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天府文創

每經網首頁 > 天府文創 > 正文

成都:守護熊貓家園 向世界遞出“天府名片”

2025-08-28 20:34:16

2025年,電影《哪吒2》全球熱映,彰顯成都數字文創實力,吸引境外媒體聚焦;成都以“你好,成都”熊貓會客廳為載體,推動文旅交流;此外,成都還通過“成都記憶”互動活動,與海外受眾“同心共情”。成都還獲評“國際傳播綜合影響力先鋒城市”,其經驗包括重視共情傳播、定制傳播及多元傳播,持續提升城市國際影響力。

“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四川自古享有“天府之國”的美譽,歷史悠久、文化厚重,城市發展蓬勃強勁,國際傳播資源豐富。近年來,成都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際傳播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發揮稟賦優勢,對外講好城市故事。在此過程中,成都挖掘出許多具有人情味、感染力、親和力的內容素材,以海外受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創作出一批有溫度、有“網感”、接地氣的城市國際傳播產品,讓海外受眾更好感知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奮進中的創新之城——經濟活力的國際表達

講好城市故事既是城市形象“放大器”,也是城市發展“助推器”,對提升城市現代化和國際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成都不斷提煉發展亮點,突出產業優勢,聚焦數字文創、文旅消費、綠色發展、科技創新等領域的新做法、新突破,多視角、多維度、多渠道唱響經濟光明論。

2025年,《哪吒2》全球熱映,樹立了中國動畫電影工業新標桿,打破了多項票房紀錄。電影的成功,源于不懈打造立得住、傳得開的文化IP,源于聚集創新要素構建產業生態,更源于最大限度激發市場主體創新動力。作為電影主創團隊的孵化之地,成都正是這一路徑的踐行者。成都吸引了英國廣播公司等境外主流媒體在報道中聚焦《哪吒2》電影的誕生地,彰顯了這座城市為數字文創產業發展提供的肥沃土壤。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成都文旅也正朝著品質化、多元化、國際化方向發展,將游客“流量”轉化為經濟“增量”。今年年初,成都聯動蓉企海外門店創新打造一批“你好,成都”熊貓會客廳,展示四川旅游資源、非遺文化、特色文創。“五一”小長假前夕,“你好,成都”熊貓會客廳走進泰國曼谷,在位于市中心的中央世界商業中心(Central World)開展“游成都,暢享獨特”主題專場推廣活動,吸引泰國國家電視臺等媒體現場采訪,相關報道累計閱讀量超500萬次。成都持續構筑文化旅游交流與經貿合作新平臺,通過開展品牌商業路演、傳統文化體驗、國際媒體主題采訪等活動,深度激發文旅消費活力,促進海內外經貿往來,幫助蓉企在海外市場進一步塑造兼具巴蜀韻、中國味、國際范的形象。

煙火里的幸福成都——城市溫度的生動展示

城市不僅要有高度,更要有溫度。傳播人類共通的精神價值與生命格調,正逐漸成為城市打造可持續國際傳播力的核心。中國式現代化彰顯著以人為本、以民為本、美美與共、命運與共等價值理念,成都也在不斷向海外傳遞和諧、包容、開放的城市特質。

隨著2025年新年鐘聲響起,成都街頭苔花次第開放,這是成都發布《苔花公約》的生動宣言:“愿意幫助殘障人士平等參與社會生活”。電影《小小的我》以平等、尊重、理解的態度,聚焦殘障人士生活,生動展現四川人豁達樂觀又堅韌不屈的精神面貌,入圍第37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并斬獲觀眾選擇獎。影片取景地之一的成都玉林也再次爆火,其中隱藏于巷子轉角處的街頭咖啡店“一介·巷子里”成為成都暖心小店的縮影。這家店不僅對弱勢群體的生活境遇給予關注,也為殘障人士提供了心理治愈的場所。通過打造充滿溫暖人性的社區殘障友好空間,成都用實際行動歡迎更多個人、企業和機構關注無障礙事業建設與發展,讓殘障人士在城市里幸福棲居。

圖片來源:成都市廣播電視臺

2024年夏天,在成都大運會圓滿落幕一周年之際,成都以社交思路構建國際朋友圈,讓海外受眾與成都“同心共情”。期間,成都以明信片為媒,創新開展“成都記憶”互動活動,讓描繪有中國標志性風物的定制明信片,借助線上線下互動傳播的方式,走到海外城市街頭,與當地市民展開對話。這一張張獨一無二的明信片,成為講述多彩中國故事、分享中國式現代化萬千氣象的生動載體。法國青年記者表示,“成都記憶”活動非常精彩。波蘭青年記者表達了對好客成都和熱辣火鍋的思念。活動收到來自美國、意大利、捷克、巴西、菲律賓等30多個國家(地區)的運動員、博主、國際青年記者等的“回信”,分享他們心中最難忘的“成都記憶”,并許下“再來成都”的約定。

