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8-27 14:11:45
每經編輯|程鵬
8月27日,國務院臺辦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
有記者問:臺媒援引路透社報道稱,美國政府可能入股臺積電。臺經濟部門負責人稱,會向臺積電了解狀況,但并無具體應對舉措,引發島內業界廣泛擔憂美國此舉將削弱臺灣產業根基。對此有何評論?

發言人朱鳳蓮表示,臺灣業界對美國可能削弱臺灣的產業優勢憂心忡忡,是因為有太多前車之鑒。民進黨當局為自身私利,任由美國予取予求,一味卑躬屈膝,甚至為虎作倀,無底線出賣臺灣,傷害的是廣大臺灣企業和民眾的利益福祉。
超500臺軍參加美方演習?國臺辦回應
有記者問:據美媒報道稱,有超過500名臺軍士兵參加美軍今年度“北方打擊”演習,并首度將模擬作戰場景自歐洲轉為“印太”區域。請問對此有何評論?
發言人朱鳳蓮表示,我們堅決反對美國與中國臺灣地區開展任何形式的軍事聯系。我們敦促美方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慎之又慎處理臺灣問題,停止向“臺獨”分裂勢力發出錯誤信號。民進黨當局妄圖“倚外謀獨”“以武拒統”,完全是不自量力、自尋絕路。
國臺辦:大罷免結果充分表明任何“臺獨”政治操弄都必然失敗有記者問:8月23日,臺灣民意代表“大罷免”進行第二輪投票。島內輿論認為“大罷免”失敗、與美關稅談判受挫、臺海形勢緊張升高,導致賴清德施政滿意度大幅下滑,兩岸關系未來可能有所改善。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對此,發言人朱鳳蓮表示,大罷免結果充分表明,包括“抗中謀獨”在內的任何“臺獨”政治操弄都不得人心,必然失敗。兩岸關系緊張動蕩的根源是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勾連外部勢力謀“獨”挑釁。只有堅持“九二共識”,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雙方才能開展對話協商,兩岸關系才能改善發展。
國臺辦:正告賴清德 任何歪曲二戰歷史的企圖都不可能得逞有記者問:8月15日,是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紀念日。賴清德當天在社交平臺發文,特意將這一重要歷史時刻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戰日”,刻意避開“日本侵略以及中國抗戰勝利”的直接表述。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發言人朱鳳蓮表示,從1931年到1945年,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前赴后繼、勠力同心、浴血奮戰,付出巨大犧牲打敗了日本軍國主義者,用鮮血和生命捍衛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譜寫了抗日戰爭偉大勝利的光輝篇章。臺灣光復,重回祖國懷抱,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民族團結奮斗的結果,是二戰勝利成果和戰后國際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
賴清德完全喪失民族立場,刻意無視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史實,以偷換概念、混淆是非來歪曲二戰歷史,鼓吹“民主對抗威權”虛假敘事,兜售“臺獨”分裂謬論,其本質還是“以武謀獨”“倚外謀獨”。正告賴清德,任何歪曲二戰歷史的企圖都不可能得逞,任何挑戰戰后國際秩序的行徑都是自取其辱,任何分裂祖國的圖謀都是癡心妄想。正義必勝,統一必勝。希望兩岸同胞牢記歷史、緬懷先烈,堅守民族大義,維護勝利成果,堅決反對“臺獨”分裂和外來干涉,共同追求祖國統一與民族復興的美好未來。
國臺辦:民進黨當局對美獻媚輸誠 最終難逃被美國吃干榨盡有記者提問:在美國對臺灣地區強推“20%+N”的疊加關稅下,島內社會情緒加速由“倚美”轉向“厭美”。近期多家媒體智庫民調顯示,臺灣民眾對美負面看法上升。其中美國霍普金斯協會的報告顯示,40.5%臺灣民眾對美國持負面看法,這一比例較2024年7月大幅升高16.3個百分點。對此有何評論?
發言人朱鳳蓮表示,越來越多的事實讓臺灣民眾認識到,奉行“唯美是從、唯美是瞻、唯美是論”是完全的錯誤,美國奉行的永遠是“美國利益優先”。民進黨當局以民眾福祉和島內經濟前景為代價對美獻媚輸誠,最終難逃被美國吃干榨盡的結局。
朱鳳蓮強調,臺灣的前途、臺灣同胞的安全保障和利益福祉在于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和國家統一。大陸經濟基礎好、韌性強、潛力大,長期向好,始終是臺商臺胞投資興業的最佳選擇、抵御風險的堅強后盾。我們歡迎臺胞臺商多來大陸參與交流合作,融合發展,共享機遇,共創發展。
國臺辦:歡迎臺灣演藝人員前來大陸發展有記者問:民進黨當局日前查處所謂“唱和”大陸的臺灣藝人,臺文化部門負責人稱,依據法律溝通并了解藝人想法,陸委會稱已陸續通知25名臺灣藝人,若在說明期限內未回復視同放棄說明機會。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朱鳳蓮表示,一段時間以來,民進黨當局變本加厲阻撓限制兩岸交流往來,對臺灣同胞來往大陸不遺余力打壓阻撓,嚴重損害臺灣同胞利益福祉。民進黨當局查處臺灣演藝人員,其實就是企圖通過不斷渲染所謂“統戰威脅”,加大恐嚇支持和參與兩岸交流的島內人士,完全不得民心。
朱鳳蓮強調,需要指出的是,包括演藝人員在內的廣大臺灣同胞作為中國人,表達對國家的認同、對“臺獨”分裂的反對,是發自內心的真情流露,是他們的正當權益。我們將一如既往支持鼓勵兩岸文化交流合作,歡迎臺灣演藝人員前來大陸發展,并采取必要措施維護他們的正當合法權益。
編輯|程鵬 杜恒峰
校對|金冥羽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新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