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8 20:32:50
每經編輯|萬清澄
資產規模突破7500億元,較上年末增長8.83%;各項存款4627.52億元、各項貸款3634.97億元,分別較上年末增長10.98%、9.04%;實現營收65.04億元、歸母凈利潤31.34億元,不良率0.83%……這是蘇州銀行交出的一份穩中有進的2025年半年報成績單。
解剖麻雀,無論戰略故事講得多好,做出業績的背后依然要靠風控能力這個“壓艙石”,以及業務布局形成的“成長勁”。
對于銀行而言,資產質量是生命線,風控能力則是確保資產質量的關鍵所在。可以看出,當市場行情普遍承壓,不少銀行不良率出現上浮之際,蘇州銀行的不良數據則呈現了一定的“鈍感力”。
截至2025年6月末,蘇州銀行不良貸款率0.83%,撥備覆蓋率437.91 %,撥貸比3.63%,資產質量持續保持在穩定水平。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9.87%,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1.67%,資本充足率為14.57%,各項資本充足率指標均符合監管要求和資本規劃管理目標。
蘇州銀行不良率能夠持續保持低位,得益于其持續完善“全口徑、全覆蓋、全流程、全周期”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構建矩陣式風險管理架構,不良貸款率、撥備覆蓋率等主要風險指標位居上市銀行第一梯隊。
從日常公開信息可以管中窺豹,該行持續優化智能風控體系,完善新綜合信貸系統,升級大數據風控預警模型,搭建知識圖譜平臺,有效提高數字化風險監測與管理水平;強化員工行為管理,建設“蘇智明”員工行為管理系統,織牢案防管理網絡,嚴守穩健合規發展底線。
正是憑借全流程精細化風控管理,蘇州銀行有效抵御市場風險沖擊,為業務穩健發展提供堅實保障。這也使得蘇州銀行在面對復雜多變的經濟金融形勢時,能夠保持資產質量的穩定,展現出強大的抗風險能力。
在“強鄰環伺”的長三角地區,蘇州銀行同樣致力于構建自身的特色業務和差異化經營領域,作為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支撐。如何真正做到“以客戶為中心”,用好一體化經營戰略的協同效應,也許答案就藏在該行“科創+跨境”“民生+財富”的“雙引擎”之中。
蘇州作為全國重要的科技創新高地,擁有豐富的科創資源和活躍的創新氛圍。蘇州銀行立足本土,敏銳捕捉科創金融發展機遇,圍繞 “科創” 戰略,打造了一套完善的科創金融服務體系,陪伴科技型企業從初創期到成熟期的全生命周期成長。
該行積極打造“蘇心科創,伴飛成長”的科創金融品牌,探索實踐具有蘇行特色的科創金融發展之路。構建“10+9+N”的科創金融組織架構,從組織架構和人才配備上保障對科創企業的專業服務能力;持續推進科創金融一體化經營范式,更新“蘇心科創力”專屬評價模型,為科創企業賦予價值動態身份證;持續完善“伴飛計劃”“展翅計劃”“領航計劃”三大金融支持計劃,形成全客戶需求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全生態資源管理的整體布局。
截至2025年6月末,蘇州銀行合作科創企業客戶數超13000家,科創企業授信總額超1300億元。科創金融業務的蓬勃發展,不僅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也為蘇州銀行帶來了強勁的業務增長點,推動公司貸款規模穩步增長。截至報告期末,該行公司貸款本金2739.35億元,較上年末增加 324.52億元,增幅13.44%。
隨著蘇州外向型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跨境業務需求日益旺盛。蘇州銀行順勢而為,大力發展跨境金融業務,為跨境企業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安全、專業的專業服務。
該行迭代“匯智贏”數智系統,實現“線下業務線上化,線上業務智能化”,構建結算、智存、融資、交易、擔保、出海“6+N”境內外、本外幣、離在岸的跨境金融產品體系;推出“五維十策”護航外貿企業發展,從專班智庫、專項信貸、專業團隊、專案支撐、專線安排五大維度精準推出十項服務舉措;聚焦客戶需求和區域創新,跨境人民幣業務持續高速增長,代理行等渠道拓展取得突破性進展。
報告期內,蘇州銀行國際結算量突破136億美元,同比增長30%;跨境人民幣結算量突破145億元,同比增長53%;外幣貸款及貿易融資投放金額同比增長52%;與超30個國家和地區的230多家金融機構建立了海外代理行關系,全球化業務布局加速推進。跨境金融業務的快速發展,進一步提升了蘇州銀行的市場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也為其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該行積極響應國家養老金融政策號召,通過深化產品服務體系、優化服務流程、強化資源整合,致力于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養老金融服務生態。打造“蘇心康養”養老金融服務品牌,在養老金融領域的戰略布局邁入新階段,累計為超210萬名老年客戶提供金融服務,管理金融資產超1800億元。
以“蘇心”服務構筑人才發展“舒心”高地,蘇州銀行積極開展青年科學家“暖心”走訪活動,努力實現“金融服務跟著人才走,人才創新帶著產業跑”。聯動政府部門、產業園區、資本市場、非銀金融機構等多方力量,搭建科創金融綜合服務生態圈,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有機融合。截至2025年6月末,人才卡累計發卡超2.3萬張。
消費金融方面,該行持續優化產品功能及審批政策,有效滿足居民各類日常消費需求。通過動態風險管理與精細化客戶分層策略,消費貸款資產質量保持穩定。截至2025年6月末,個人消費貸款余額較年初增長8.32%。
蘇州銀行不斷提升投研能力,完善一體化投研體系。依據宏觀經濟形勢提前布局,把握資本市場周期輪動,深化金字塔型產品體系建設,增加權益類產品配置,調優客戶周期性產品形態,上線資產配置系統,為客戶帶來良好投資體驗。強化公司股東、高管、專業人才客戶財富管理的綜合化金融服務,提升客戶滿意度與綜合貢獻度。深化理財經理能力提升建設,聚焦資產配置能力提升及智能服務工具運用,客戶服務質效全面增強。截至2025年6月末,管理個人客戶金融總資產(AUM)超3900億元。
私人銀行業務方面,該行持續豐富私行產品體系,打造多元化、定制化的資產配置方案,充分滿足高凈值客戶的個性化需求。通過數字化賦能,優化手機銀行私行專區功能,為客戶提供更加便捷、智能的線上服務體驗。截至2025年6月末,私人銀行客戶數較年初增長19%,其金融總資產較年初增長16%,實現了客戶規模與資產規模的穩步提升。
風控“防波堤”與特色業務驅動的“加速器”,絕非簡單并行的兩條軌道,而是深度咬合的協同體系。以制度與技術融合打造而成的“防波堤”,為業務發展抵御市場風浪;“加速器”則以經營成長反哺風控能力迭代,形成動態平衡的發展閉環。
從半年報數據看,蘇州銀行的“穩韌”密碼,正在于讓“防波堤”的每一塊磚石都嵌入業務場景,讓“加速器”的每一次運轉都有風險護航。這種風控與業務的協同關系,既守住了穩健經營的底線,又打開了創新發展的空間,成為城商行在復雜環境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范本。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信息披露內容以公司公告為準。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