天府文化揚帆出海——以文潤城的創新傳播

展現城市文化特色和精神氣質,是傳承發展城市文化、培育滋養城市文明的目的所在。成都始終把“天府之國”的城市文化特質貫穿對外傳播始終,堅持以活動吸引人,以情感感染人,聚焦目標國家和目標區域受眾,打造文化交流互鑒的標志性品牌。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以三星堆—金沙遺址為代表的古蜀文明是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生動例證。近兩年,成都陸續推動“太陽之光:古蜀文明與印加文明互鑒展”“三星堆·金沙主題數字展”等系列古蜀文明主題展覽和“走出去”宣介活動,落地秘魯、埃及、墨西哥等國家,向海外觀眾演繹古蜀文明的獨特魅力。同時,成都深化國際合作“請進來”,和海外知名博物館建立聯系,引進“印加——秘魯安第斯文明特展”“墨西哥古代文明展”等特色展覽,為市民提供跨越時空的文化交流體驗。此外,成都精心策劃制作《穿越千年的對話:三星堆—金沙文明對話瑪雅文明》《文明的回響:中華文明對話希臘文明》等多部高質量紀錄片,在海外社交媒體平臺傳播總量超1000萬人次。

成都還瞄準最具活力的“Z世代”“阿爾法世代”,提升地方公眾文化交流的年輕態行動力,持續打造“民樂也瘋狂”等特色IP,舉辦“熊貓之聲”成都(國際)童聲音樂合唱周、成都“熊貓小記者”全球追訪“一帶一路”大型公益新聞接力行動等文化交流活動,為青少年搭建交流互鑒、增進友誼的平臺。2024“熊貓之聲”成都(國際)童聲合唱周吸引了來自法國、新西蘭、韓國等國家童聲合唱團200余人來蓉,為觀眾獻上精彩演出。活動期間,主辦方精心策劃“City Walk”系列文旅活動,圍繞“古蜀文明”“非遺文化”“國寶熊貓”“魅力城市”等主題,組織參訪熊貓基地、金沙遺址、雙子塔等地,相關話題全網傳播量超5000萬人次。

雪山下的公園城市——生態福祉的多元呈現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堅持以生態文明建設統領綠色轉型,向世界持續傳遞“綠色發展”的中國主張和中國智慧。成都以城市視角主動發聲,向國際社會講好中國生態環境故事,展示中國人民為保護地球家園和生態環境所作出的貢獻。

成都是全球唯一能遙望5000米以上雪山的千萬級人口城市,正在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并于2024年順利舉辦世界園藝博覽會和全球熊貓伙伴大會。成都世園會以“公園城市美好人居”為主題,吸引近千萬人次前往觀展,來自15個國家和地區的媒體記者800余人來蓉報道。成都還策劃推出《成都,花都開好了》《“拉丁熊貓”成都奇幻之旅——公園城市大挑戰》等創意外宣短視頻,進一步提升了活動影響力。2024全球熊貓伙伴大會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主題,向全球發布了《讓世界讀懂美麗中國的“綠色密碼”——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中國實踐與世界貢獻》智庫報告,并致力持續推動與深化大熊貓國際合作交流。

圖片來源:中新社記者 安源 攝

成都地處岷江流域核心區,擁有得天獨厚的水資源優勢,為候鳥提供了理想的棲息場所。全球有9條主要候鳥遷飛通道,其中4條經過中國境內,而成都則剛好位于2條遷飛通道的交會地帶,鳥種數量位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一。從金沙遺址出土的太陽神鳥文物,便可感受到古蜀人對鳥類的喜愛;時至今日,太陽神鳥在現代建筑中仍與城市的肌理相融,成都大運會、天府國際機場等用到了大量神鳥元素。近年來,成都推出了《嗨!這里有群幸福鳥》《以鳥觀城:成都鳥類朋友圈又添“重要成員”》等系列雙語節目,通過聚焦城市公園里的鳥類,講述人與鳥的故事,展示成都在不斷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的過程中,為市民帶來的幸福感與獲得感。

國際傳播的“成都經驗”

作為中國新一線城市的代表,成都曾連續4年獲評“國際傳播綜合影響力先鋒城市”,并被《中國城市海外影響力分析報告(2024)》評為“海外社交親和力領軍城市”。在全球傳播的浪潮中,成都的影響力持續攀升,成為中國國際傳播的重要城市代表,正在探索國際傳播的“成都經驗”。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首先,成都重視跨文化視角下的共情傳播。深入挖掘城市歷史、民俗、藝術等文化資源,以視覺化方式講述城市故事,讓海外受眾直觀體會城市文化底蘊,激發海外受眾的情感共鳴。通過講好故事的“小切口”展現人文情懷的“大意蘊”,在理解和思考人性、人心、人情的同時,關注和回應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將文化的真實性呈現與創新性表達有機結合,實現傳統文化的現代傳播,以累積傳播激發認知共振、以沉浸體驗引導共情思考。

其次,成都強調面向目標群體的定制傳播。根據目標受眾的文化背景和興趣點,策劃實施具有針對性的國際交流活動,推動不同文化間的對話、互鑒與融合。這種“定制化”交流策略,不僅豐富了國際傳播的維度,也深化了城市間的友好關系,體現了跨文化交流的互動性與包容性原則。通過有效依托全媒體傳播拓寬網絡話語表達渠道,進一步引導海外民眾同步建立起對中華文化的認知聯結、情感聯結和社會聯結。

最后,成都用好各方人脈資源的多元傳播。邀請國內外知名人士、網絡紅人等進行深度訪談,借助其廣泛的社會影響力和粉絲基礎,有效拓寬信息傳播渠道,提升城市品牌的國際知名度。通過不斷發展和積累國際傳播人脈資源,形成“海外傳播人脈庫”,讓更多外國朋友不僅了解中國,而且為中國說話;不僅能講中國故事,而且會講中國故事。

責編 余洋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