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8-21 21:47:16
8月20日晚間,牧原股份(SZ002714,以下或稱牧原)披露2025年半年度報告,上半年業績表現堪稱亮眼。報告顯示,公司得益于降本增效策略,為在豬周期波動中保持穩定盈利奠定了堅實基礎。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764.63億元,同比增加34.46%;凈利潤107.90億元,同比增加952.92%;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173.5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2.13%。
在這份耀眼的財報背后,牧原股份的戰略布局更引人注目。公司明確表示海外發行資金主要用于拓展全球商業版圖及研發投入,加快國際化進程的意圖十分明顯。

積極響應國家政策 主動調整產能結構
近期,國家對于各行業的發展有著新的政策指引。在養豬行業,鼓勵企業合理調整產能,避免過度競爭與資源浪費。牧原股份積極響應政策,在成本攻堅的同時積極響應減產號召,主動調整產能結構,平衡市場供需。
截至2025年7月,牧原股份能繁母豬存欄量從峰值的362.1萬頭減少至343萬頭,并計劃年底進一步降至330萬頭,累計調減32萬頭,相當于減少900萬頭肥豬供給。
牧原股份這一舉措與農業農村部的導向高度契合——全國需調減約100萬頭能繁母豬,將總量穩定在3950萬頭左右。牧原股份致力成為行業內響應政策的“三好模范生”,合理優化資源配置,避免陷入國內養豬行業的產能過剩與價格競爭之中。
布局海外市場 東南亞成重點
在國內積極反內卷的同時,牧原股份開啟了國外市場的新征程,而東南亞市場成為其布局的重點區域。
東南亞地區,尤其是越南,豬肉需求旺盛。越南豬肉產量占牲畜肉類總產量的60%左右,每年生豬需求約為4500-5000萬頭規模,豬肉消費量排名全球前五。但當前東南亞地區,包括越南,受到非洲豬瘟困擾,豬價在高位運行,迫切需要外力破局。
牧原在東南亞布局,一方面,這是積極響應國家鼓勵企業“走出去”,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政策號召;另一方面,也是瞄準東南亞地區的痛點難點,通過輸出國內優秀養殖經驗,提高當地養殖水平,讓當地消費者吃上物美價廉的豬肉。
去年,牧原已通過技術輸出方式開啟出海之旅。2024年9月,牧原與越南農業公司BAF達成戰略合作,為其提供豬場設計、生物安全等技術服務;在2025年3月,牧原在越南胡志明市設立全資子公司“越南牧原有限公司”,深化國際化布局。
先進生產力輸出 助力海外生豬市場
牧原股份憑借在國內積累的先進技術,如樓房養豬技術、智能巡檢機器人、4層空氣過濾系統等,能夠有效幫助當地提升養殖水平,增加生豬出欄量,保障當地民生,穩定豬肉價格。這不僅體現了中國先進生產力的輸出,也為牧原股份自身開拓了新的市場空間。
隨著牧原在海外市場布局的不斷深入,尤其是在東南亞市場逐步站穩腳跟并擴大規模,其發展空間極為廣闊。
高分紅回報股東 降本增效提升經營質量
在海外市場闊步前行的同時,牧原股份高度重視股東回報。
2025年上半年,牧原股份分紅金額達50.02億元,占公司2025年半年度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的47.50%,創歷年新高,且未來高分紅將成為常態。
在國內市場,牧原股份將降本增效作為提升經營質量的關鍵抓手,從養殖全鏈條入手優化運營效率,同時通過構建產業互聯平臺,2025年上半年牧原股份為行業提供800多萬頭仔豬,帶動養殖戶專業化,推動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
從牧原股份自身發展角度來看,海外版圖是其保持持續盈利與創新探索的關鍵之舉。對于股東而言,積極開拓海外市場,是抓住全球市場機遇的表現。通過將在國內積累的成本管控能力、環保治理能力、先進養殖技術等優勢復制到海外,能夠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維持自身成長性,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
從企業精神層面,這也是牧原始終保持創業精神與開拓精神的生動寫照。在全球生豬養殖行業仍有較大發展空間的背景下,牧原股份積極“走出去”,展現了其作為行業龍頭的進取姿態。
牧原股份在海外的成功,也將進一步凸顯中國養殖行業的領先性,提升中國養殖企業在全球的地位,為中國農業技術與企業實力在國際舞臺上贏得更多的認可與尊重。 文/李十一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