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新視界 2025-09-03 20:11:25
1945年9月3日,在舉國歡慶抗戰勝利的氛圍中,《新華日報》刊載了毛澤東的題詞:“慶祝抗日勝利 中華民族解放萬歲”。
2025年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將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一場舉世矚目的大閱兵,將帶著億萬中華兒女,與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一道,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弘揚偉大愛國主義精神、偉大抗戰精神。
一場閱兵式,也是一部行進的宣言書。宣示著勿忘國恥的民族精神,也燃起“我輩自強”的時代決心。

80年勝利相聚,我們見證一場什么樣的巨變?
14年抗戰的英勇豪邁,勝利80年的自強不息,在響徹長安街的鏗鏘步履背后,我們走過了一條攻堅克難的風雨自強路,更走出一條繼往開來的偉大復興路。
通過閱兵,我們看見當代中國的軍容軍威。在“9·3”閱兵正式登場前,3次綜合演練透露出的畫面,已經把人們的期待值拉滿,“軍迷變軍盲”的話題更是迅速成為網絡熱梗。這次閱兵,所有受閱武器裝備都是國產現役主戰裝備,首次亮相的新型裝備占比很大,以新型四代裝備為主體,部分陸海空基戰略重器、高超精打、無人和反無人裝備也將第一次對外展示,是我軍體系作戰能力、新域新質戰力、戰略威懾實力的集中展示。意志堅定、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無疑是我國和平穩定發展環境的最強保障。有足夠的能力御敵于國門之外,也是對14年抗戰歷史的最好告慰。
通過閱兵,我們看見民族氣節的薪火傳承。此次閱兵的參閱部隊,大多從具有抗戰部隊血脈的單位中抽組,涵蓋了八路軍、新四軍、東北抗聯、華南游擊隊等抗戰主力,充分反映人民軍隊艱苦卓絕的抗戰歷程,反映紅色基因的歷史傳承。與此同時,從年近百歲的抗戰老兵,到自信昂揚的當代青年,他們以紀念抗戰勝利的名義相聚天安門廣場,本身就在書寫著一部不斷裂的民族自強史。各黨派、各民族、各階級、各階層、各團體以及海外華僑華人捐棄前嫌的大團結,共同鑄成了抗擊日寇的鋼鐵長城。閱兵現場的空前盛況,也再次向世人昭示,勝利屬于全體中華兒女。
通過閱兵,我們看見團結合作的國際力量。法西斯主義作為對全人類的威脅,最終在世界人民的大團結面前走向失敗。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彰顯了國與國之間、世界人民之間在抗擊共同威脅時所能迸發的合作偉力。本次閱兵,20余位外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以及一些國家議長、政府副總理、高級別代表、國際組織負責人、前政要,將共同登上天安門城樓,慶祝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同仇敵愾,凝聚起國與國之間經久不衰的堅韌友誼與發展路上的守望相助。

80年山河巨變,我們看見一種什么樣的精神?
鏗鏘步履不停,錚錚誓言不變。習近平總書記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高度概括偉大抗戰精神的內涵。時光流轉80載,傳承偉大抗戰精神,堅持正確抗戰史觀,才能守護來之不易的成果,才能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這條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
我們看見了中流砥柱的凝聚力。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九一八事變后,是中國共產黨率先倡導建立并始終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號召以民族革命戰爭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出中國。1935年8月1日,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草擬了著名的《八一宣言》,不久公開發表,明確主張停止內戰,“抗日則生,不抗日則死”喊醒國人;七七事變后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向全國發出通電,號召“筑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抵抗日寇的侵掠”,隨后,中國進入全民族抗戰,開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可以說,中國共產黨不僅開辟了敵后戰場,且在反抗外來侵略中一直是最堅決最勇敢的力量,自從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人民開始從精神上由被動轉為主動”,共產黨人的精神偉力,也為之后80年山河巨變指引方向。
我們看見了民族精神的戰斗力。“從前只是一大塊沃土,一大盤散沙的死中國,現在是有血有肉的活中國了。”七七事變兩周年紀念日時,朱自清曾這樣回憶那段歷史。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打出的是中國人民的精氣神,也為人類戰爭史書寫了壯闊篇章。1936年8月2日,年僅31歲的趙一曼英勇就義前,給兒子寫下絕筆:“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行來教育你”;1937年冬,100余人的“川西北青年請纓殺敵隊”臨行時,王建堂父親托人為兒子送上一面“死”字旗,“我不愿你在我近前盡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盡忠”。“川軍”,一度被認為是裝備落后、缺糧少彈、草鞋單衣的“雜牌軍”,卻參加了中國戰場抗擊日軍的28個大型會戰、戰役,守衛了全部前線戰場五分之一的國土。“無川不成軍”,但“川軍”其實還有個名字,叫母親、叫父親、叫兒子、叫女兒……叫人民。
我們看見了守望正義的感召力。1938年5月,面對“亡國論”和“速勝論”等不切實際的想法,毛澤東集中全黨智慧,發表《論持久戰》,指出這場戰爭雖然我方有敵強我弱的劣勢,但有敵退步我進步、敵寡助我多助的優勢,優勢可以抵消劣勢,最終取得勝利。歷史印證了這個判斷,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守望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中國人民的勝利,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勝利,也是正義的勝利,和平的勝利。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任歷史車輪如何向前,這些精神信念,都是指引我們走正道、行大義的明燈。

80年和平發展,我們展望一個什么樣的未來?
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征程中,世界圖景驚濤駭浪。盡管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和聯合國成立已80周年,和平與發展已成為時代主題,但戰爭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依然高懸。站在全球治理新的十字路口,9月1日,“上海合作組織+”會議上,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提出全球治理倡議,同各國一道,推動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攜手邁向人類命運共同體。
這倡議,是中國力量的鐵骨柔情。它和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一脈相承,關聯著歷史,勾連著當下與未來,也串聯著世界,讓前方挑戰,變成重塑契機。它展示了中國力量的柔情與硬核,也流露出對世界和平信念守護的堅若磐石。在經緯縱橫的隊列里,在“復制粘貼”的閱兵步伐里,中國力量是鐵,是鋼,展示著國際擔當。
這步伐,踐行全球治理觀的和而不同。世界文明百花齊放,綻放于藍色星球,編織文明錦繡。交流為橋、互鑒為舟,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中國矢志不渝,推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讓不同社會制度與發展階段的國家,在相遇相知中和鳴共生。
這呼聲,凝聚美美與共的普惠共贏。鏗鏘足音,不僅是國防實力,更讓世界看見,中國旗幟鮮明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踐行多邊主義、注重行動導向。堅持拆墻不筑墻、融合不脫鉤,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普惠包容的方向發展。不移公平正義之心、不墜互利共贏之志,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共創人類美好未來。
這洪流,守護世界和平的天下大同。從“鋼鐵洪流”到“科技方陣”,鏗鏘步伐,踩出復興的鼓點,響徹和平之音:中國人民愿攜手世界各國人民,維護世界和平!中國勇擔大義,弘揚正確二戰史觀,堅定維護二戰勝利成果,與人類文明的浪潮同頻共進,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用鐵血柔情寫下中國承諾。
今天,當《義勇軍進行曲》的雄壯旋律又一次響起,我們內心深處噴涌出的豪邁與激情,串聯起80年的滄海桑田,勝利榮光之下,我們將繼續前進、前進、前進進!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