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9 00:34:58
龍大美食2025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公司整體營收微降1.38%至49.75億元,但歸母凈利潤同比大降39.52%。核心業務中,屠宰業務收入增長4.41%至40.73億元,但毛利率僅3.51%;食品業務,尤其是預制菜板塊,收入下滑19.91%,凈利率維持在4%~5%的低位。同時,財務費用激增48.66%,進一步壓縮利潤空間。龍大美食正調整業務結構,控制養殖規模,注重屠宰產品結構調整,C端渠道雖有增長,但不足以扭轉整體下滑態勢。
每經記者|彭斐 每經編輯|魏文藝
雖有以食品為主體、以養殖和屠宰為兩翼的架構,但從上半年的表現來看,龍大美食(002726.SZ,股價5.47元,市值59.03億元)正面臨嚴峻的經營挑戰。
8月28日晚間,龍大美食發布的2025年半年度報告顯示,盡管公司整體營業收入保持相對穩定,微降1.38%至49.75億元 ,但其盈利能力卻出現了大幅下滑,當期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39.52%。

圖片來源:龍大美食2025年半年度報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每經記者”)注意到,龍大美食業績“跳水”背后,是公司核心業務板塊表現的分化與掙扎。作為公司營收主動脈的屠宰業務,雖然收入實現了4.41%的同比增長,達到40.73億元,但其毛利率僅有3.51%,增長略顯乏力。被公司寄予厚望、作為未來主要增長點的食品業務,尤其是預制菜板塊,則在報告期內遭遇了顯著挫折。
龍大美食表示,預制食品行業正處于激烈競爭階段,加之消費市場平淡,當前凈利率僅在4%~5%左右。與此同時,財務費用的急劇攀升進一步侵蝕了本已微薄的利潤空間,成為拖累整體業績的又一重要因素。
龍大美食在報告期內的整體經營狀況并不樂觀。
今年上半年,龍大美食實現總營業收入為49.75億元,相較于去年同期的50.44億元,出現了1.38%的輕微下滑。
然而,與收入的微小波動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公司的盈利能力遭到重創,歸母凈利潤從上年同期的5815.26萬元驟降至3516.87萬元,降幅高達39.52%。
同時,在反映公司主營業務盈利能力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方面,該項數據為3227.96萬元,同比下滑42.15%。
每經記者注意到,從龍大美食的業務構成來看,作為公司營收基石的屠宰行業雖然收入達到40.73億元,同比增長4.41%,但其毛利率僅為3.51%,對利潤的貢獻相對有限。
而曾被視為公司轉型升級和未來增長核心驅動力的食品業務,則在報告期內表現疲軟。半年報顯示,龍大美食上半年食品行業實現的銷售收入為8.66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0.82億元下降了19.91%。其中,作為重中之重的預制菜業務實現收入7.83億元,同比減少了19.50% ,未能延續此前的增長勢頭。
對于預制菜板塊的現狀,龍大美食在6月份的投資者關系活動中坦承,行業正處于激烈的競爭階段,加之整體消費市場表現平淡,公司當前預制食品的凈利率僅維持在4%~5%的水平,低于7%~10%的行業平均利潤率。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龍大美食表示在大B端渠道擁有先發優勢,并已與超過1000家知名企業客戶達成合作,但如何將這些優勢有效轉化為持續的規模增長和利潤提升,仍是其面臨的重大挑戰。
除了核心業務板塊表現不佳外,各項費用的攀升也進一步壓縮了龍大美食的利潤空間。
上半年,龍大美食的財務費用達到了6181.63萬元,與上年同期的4158.31萬元相比,大幅增長了48.66%。對于增長原因,龍大美食解釋稱,主要是由于本期部分利息支出因在建工程轉固而無法資本化所致。
高昂的財務成本無疑給龍大美食的盈利能力帶來了額外壓力。與此同時,為了增強產品競爭力,公司在研發方面的投入持續增加。報告期內,龍大美食研發投入為430.92萬元,同比增長37.36%。

圖片來源:龍大美食2025年半年度報告
在業務結構方面,龍大美食正在經歷調整的陣痛。作為“一體兩翼”戰略支撐的養殖和屠宰業務,公司正試圖進行優化調整。
在養殖端,龍大美食計劃將2025年的生豬出欄量控制在40萬頭左右,使養殖整體出欄量占屠宰量的10%左右。這表明公司正有意識地控制上游養殖規模,以降低原材料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
在屠宰端,盡管報告期內屠宰生豬數量達到246萬頭,業務收入實現40.73億元,但龍大美食未來的重點將不僅僅是提升屠宰量。根據公司規劃,未來將更注重產品結構的調整,通過深度開拓周邊市場和深耕精加工業務,來提升利潤空間。
每經記者注意到,盡管在C端渠道通過直播帶貨等新零售方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例如新品輕鹵肥腸和爆汁鮮肉腸均取得了不俗的銷售業績,但這部分增長尚不足以扭轉上市公司食品業務整體下滑的態勢。
值得注意的是,在半年報中,龍大美食在風險提示中表示,在戰略的指導下,公司加速推進食品業務的發展,并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了一系列產能布局,拓展市場。如果公司的市場開拓未取得預期效果,將對公司生產經營產生不利影響。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