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1 15:54:04
每經記者|王海慜 李娜 每經編輯|趙云
雖然上市不到一年,但目前中證A500ETF內部的“吊車尾”陣營規模已超過滬深300ETF。
其中,申萬菱信中證A500ETF的規模在半年內快速縮水,逼近5000萬元警戒線。基金公司最近緊急發行6億元聯接基金。
即便中證A500ETF還不具備像滬深300ETF那樣的“吸金能力”,但對于這類潛力單品,有實力的基金公司通常會提前備足“糧草”,以迎接風口的到來。據業內反饋,“現在幾家頭部基金公司每年花在旗下中證A500ETF做市商的費用可能高達幾個億。”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8月18日,申萬菱信中證A500ETF的規模只有0.551億元,逼近5000萬元警戒線,同時也是前三輪中證A500ETF系列中規模最小的一只。
該產品成立于2025年1月22日,2月7日起正式上市交易,是一只被動跟蹤中證A500指數的股票型指數基金,采用完全復制法構建投資組合。
公開資料顯示,該基金初始發行規模為4.75億元。這意味著,申萬菱信中證A500ETF自上市以來,該基金的規模縮水了87.72%。從份額上看,該基金首發規模為4.745億份,截至8月18日降至約4855.48萬份。

申萬菱信中證A500ETF份額和規模變化趨勢 截圖自:Choice數據(截至8月18日)
隨著警戒線越來越近,申萬菱信基金選擇了ETF聯接基金這一方式“救急”。根據基金招募說明書,若連續60個工作日,基金資產凈值仍低于5000萬元人民幣,基金管理人需在10個工作日內向中國證監會報告并提出解決方案。公開資料顯示,申萬菱信基金旗下申萬菱信中證A500ETF聯接基金于8月1日發售,并于8月18日成立,首發募集規模為6.17億元。
事實上,ETF聯接基金作為ETF的場外分身,也是ETF規模的助推器。聯接基金的進場也將幫助申萬菱信中證A500ETF暫時擺脫預警線,其規模也有望從最后一名上升至倒數第六的位置。
某基金公司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申萬菱信中證A500ETF規模縮水反映的是這個品種的共性問題,“大部分中證A500ETF規模都在下降,這個指數及其相關系列產品沒有發展起來。”
“一般來講,每一個ETF都會配一個聯接基金,這是市場上的標準動作,所以它(申萬菱信)發這個聯接基金也是正常的,預計短期內申萬菱信中證A500ETF不會清盤。”
“但如果6個多億的發行規模也是‘幫忙資金’很多的話,放開贖回后可能出現大量贖回;如果幾個月后聯接基金規模也掉到5000萬以下的話,就要清盤了。這個A500ETF也會面臨清盤。當然,觀察的時間可能會比較長。”該負責人進一步指出。
在主流寬基指數中,中證A500是最年輕的一支。2024年三季度末,中證A500指數發布,彼時多家基金公司密集發行中證A500ETF及相關產品。
據Wind數據, 截至8月18日,跟蹤中證A500指數的ETF產品數量達到32只,規模到1816.6億元,比年初下降了26%。規模排名前四的產品合計占比達40%,顯示各家管理人之間尚未拉開明顯差距。
從規模的分布來看,當前中證A500ETF內部分化程度已甚于滬深300ETF。雖然目前頭部中證A500ETF品種的集中度還不及后者,但尾部的數量已經超越。
截至8月18日,共有申萬菱信中證A500ETF、永贏中證A500ETF、浦銀安盛中證A500ETF、興業中證A500ETF、融通中證A500ETF等5只A500ETF的規模不足2億,這幾只ETF最新規模都較發行規模大幅縮水。相比之下,截至8月18日,完全復制滬深300指數且規模不足2億的滬深300ETF總共只有4只。
目前不少中證A500ETF的前十大持有人中券商扎堆。例如,截至去年末,國泰中證A500ETF的前十大持有人里現身多家券商,包括華泰證券、申萬宏源、中金公司、中信證券、方正證券等。這些券商究竟扮演著什么角色?
據了解,券商持有ETF有兩類目的:第一類,與其他持有人相同,券商會基于投資目的持有ETF,例如券商資管產品、券商自營等;第二類,券商作為金融中介機構,也能夠提供其他服務,例如做市等,進而存在持有ETF的需求。根據國泰中證A500ETF的公告,華泰證券、申萬宏源、中金公司、中信證券、方正證券均是該ETF的做市商。

8月11日申萬菱信中證A500ETF的成交明細,顯示出交易間隔明顯較長
做市商的多少會直接影響到交易體驗。據了解,近年來,各大基金公司對做市商也愈發重視。比如近期日常盤中,申萬菱信中證A500ETF等規模偏小的品種買賣價差不連續、交易間隔長的情況多有發生。相比之下,規模排名領先的中證A500ETF成交明顯更為流暢。

各中證A500ETF規模及做市商數量
ETF做市商數量的多少和規模總體成正比。某券商相關業務人士向記者指出,對于像中證A500ETF這樣的寬基ETF品種,要實現其正常運轉并有效保障市場流動性和穩定性,需要至少5家左右的做市商。然而,目前各個中證A500ETF的做市商數量差距較大。
截至8月18日,規模排名前5名的中證A500ETF的做市商數量均值為19.6家,相比之下,規模排名后5名的中證A500ETF的做市商數量均值僅為3.8家。
業內認為,未來中證A500ETF也可能會出現類似滬深300ETF這樣的強者恒強格局(目前,華泰柏瑞滬深300ETF等4只頭部滬深300ETF合計規模占比超過了95%),所以對于頭部基金公司而言,必須要提前布局。
據業內反饋,去年末以來,一些基金公司投入在A500ETF做市上的費用趨于增長。某頭部基金公司相關負責人日前向記者介紹,“現在幾家頭部基金公司每年花在旗下中證A500ETF做市商的費用可能高達幾個億。”
為“挽救”旗下A500ETF,申萬菱信為何沒有增加做市商數量,而是選擇發聯接基金的模式?
在部分基金公司投研人士看來,背后也有成本的考慮。
滬上某基金公司資深投研人士指出,對以前沒有發行ETF的基金公司而言,發行中證A500ETF的成本是比較高的,前期系統、設備的投入和人力成本都要計算在內。對于已經發行過很多ETF產品的公司而言,固定資產的邊際成本就很低了。
此外,營銷成本也不容忽視。“現在ETF都是一批一批的發,這樣抬高了營銷費用。以前大家需要做的就是科普相應的指數等基本知識,現在不僅要科普,還要告訴投資者為什么要買我們家的產品,我們的優勢到底在哪里。”北京某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然而在費改之后,如今ETF的收入較此前大幅減少。某大型基金公司的投資人士也坦言:“就各類型ETF而言,中證A500ETF的盈虧平衡的門檻是最高的,做市商的費用也是最貴的。A500相關ETF在做市商合作方面的難度較之前有所增加,主要因為市場競爭加劇和優質做市商資源緊張。”
不過,像滬深300ETF這種市場比較認可的指數,只要規模足夠大,也不需要那么多做市商。
時至今日,中證A500相關ETF的市場格局已經開始呈現一定頭部效應,未來少數幾只規模較大的ETF可能占據主導地位。這一趨勢一旦形成,由于品牌效應、流動性優勢及豐富的營銷資源,使得先發的ETF更容易吸引和保持投資者的關注和資金流入。而發展滯后的ETF即使增加做市投入,成效可能也不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