7日,通信ETF過去20個交易日凈流入超60億元,凈流率超183%,規模超112億元,是通信行業中規模最大的ETF。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5/9/7,過往表現不代表未來。
近日算力板塊波動加大,回調之中,看好人工智能算力未來前景的投資者終于是等到了很好的上車機會。但相信還有很多投資者看到波動行情之后心情也開始坐過山車,“跌是跌下來了,這光模塊的車我到底還能不能上?”“我們真的還能相信光嗎?”
能不能相信光?關鍵看基本面
能不能相信光,不止看市場的波動,還得看看基本面到底好不好。光模塊行情終究要落回到技術迭代與訂單實打實的增長上,AI迭代是否持續霸屏,光模塊能否如期放量。
而我們看到基本面上,并未出現明顯利空消息,反而存在利好。北美方面,谷歌在AI上的進展持續加速。據報道,谷歌近期正與主要對外租賃英偉達AI GPU的小型云服務供應商展開談判,希望這些企業在數據中心也托管部署谷歌的TPU 芯片。谷歌已與至少一家合作方(Fluidstack)達成協議。這標志著谷歌將以第一大ASIC廠商的身份與英偉達GPU展開競爭。此外,近期谷歌大模型持續獲得好評,Genie3、nano Banana等圖片視頻類模型效果驚艷,在圖像視頻生成領域已建立明顯優勢。
從資本開支角度看,全球AI正處上行通道。全球最大的玩家無疑就是北美的頭部云廠了。2025Q2,北美四大云廠商資本開支總計958億美元,同比增長64%,持續保持高增態勢。四廠對后續季度以及全年展望樂觀,其中谷歌和meta上調了今年指引。

資料來源:中信建投研究所
云廠商對資本開支的激進投入,如果說2023年以及2024年是因為信心的話,那么走到現在,就是因為他們真的嘗到了甜頭。以谷歌為例,谷歌云2025Q2收入136億美元,同比增長32%,訂單飆升。AI除了讓云廠商的傳統業務收入迅速增長之外,還為他們帶來了新的市場。2024年的時候,谷歌旗下DeepMind團隊CEO Demis Hassabis和John Jumper共同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獲獎理由是“蛋白質結構預測”。這無疑是AI在學術界的一次大展拳腳。2025年來,谷歌AI加速發展,除了Gemini2.5系列模型在文本類模型中大放異彩之外,近期走紅的Genie3、nano Banana彰顯了谷歌在圖像、視頻領域的實力。站在當下,我們幾乎可以確定,AI的商業模式已經跑通,接下來,它或許將開始加速,真正開始向各行業滲透。
國產GPU市場規模較大,國產算力敘事宏大。我國相關企業的產品雖然跟英偉達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但是我們看到的是國產算力高速發展下國內廠商的成長性斐然。國產GPU市場有多大?在8月底法說會上,英偉達給出預測:在2030年,全球AI基礎設施支出將達到3-4萬億美金。中國是全球第二大計算市場,在2025年,市場規模達500億美元,并將以50%的增速成長。可能有的朋友不知道500億美金是什么概念,這里做個類比。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2023年中國CPU行業市場規模約為2160.32億元,同比增長7.8%,2024年約為2300億元。也就是說,目前的GPU市場已大約達到CPU的1.5倍,同時將以50%的速度增長,國產算力成長潛力可想而知。
那么波動從何而來?資金面上,近期科創50等指數調整個股權重,導致部分大權重股面臨短期拋壓。其次,重大事件前后部分資金具有較強的兌現需求。尤其4月以來在大盤整體上行的過程中,算力板塊作為核心主線,聚集了短線和長線等各類資金,可能引發部分資金獲利離場,引發行情波動。
能不能相信光?還要放眼未來
能不能相信光,除了看基本面,還得看未來發展猛不猛。展望后市,AI產業趨勢明朗,明年ASIC也會貢獻較大的增量,加上GPU本身仍在快速增長,芯片層面仍有快速增長。對于PCB、光模塊等配件而言,由于技術溢價持續成長,明年整體的市場規模增長或比今年更快。在目前A股流動性持續寬松,市場大盤表現良好的背景之下,AI有幾個明顯的優勢:
(1)產業趨勢明確,商業模式已經跑通。北美云廠商的閉環已經形成,業績端高速增長已經可以反哺資本開支擴大,同時AI業務發展短期內算力仍然供不應求。國內發展節奏有望持續跟進。
(2)市場規模較大,且對于部分環節目前市場規模二階導仍為正數,估值支撐較強。北美四家云廠商第二季度單季資本開支合計逼近千億美元大關,同比增長超過60%。一方面,GPU的放量規模持續擴大,另一方面,技術密集度提升持續推高算力產業鏈零組件價值量,目前部分環節市場規模增速(注意是增速,不是絕對值)仍未見頂。
(3)產業邊際變化明顯,國產算力加速跟進。北美算力方面,GPU放量帶動了半導體產業鏈共同成長。國內方面,半導體產業鏈持續攻關,突破生產障礙的同時擴產持續推進,國產算力規模放量已在前夜。
(4)A股優質資產重估,AI產業鏈或成首要關注點。目前,北美算力帶動相關環節業績高增,國產算力相關的半導體產業鏈條代表我國工業生產的最高水平,有望享受重估紅利。
如何參與人工智能行情?
在產品布局上,可以考慮兼顧北美算力和國產算力,同時可以結合網格策略、逢低定投等方式參與行情。
北美算力方面,通信ETF(515880)光模塊占比50%,“光模塊+服務器+銅連接+光纖”占比超過77%,良好代表了算力硬件的基本面,當前規模超112億元,居同類第一。同時,創業板人工智能ETF(159388)中,光模塊占比超過48%,同時有20cm彈性,在情緒高時或有更好表現。
國產算力方面,可以持續關注半導體四兄弟,科創芯片ETF國泰(589100)、芯片ETF(512760)、集成電路ETF(159546)、半導體設備ETF(159516)。如果追求高彈性上看,可以關注科創芯片ETF國泰(589100)。若考慮持倉均衡(兼顧設計、制造、封測、材料設備等),可以考慮芯片ETF(512760)。此外,更看好設計的投資者可以選擇集成電路ETF(159546)、更看好設備的投資者則可以選擇半導體設備ETF(159516)。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