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滬指連創新高,超七成寬基ETF未收復2021年“失地”,為何跟蹤同一指數的基金業績竟可差出20個百分點?

2025-08-21 21:24:22

 每經記者|李蕾    每經編輯|葉峰    

近日A股屢創新高。在打破近十年高點后,上證綜指繼續高歌猛進,8月20日收于3766.21點,8月21日早間繼續上漲0.35%報3779.52點。此外,A股的其他主要指數如深證成指、創業板指、滬深300、科創50等也持續上揚,可謂氣勢如虹。

那么問題來了,都知道寬基ETF是跟蹤某一項寬基指數的產品,而這些指數上一輪高點無疑是2021年2月18日,例如上證綜指這一天達到3731.69點的階段高點,滬深300指數也在這一天觸及歷史最高的5930.91點等。那跟蹤這些指數的ETF,是否已經達到甚至超越了2021年的高點?

為了用事實和數據說話,我們做了一個詳盡的統計,精確反映這兩個重要時間點ETF的價格與凈值對比情況。結果顯示,雖然A股屢創新高,但沒有達到2021年高點的ETF占比卻超過四分之三,創新高的產品僅有不足四分之一。也就是說,大部分產品尚未收復當年的“失地”,沒能跟上當前指數的新高步伐。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現象也值得關注。比如跟蹤同一指數的產品表現卻有很大差別,背后除了有成立時間的區別,還與基金管理人跟蹤策略的精細化執行能力、基金費率、跟蹤方法等都緊密相關。厘清這些問題,對于推動行業發展和保護投資人權益都有裨益。

A股創十年新高,但大部分寬基ETF尚未收復2021年“失地”

最近,大家一定被A股創十年新高的消息刷屏了。自8月18日滬指突破近10年高點后,這幾天上證綜指可謂“芝麻開花節節高”。8月20日收于3766.21點再創新高,8月21日盤中更是一度攀升至3787.98點。

另外,A股幾大主要指數近期表現也十分強勢,多項指數達到近幾年來的新高,并且在從4月8日開始的本輪上漲中收獲了可觀的累計漲幅。

那么,作為基金市場最炙手可熱的寬基ETF產品,在這一輪上漲中表現如何?是否已經超越了2021年的高點?我們做了一個統計。

若以場內價格為統計口徑,那么在2021年2月18日(含)之前上市的寬基ETF一共有97只,跟蹤的主要指數和產品數量如下:

由此可見,這些ETF里跟蹤中證500指數和滬深300指數的最多,其次則是跟蹤創業板指的ETF,都超過10只;跟蹤上證50、深證100、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科創50的產品也不在少數;此外,對于上證綜指和深證成指這兩只滬深兩市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指數,也各有ETF在跟隨,這些都是第一代的旗艦寬基產品。

當然,也有不少指數這個時候還沒有ETF產品跟蹤,畢竟這兩年才是ETF集中成立的時候,因此這些產品不在我們的討論范疇內。

至于有業績的產品,與2021年初的高點相比表現如何?先說總體結論:截至8月20日,無論是從價格還是基金凈值來看,超過75%的寬基ETF都還沒有回到2021年2月的水平,尚未收復“失地”。

而在剩下四分之一創新高的產品中,又以跟蹤上證綜指和中證500指數的產品為主。其他主要指數在這段時間的表現如何?跟蹤它們的ETF價格又與高點有多大差距?我們接著看。

大多數指數尚未回到2021年高點,但跟蹤ETF普遍跑贏指數

如果將8月20日的指數點位與2021年2月18日當天的高點做對比,那么A股多數指數尚未回到幾年前的水平,并且存在明顯差距。

隨手舉幾個例子:上證50指數與2021年2月18日高點相比,還差30.71%;滬深300相差27.97%,深證成指相差26.80%,創業板指相差24.97%,科創50相差21.62%等。

我們從跟蹤這些指數的ETF中選出比較有代表性的一只,它或是成立時間最早的,或是產品規模最大的,把其8月20日的最高價格與2021年2月18日最高價也做了一個對比,結果如下(數據來自Wind,采用前復權價格,下同):

