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 2025-08-16 19:41:53
盛夏八月,拂過耳邊的風都帶著躁動的氣息,炙熱的陽光從頭頂傾瀉而下。此時,來到位于綿陽梓潼縣觀義鎮的池塘村,駛進一條鄉間小道中,只見在圍墻圍出的空地中,一塊刻著“關基井”的石碑在藍天白云間靜靜矗立。當微風吹過圍墻外樹木發出“沙沙”的聲響,似在訴說此地曾歷經的一段崢嶸歲月,和那些令人難以忘卻的往事。

刻著“關基井”的碑石
空曠的山野中,中國第一口超7000米的超深井——關基井,就在這里度過了近半個世紀的光陰。細細觀看,亮黃色鐵架上的斑駁銹跡,四周陳列的珍貴黑白老照片,都讓來訪此地的觀眾,眼前不由自主地浮現出數十年前的場景:那是1974年12月17日,朔風呼號中,高聳的井架在山梁上立了起來,鉆頭開始一寸一寸地向地層下挺進……
歲月流轉后,整整半個世紀彈指一揮間。如今,正在四川如火如荼進行的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中,關基井被列入新發現的不可移動文物點,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就在暑熱未退之時,封面新聞記者專訪到了西南油氣田公司川西北氣礦黨群工作部的張麗耘,她生動的講述,將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背后所蘊含的崢嶸往事和不朽精神徐徐道來。

關基井
中國第一口超7000米超深井
歷經三年的關基井創下10項紀錄
“關基井,全稱為‘四川盆地梓潼老關廟構造基準井’。它的故事,要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說起。”說起那段歲月,張麗耘的語氣中帶了些難以抑制的激動和興奮。彼時,國際形勢動蕩不安,美蘇爭霸愈演愈烈,這兩個當時的超級大國,在各個領域展開了比拼和競賽。而在能源與科技領域,鉆探超深井成為大國實力角逐的新戰場。“20世紀70年代,只有美國和蘇聯能夠鉆出超7000米的超深井。”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關基井的誕生就格外具有意義。
可鉆探超深井絕非坦途,它需要多項科技的強力支撐。經過專家團隊反復測繪、深入分析論證與多次研判會商,他們將目光投向了四川盆地,得天獨厚的地質條件,讓這里成了鉆探超深井的理想區域。“最終,選定在四川綿陽梓潼縣觀義鎮池塘村3組,開啟中國第一口超7000米超深井——關基井的鉆探征程。”
1974年12月17日,那是對于7001鉆井隊來說終生難忘的日子。朔風呼號中,鉆頭開始一寸一寸地向地層下挺進,一鉆就是3年。而7001鉆井隊,就是擔任鉆井任務的團隊。當時來自全國各地的100多位隊員齊聚在此,組成了一支鉆井先鋒隊。無論酷暑隆冬、風吹雨打,他們猶如大樹一般深深扎根在這片土地,夜以繼日地開啟探索和實踐。

當年關基井鉆井現場全貌
終于,在1977年12月4日,歷經一千多個日夜后,關基井順利完鉆,井深達7175米。“關基井的順利完鉆,使中國成了當時世界上第四個能鉆7000米以上超深井的國家,并保持亞洲第一深井紀錄長達25年。”不僅于此,關基井創造了中國鉆井深度最深、地層壓力最高等10項紀錄,還榮獲了“全國科學大會獎”“四川省科學技術一等獎”等榮譽。
同時,關基井更是一口名副其實的“爭氣井”。在關基井所創下的紀錄,革新鉆井工藝技術,和助力油氣地質研究等價值之外,它帶給國人的是精神層面上的力量。“它打破了國外對我們的技術壟斷,也彰顯了中國在超深井領域的技術實力,極大增強了我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時至今日,關基井仍是當代石油人的精神坐標,也將這種精神深刻銘記,并生生不息地傳承下去。
暴雨夜中的人力搶險
“爭氣井”背后的7001鉆井隊
從1974年12月17日開鉆,到1977年12月4日完鉆,井深達到7175米。在四川盆地的深山田野中,7001鉆井隊的隊員,與清風朗月為伴,在這里度過了一千多個日夜。這段長達三年的歲月,他們戰天斗地,在這方天地中將中國工業發展史的壯麗篇章書寫,期間也涌現出了許多刻骨銘心的故事。
西南油氣田公司川西北氣礦的退休職工劉漢賢,如今已是耄耋之年。將時光倒轉到50年前,年富力強的他正是當時鉆井隊的隊長。他至今記得為了鉆出“爭氣井”,隊員們冒著生命危險在雨夜中進行人力搶險。

7001鉆井隊干部職工分析井下鉆頭使用情況
據劉漢賢口述,那是1976年7月的一個深夜,突如其來的風災席卷井場,當時正是鉆井的關鍵時期。風雨交加中,井場一片漆黑,井場機房房頂全部被揭開,鉆具還在井里。為了防止卡鉆,大家紛紛帶上各種工具,跑上鉆臺,喊著號子,冒雨扳動鉆桿進行人工開鉆,最終化解了險情。
“當時下著暴雨,卻沒有一個人叫苦叫累。隊員們內心深處堅強的意志,匯聚成了無往不勝的力量,讓我非常感動。”張麗耘仍能回憶起聽到這段故事時的震撼。在關基井建設期間,鉆井隊秉持著保障生活、服務生產的理念,在全力推進鉆探工作的同時,組織部分人員開展農副業生產。“他們開辟小農場,種植玉米、小麥、水稻等農作物,還飼養了數十頭生豬呢。”
被列入“四普”新發現
繼續在當下書寫故事
在盛夏時節,走進池塘村的田野間,在寫著“關基井”的石碑下,這口“爭氣井”的井口仍完好無損地屹立在此,來到此處的觀眾都不免駐足凝視。在2023年,關基井被授予“中國石油工業遺產”稱號,細看關基井的周圍,已不再是當年貧瘠的景象。

關基井
據悉,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自2023年底啟動后,梓潼文物部門經過現場普查,將關基井作為新增文物點予以普查登記。在2024年初,西南油氣田公司川西北氣礦也對關基井進行了文化升級打造。又在同年5月至11月,鎮政府對進站道路路面進行拓寬及硬化提升,并結合梓潼紅色文化,對周圍環境進行了整體打造提升。如今,深化關基井文化脈絡的梳理凝練和活化利用等相關工作正在持續開展中。2025年5月,關基井被列為梓潼縣第四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這幾年,我們前后開展了兩次關基井歷史物品征集活動,公開征集當時的‘三老’物品(老物件、老照片、老史料)。在這過程中,也征集到不少照片和物件。”同時,細看小院內的圍墻上,陳列20余幅老照片,將當時的場景生動展出。現場更通過“文字解說+歷史照片+視覺展示”的形式,全面呈現關基井的奮斗歷程和光輝篇章。

如今關基井旁的老照片
如今,關基井也被納入了綿陽市梓潼縣紅色旅游路線。在青山綠野間,作為中國工業發展史上一座不朽的豐碑,關基井的故事被書寫在半個世紀前的艱苦奮斗中,被書寫在當代石油人的精神傳承中,也將被書寫在未來的不朽篇章中。
圖據受訪者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