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8-22 23:54:27
漯河不是鄭州此輪考察的第一座城市。站位全國發展大局,河南明確要求鄭州都市圈建設提速、提質、提效。作為圈內“龍頭”城市,鄭州肩負帶領都市圈“出圈”的重任。據當地媒體統計,從今年7月初起,一個多月的時間內,鄭州已經先后與新鄉、開封、洛陽、平頂山、許昌、焦作等周邊8地交流互動。
每經記者|楊歡 每經編輯|劉艷美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558245
據漯河日報消息,近日,鄭州市委副書記、市長莊建球率考察團來漯,圍繞鄭州都市圈協同發展進行考察交流。漯河市委副書記、市長黃鈁等陪同。考察團先后到中國食品名城品牌館、中原食品實驗室、河南安邁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進行考察,對漯河持之以恒做大做強食品產業、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以一流創新平臺賦能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和取得的一系列成果表示贊賞。
雙方在交流中表示,將以此次考察為契機,按照河南省委十一屆九次全會和省政府鄭州都市圈建設工作推進會議部署要求,進一步加強溝通對接,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推動鄭州都市圈建設邁向更高水平,為奮力譜寫中原大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提供強有力支撐。
解讀:作為第10個獲批的國家級都市圈,鄭州都市圈處于我國“兩橫三縱”城鎮化戰略格局中陸橋通道、京廣通道交會處。在國家已批復的17個都市圈中,鄭州都市圈范圍居第7位,常住人口數量居第4位,經濟總量居第10位。
產業是都市圈發展的“根基”,僅以中部地區為例,當前武漢都市圈重點打造光電子信息、生命健康等產業集群;合肥都市圈全力建設新型顯示、智能電動汽車等產業集群;長株潭都市圈則是瞄準工程機械、軌道交通等產業集群……
鄭州都市圈的發力點在哪?《鄭州都市圈產業協同發展規劃》中明確,到2027年,鄭州都市圈在高端裝備、綠色食品、新材料等優勢領域培育形成2~3個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以此次考察來看,重點正是放在食品產業。
要知道,全國有超60%的速凍食品產自鄭州,方便面市占率超20%,棗制品規模全國居首,還坐擁三全、思念、蜜雪冰城等國民品牌。漯河有7000多家食品企業,食品產業規模超2500億元,也孕育了雙匯、衛龍等一批知名企業。
鄭漯現代食品產業帶是鄭州都市圈8條重要產業帶之一。按照當時的設想,要以京廣線為主軸,串聯新鄉、鄭州、許昌、漯河等沿線城市,重點依托新鄭經濟技術開發區、臨潁經濟技術開發區、漯河經濟技術開發區等載體,打造“三鏈同構、農食融合”的現代食品產業帶。
需要指出的是,漯河不是鄭州此輪考察的第一座城市。站位全國發展大局,河南明確要求鄭州都市圈建設提速、提質、提效。作為圈內“龍頭”城市,鄭州肩負帶領都市圈“出圈”的重任。據當地媒體統計,從今年7月初起,一個多月的時間內,鄭州已經先后與新鄉、開封、洛陽、平頂山、許昌、焦作等周邊8地交流互動。
在此之前,河南省政府召開鄭州都市圈建設工作推進會議,明確鄭州都市圈的“強引擎”作用,要加快建設分工協作、優勢互補的現代化產業都市圈,做強先進制造業集群,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構建梯次分布、鏈式配套的產業格局。
昆明打造南亞東南亞入境消費第一城
昆明·南亞東南亞入境消費第一城全球首發大會日前在昆明召開。會上成立南亞東南亞跨境消費聯盟,首發“KUNMING PASS一卡通”及《春城消費指南(精華版)》,并為“離境退稅消費示范商圈”“離境退稅試點商店”授牌。大會旨在整合多方資源,深化南亞東南亞區域在跨境消費領域的協作,助力昆明建設成為南亞東南亞入境消費第一城。
杭州將推出甜蜜經濟消費券
杭州發布消息,近日,杭州市將推出甜蜜經濟消費券,為登記結婚的新人送上一份禮物。發放對象為從8月28日開始,到杭州市、區(縣市)兩級婚姻登記處登記結婚的新人。發放時間為2025年8月28日—12月31日。每對新人可領取總額為1000元的消費券,即:滿2000元減100元(10張)。
江蘇自貿試驗區生物醫藥全產業鏈開放創新發展方案獲批
8月21日消息,國務院日前批復,原則同意《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生物醫藥全產業鏈開放創新發展方案》。批復提到,《方案》以高水平開放為引領、以制度創新為核心,開展首創性、集成式探索,推動生物醫藥全產業鏈集成創新發展,將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打造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生物醫藥產業集聚地、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生物醫藥創新發展高地。
浙江國資平臺發布三大百億基金
8月22日,以“聚勢創新浙江共筑產業生態”為主題的產業投資生態建設大會在杭州召開。會上,三大百億基金集群集中亮相,分別服務于浙江科技創新新質生產力、國有企業產業結構優化調整、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旨在以資本賦能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未來產業前瞻布局,助力創新浙江建設,為構建具有浙江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蓄勢賦能。
國家外匯管理局:在16省市開展綠色外債業務試點
日前,國家外匯管理局決定,在上海、北京、天津、河北、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山東、湖北、廣東、四川、寧波、廈門、青島、深圳等16省市開展綠色外債業務試點,鼓勵非金融企業將跨境融資資金用于綠色或低碳轉型項目。
試點政策主要針對境內非金融企業從非居民融入本、外幣資金且專項用于支持符合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相關規定條件的綠色或低碳轉型項目,允許這類項目更少占用企業全口徑跨境融資風險加權余額,從而擴大投資綠色發展或低碳轉型項目企業的跨境融資規模上限,同時相關外債登記由銀行直接辦理,提升綠色外債業務辦理便利化水平,有利于吸引全球金融資源向我國綠色低碳發展等領域有序聚集。
前7月汽車產量“成績單”,安徽廣東重慶居前三
中汽協會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25年1至7月,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雙超820萬輛,市場滲透率進一步提升至45%。《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的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這一目標已提前超額完成。

具體到各省份來看,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工業生產數據,截至7月底,安徽汽車產量以175.57萬輛居首、廣東和重慶分別以152.22萬輛、142.42萬輛居于第二、三位。從新能源汽車產量來看,同期安徽以85.53萬輛繼續位居榜首,江蘇也已突破80萬輛,以81.06萬輛的成績居于第二,陜西74.35萬輛位居第三。
2025年《財富》中國科技50強榜單出爐
美國《財富》雜志中文網21日公布2025年“《財富》中國科技50強”榜單,其中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DeepSeek(深度求索)、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列該榜單前三。

除上述三家公司,登上“《財富》中國科技50強”榜單前十的還有中國種子集團有限公司、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宇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疆創新。
根據上榜企業注冊地統計,廣東共有14家企業上榜,占28%。從城市分布來看,在粵上榜企業主要集中在深圳和廣州。其中,深圳有9家企業上榜,廣州有3家企業上榜,此外,惠州、中山各有1家企業上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