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8-26 13:23:53
2025年上半年,鼎信通訊營收7.04億元,同比下降50.99%,歸母凈利潤虧損2.19億元。因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的“拉黑”事件,導致電力產品銷售收入大幅萎縮。公司正加速從設備供應商向解決方案供應商轉型,但新業務模式尚難彌補主業收縮缺口。同時,消防業務受房地產下滑影響需求疲軟,雖拓展工業消防新賽道,但短期內難成業績支柱。
每經記者|彭斐 每經編輯|魏官紅
遭遇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拉黑”后,外部環境的改變,讓鼎信通訊(603421.SH,股價7.24元,市值47.22億元)在今年上半年交出了一份嚴峻的業績答卷。
8月25日晚間,鼎信通訊發布的2025年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04億元,與去年同期的14.37億元相比“腰斬”,同比下降50.99%。同時,公司盈利能力也受到影響,歸母凈利潤為-2.19億元,較上年同期的-4864.80萬元,虧損進一步擴大。
值得注意的是,鼎信通訊業績的斷崖式下滑,主要源于其核心電力業務遭受的外部環境劇變。8月26日上午,鼎信通訊相關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外部環境的變化,主要還是去年遭到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拉黑”事件。
這一打擊直接導致鼎信通訊電力產品銷售收入大幅萎縮。與此同時,公司寄予厚望的消防業務也因房地產行業持續下行而需求疲軟,雖積極拓展工業消防新賽道,但短期內尚難彌補主業收縮帶來的缺口。
作為鼎信通訊的傳統支柱,公司的電力業務在2025年上半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失速”。公司在財報中直言,業績下滑的首要原因即“公司受外部環境變化的不利影響,電力產品的銷售收入較同期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
這直指國家電網與南方電網的雙重“禁令”。2024年,鼎信通訊因存在涉嫌違規情形,先是被國家電網啟動招標采購“熔斷機制”,后又被南方電網采取市場禁入處理措施,處理期限長達15個月。
兩大核心客戶的“拉黑”,對高度依賴電網招標的鼎信通訊而言無疑是沉重一擊。據測算,這兩起事件預計將在未來三年內合計導致公司營業收入減少超過40億元。
在此背景下,鼎信通訊被迫加速戰略轉型。公司在半年報中提出,正從“設備供應商逐漸向解決方案供應商轉變”,轉向“利用技術優勢向行業提供設計方案和關鍵部件/組件,構建行業銷售生態”。
這標志著公司試圖擺脫對單一招標市場的依賴,轉向更為多元化的業務模式。然而,轉型之路充滿挑戰。
鼎信通訊表示,新模式下的產品認證備案和送檢流程較長,實現規模化銷售需要一定的過渡期,解決方案業務的增量尚不足以彌補中標訂單的丟失,存在營收整體下滑幅度大于年初預估的風險。
財報數據顯示,鼎信通訊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銳減50.99%,營業收入的降幅高于營業成本降幅,組件銷售溢價低于成品銷售溢價,組件生產環節的原材料成本剛性較強,公司整體毛利率下降。
也就是說,在“雙網禁令”的外部重壓與內部業務模式轉型的雙重挑戰下,鼎信通訊的電力業務正深陷困境。
在電力主業遭遇重挫的背景下,消防業務被鼎信通訊視為實現突圍的關鍵。然而,消防業務的“破局”之路同樣充滿荊棘。
傳統民用消防市場與房地產行業高度綁定。鼎信通訊在財報中明確指出,“消防產品受房地產行業下滑的市場環境影響,營業收入較同期出現下降”。公司進一步分析認為,傳統房地產開工數量和進度的下降,以及地方債導致的公共投資放緩,使得消防報警系統的需求大幅減少。民用消防市場從增量市場進入存量更新換代和維修保障的階段,短期內難以提供強勁的增長動力。
為擺脫對房地產市場的單一依賴,鼎信通訊正加速向工業消防領域轉型,并將其視為“第二增長曲線”。報告期內,公司完善了工業級火災報警系統、火焰探測系統、光纖測溫系統等多種產品,覆蓋石油化工、軌道交通、軍工等多個應用場景。
目前來看,這一戰略調整或已初見成效。公司在報告中披露,今年上半年,鼎信消防在非房地產市場的銷售份額首次超過了房地產市場,標志著其業務結構優化取得了階段性進展。同時,公司積極與百強總包建設單位及國央企地產公司達成合作,以鞏固市場份額。
盡管如此,新賽道的拓展尚未能形成對整體業績的有力支撐。財報顯示,主營消防業務的子公司“青島鼎信通訊消防安全有限公司”上半年營業收入為1.57億元,但凈利潤為-153.52萬元,仍處于虧損狀態。
這也表明,盡管工業消防領域前景廣闊,但市場開拓、品牌建立以及實現規模化盈利仍需時間。在電力主業短期難以恢復元氣的情況下,消防業務能否快速成長為新的業績支柱,對鼎信通訊的未來至關重要。
從未來看,兩大電網“拉黑”的解禁日期臨近。“今年10月份,南方電網(‘黑名單’預警)就要到期,明年2月份國網到期,但對于相關事項的影響我們不做預測。”8月26日上午,在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交流時,鼎信通訊相關人士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4年12月份的相關公告中進行交易風險提示時,鼎信通訊強調,國家電網“拉黑”和南方電網禁入會在2至3年內對公司的經營產生持續不利影響。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1813906894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