從這份統計可以看出,這些ETF產品在兩個關鍵時間點的表現全都強于跟蹤的指數。例如,中證800指數8月20日的最高價距離2021年2月高點還差22.14%,但匯添富中證800ETF的差距則僅有11.85%;同樣地,深證成指距離2021年高點還有26.80%,但大成深證成份ETF的相差率僅為15.43%。

如果用基金凈值來做比較,結果也是一樣。我們依然選取上述指數,以及跟蹤的代表ETF產品,比較2021年2月18日~2025年8月20日期間,基金單位復權凈值增長率和其業績比較基準的增長率,得到的結果是這樣的:

由此可見,從基金凈值角度,這些頭部ETF雖然大部分也仍然沒有回到2021年高點的水平,但其增長率全部都跑贏了業績比較基準,部分產品更是明顯超越基準,交出了一張穩健的答卷。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被動指數基金的重要代表,ETF的核心目標是跟蹤基準而非跑贏。正如有頭部公募人士對每經記者所分析的,跑贏更多是細節管理和規則差異的體現。

“盡管各類ETF都致力于精準跟蹤標的指數,但指數和指數型產品畢竟還是兩碼事。從本質來看,指數是基于統計邏輯構建的樣本組合,它僅作為一種參考基準存在,無法直接在市場中進行交易,其漲跌幅完全是通過計算公式推導得出的結果。而ETF是對指數樣本組合的實際落地,能交易,漲跌幅還會受到成本、供求、流動性等因素的影響。所以ETF和指數的收益回報一般不會完全一致,有誤差屬于正常現象。”

跟蹤同一指數,ETF業績表現為何差距顯著?

每經記者還注意到,同樣是跟蹤某一個指數的產品,在相同的時間區間內,業績表現也有可能出現比較明顯的差距。

我們以ETF跟蹤最多的中證500指數和滬深300指數為例,以場內價格為統計口徑,來看看對比:

這個對比可以說是非常直觀了。同樣是跟蹤中證500指數,鵬華基金旗下的中證500ETF鵬華8月20日的最高價與2021年高點相比增長了22.84%,華泰柏瑞旗下的中證500ETF華泰柏瑞也上漲了20.66%,此外還有6只產品漲幅超過10%。

但相比之下,同樣是在這個區間,有產品的回報尚不足5%,頭尾相比可以差出20個百分點。比如,中銀證券管理的中銀證券中證500ETF區間漲幅僅有3.73%,與排名靠前的產品差距明顯。

我們再以跟蹤滬深300指數的ETF為例,8月20日該指數與2021年高點的差距為27.97%,那么相關基金的表現如何呢?

雖然所有跟蹤滬深300指數的ETF都沒有創下新高,但從對比可以看出,有的產品與2021年高點相差10%左右,而有的卻相差超過20%乃至25%。例如,方正富邦基金旗下的方正富邦滬深300ETF,與2021年高點相比下跌10.21%,民生加銀300ETF也下跌13.68%,而興業滬深300ETF則下跌了25.49%之多。

作為跟蹤指數的被動指數產品來說,這樣的差距不可小視。

一位來自華南公募的研究人員對每經記者表示,從ETF的長期收益來看,費率可能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興業滬深300ETF的管理費率為0.50%、托管費率0.10%,相比之下民生加銀300ETF的管理費率僅有0.15%、托管費率0.05%,長期下來對基金收益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跟蹤方法與規模效應的影響,也會導致跟蹤同一指數的ETF業績出現差異。該人士指出,對于成分股數量較少的指數,ETF多采用完全復制法以精準跟蹤,但規模較小的產品可能因操作限制導致持倉權重偏離;而成分股數量多的指數常依賴抽樣復制法,通過量化模型選取樣本股并控制行業、風格偏離,抽樣邏輯的差異會直接造成跟蹤效果分化。除此之外,當市場波動時,買賣時機選擇和交易成本的差異也會直接對基金凈值產生影響。

“所以投資者在購買ETF產品前,還是要綜合考慮費率、規模、跟蹤誤差等等因素的影響,否則長期下來收益的差異可能會很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