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7 09:54:03
成都高新區企業研發場景 圖片來源:成都高新區提供
賾靈生物完成近4億元B+輪融資、世聯康健全球首個用于牙周炎治療的牙囊間充質干細胞新藥獲批臨床、威斯津拿下直接收益達11億元的戰略合作“大單”……
8月以來,成都高新區生物醫藥企業動作頻頻、成果不斷。企業持續活躍的背后,成都高新區以全生命周期產業服務助力營商環境系統性升級是關鍵。
踐行全市“立園滿園”行動部署,今年5月,成都高新區發布醫藥健康產業“梧桐計劃”。這是全國首個生物醫藥產業全生命周期服務清單,構建9大類專業服務體系,涵蓋47個服務方向、99項細分服務。
6月,《成都高新區生物產業局“梧桐計劃”服務指引手冊》(以下簡稱《手冊》)正式出臺,它清晰地勾勒出一幅立體化、全周期的服務藍圖,將抽象的營商環境具象化為企業從萌芽到壯大過程中可感知、可依賴的確定性支持。從高效的審批服務到細致入微的個性化服務,再到開放協同的產業生態服務,成都高新區正以獨具優勢的閉環服務能力加速打造生物醫藥企業成長的“黃金賽道”。
生物醫藥產業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對時間和效率的高要求。一個新藥或新器械的研發,其時間窗口、資金成本和市場機遇都極為寶貴。因此,將行政審批環節的“慢變量”鍛造成項目發展的“快引擎”,是生物醫藥營商環境建設的首要任務。
據悉,成都高新區將原本分散、串聯的審批流程,通過提前服務等方式進行體系化重構。
傳統的項目落地模式往往是企業在取得土地后,才開始漫長而復雜的勘察設計、方案報批、施工許可等環節。通過“拿地即開工”改革,成都高新區將政府服務前置,在企業取得土地使用權之前成立專班主動服務,對項目方案進行提前咨詢和預審,提供地勘、打圍、平場等工作便利。政府端與企業端協同作戰,將建設項目從簽訂土地出讓合同到獲得施工許可的時間壓縮至最短3個工作日,極大地節約了企業時間。
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 圖片來源:成都高新區提供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基礎上,作為成都高新區生物醫藥產業的核心承載地,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將“梧桐計劃”進行了有機延伸,其在四川省首批次發布《建設項目“開工一件事”服務手冊》,集成40余項服務指南,將原本分散在12個部門的審批事項整合為“一件事”辦理流程,使產業項目開工前準備周期平均縮短45%。
今年7月,該園區又進一步發布《企業入園一件事手冊》,實現企業入園效率提升60%以上。通過創新突破,企業入園流程從傳統的“多環節、長鏈條”壓縮為“評審-簽約-注冊-載體選擇”四大核心步驟,首次公開的“入園流程圖”實現“一圖讀懂全流程”,讓企業少走90%的彎路。
例如,企業注冊登記通過線上提交地址證明、線下“一窗通辦”模式,最快1個工作日即可完成,較行業平均水平提速80%。針對生物醫藥行業特殊的安全環保要求,創新設置“安全環保預審”環節,從源頭規避企業后期整改成本,有效解決園區企業入駐后的潛在安全環保風險。
此外,在日常行政審批方面,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政務中心目前可直辦或轉代辦工商注冊、規劃建設、城市管理等199項基礎事項,以及醫保、社保、公積金等161項公共服務。這種“辦事不出園區”的服務模式,也有效地解決了企業在日常運營中的高頻、瑣碎問題,從微觀層面為企業經營注入活力。
如果說高效的審批服務是營商環境的“骨架”,那么精細化的個性服務則是其“血肉”。
在生物醫藥這一垂直細分領域,從初創期的“缺資金、缺場地”,到成長期的“缺人才、缺市場”,再到成熟期的“缺通道、缺生態”,企業的需求千差萬別。對此,成都高新區以用戶需求為導向,從過去普惠式的“大水漫灌”轉向定制化的“精準滴灌”,提供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定制化解決方案。
例如,在空間與載體的定制化服務上,《手冊》明確了“代建廠房”“代建裝修”等服務。企業不再需要投入大量前期資金和精力自建廠房,而是可以直接租賃或購買國有平臺代建的標準化載體。在項目規劃階段,成都高新區還能根據企業的特殊需求,對廠房的層高、柱間距、荷載等進行定制化建設。這極大地提高了載體的適配度,降低了企業后期的改造成本。
成都高新區舉辦醫藥健康產業投融資路演活動 圖片來源:“成都高新區生物產業局”微信公眾號
金融服務也實現了全生命周期的覆蓋。為破解生物醫藥企業“輕資產、高投入、長周期”的融資痛點,成都高新區通過“Bio貸”特色金融產品服務,對企業不同發展階段提供精準支持。針對初創期有“Bio補貸通”,成長期有“Bio產業貸”,成熟期則有“Bio上市貸”。從“人才、品種、企業”三個維度構建的債權產品體系,實現了審批更快、金額更大、周期更長、門檻更低、利率更優的“三提兩降”目標。
此外,服務模式的智慧化升級也是“梧桐計劃”的一大亮點。例如,成都高新區正在建設的“醫藥產業藥械品種調度系統”,通過調用AI大模型能力,未來將實現對高價值品種的識別和風險品種的預警。在此場景下,當系統識別出高價值品種時,服務專員會第一時間介入,一對一精準協助對接投資機構,加速產品上市銷售。
讓服務真正做到“有需必應、無事不擾”,甚至是未雨綢繆,成都高新區正加快實現從被動響應到主動賦能的服務模式躍遷。
營商環境的最高境界,是構建一個自我生長的產業生態系統,讓每一個環節都能夠互聯互通、相互賦能。作為這一理念的集中體現,“梧桐計劃”將項目、人才、平臺、金融、市場、供應鏈、政務、知識產權和政策等九大服務板塊串聯成一個緊密的生態圈,為企業提供從研發到商業化的全鏈條、全生命周期服務。
根據《手冊》,在研發創新生態方面,成都高新區通過構建品種全鏈條平臺服務體系,精準匹配企業從技術研發、中試生產到市場落地的全周期資源與能力缺口需求。例如,實驗儀器共享服務整合園區內超過1300臺的儀器設備,解決了中小企業研發過程中設備難找、租賃費用高昂的問題。
在供應鏈與市場生態方面,成都高新區通過整合專業力量,為企業提供一站式試劑購買、配送服務,構建了“園區共享倉、城市前置倉、區域中心倉”的多級倉儲體系,實現了“園區3分鐘、成都3小時、全國3天”的高效配送。
以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為核心,成都高新區加快建設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 圖片來源:“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微信公眾號
此外,在市場拓展方面,成都高新區通過MAH上下游協同沙龍、藥械供需對接活動等,打通了區內上下游企業的協同壁壘,實現優質成果就地轉化。同時,通過聯動國際資源,幫助企業降低跨境合規與貿易門檻,加速“高新造”藥械產品進入國際主流市場。
本質上講,“梧桐計劃”超越了單純的政策羅列,進階為一場以企業為中心、以服務為核心的系統性改革:高效的審批服務解決企業的“生死時速”,保障項目能夠快速落地、投產;定制的個性化服務解決企業的痛點難點,在不同發展階段精準提供“燃料”;覆蓋全鏈條的產業生態服務搭建起共生共榮的產業群落,為企業提供源源不斷的“陽光、水和空氣”。
在良好營商環境的“滋養”下,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區已建設覆蓋全生命周期生物醫藥功能平臺160余個,累計上市1類新藥12個,臨床階段在研1類新藥120余個,聚集醫藥健康企業3000余家。
成都高新區生物產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梧桐計劃”的深入實施,未來還將持續拓展服務內容,提升服務品質,為醫藥健康企業提供低風險、高效率的創新土壤,打造醫藥健康專業服務領域的高新品牌。
文/張震
掃碼查看《成都高新區生物產業局“梧桐計劃”服務指引手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