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智能網聯汽車監管加強!OTA升級需報備, 專家:行業正逐步走向成熟

每日經濟新聞 2025-08-14 17:08:43

2025年8月13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意見稿》,對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的召回、生產一致性監督管理與規范宣傳提出嚴格要求。標普全球汽車分析師李凡妮表示,車企OTA升級策略已轉向穩健,新規標志著行業走向成熟。蔚來、特斯拉等車企正積極調整策略以適應新監管要求。《意見稿》雖短期內給企業帶來合規壓力,但長期來看將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推動技術升級與產業升級。

 每經記者|劉曦    每經編輯|裴健如

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站8月14日消息,《市場監管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加強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品召回、生產一致性監督管理與規范宣傳的通知(征求意見稿)》(下稱《意見稿》)于8月13日發布,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其中,對于智能輔助駕駛多方面進行了嚴格要求,包括輔助駕駛不能當自動駕駛進行宣傳、未經備案OTA不得升級等。

圖片來源: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網

針對《意見稿》的發布,標普全球汽車供應鏈與技術首席分析師李凡妮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車企的OTA升級策略已從快速迭代轉向更加穩健的節奏。2024年下半年,部分車企還能保持每兩周一次的軟件版本升級頻率,但到2025年上半年,行業整體升級頻次明顯放緩。這一變化反映了車企在軟件管理上的規范化趨勢。

“如今車企在每次OTA升級后,不僅需要整合軟件版本,還需向監管機構提交完整的軟件包和功能說明,以確保合規性。這標志著行業正逐步走向成熟。”李凡妮認為。

智駕使用說明需清晰展示,OTA不得隨意升級

今年4月,工信部率先發布公告,要求車企嚴格測試驗證組合駕駛輔助系統并明確功能邊界,為行業規范化發展奠定基礎。《意見稿》則進一步細化了監管要求,標志著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管理進入新階段。

根據記者觀察,《意見稿》對智能網聯汽車的管理提出了多項具體要求。例如,在安全提示與使用說明方面,要求企業在車輛App、車載信息交互系統顯著位置及用戶手冊中,清晰展示組合駕駛輔助系統的安全提示和使用說明;在駕駛員監測方面,要求開發安全優先的相關功能,密切監測駕駛員狀態,并采取分級警示措施;在宣傳規范上,嚴禁虛假、夸大宣傳,要求如實告知駕駛自動化等級等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意見稿》對OTA升級管理也作出了明確規定,要求企業嚴格執行OTA升級分類管理,未經備案不得開展升級,不得推送未充分測試的軟件版本,不得通過OTA隱瞞缺陷。

事實上,在智能化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OTA升級頻率已成為車企比拼智能化的重要指標。據OTA頭部供應商艾拉比統計,“月月OTA”甚至“周周OTA”正成為行業新常態,僅2024年上半年,就有74個汽車品牌累計推送了290個升級版本,覆蓋車型超過350款。與此同時,S&P Global Mobility(標普全球汽車)預測數據顯示,到2030年全球車聯網滲透率將達85%,其中超過95%的聯網新車都將具備OTA能力。

針對《意見稿》對車企OTA的最新要求,李凡妮分析認為,從長期來看,這種規范化發展對行業是健康的。車企通過與OTA廠商或合作伙伴規范整個軟件升級流程,既能保障產品質量,又能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升級體驗。當軟件版本發布后新增座艙應用等功能時,持續的優化升級可以提升消費者對品牌的粘性和忠誠度。

圖片來源:特斯拉App

從各車企對《意見稿》的反饋來看,各企業正在積極調整策略以適應新的監管要求。蔚來汽車官方客服回應稱:“關于最新政策對OTA升級的影響,我們會根據具體要求進行相應調整,任何更新安排將第一時間通過官方渠道向用戶通報。”特斯拉方面則表示:“目前我們的OTA升級服務仍按計劃穩步推進,公司相關團隊正在積極與主管部門溝通備案事宜,確保所有升級都符合法規要求。”

專家:短期帶來合規壓力,長期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指出,當前全球汽車產業智能化競爭已全面展開。我國在智能駕駛技術應用方面處于全球領先地位,L2級輔助駕駛滲透率突破50%,位居世界第一。同時,泊車輔助駕駛等新興技術在中高端車型的滲透率也超過20%,展現出強勁的技術發展勢頭。

進入2025年,智能駕駛領域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一方面,車企正加速推進智駕功能升級迭代,“智駕等于高價”的傳統市場認知正在被打破,行業普遍將2025年視為智駕技術普及的關鍵轉折點。但另一方面,用戶體驗問題日益凸顯,技術快速發展與用戶實際接受度之間出現明顯落差。

J.D.Power 2024中國汽車智能化體驗研究(TXI)報告揭示了當前智能駕駛技術應用中的突出問題。報告顯示,多數消費者在使用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功能時面臨雙重障礙:在認知層面,用戶對功能使用方法了解不足;在體驗層面,功能設計的易用性和穩定性問題嚴重影響了使用信心。具體而言,“不易理解/難以使用”和“不穩定/不準確”成為用戶反饋最集中的痛點。

針對這些問題,行業專家普遍認為,《意見稿》的發布具有重要意義。乘聯分會秘書長崔東樹分析指出,雖然《意見稿》對企業提出了嚴格要求,包括強化安全責任、規范技術驗證與宣傳等,短期內會給企業帶來合規壓力,但長期來看將推動算法、算力升級,促進技術成熟與行業高質量發展。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進一步補充表示,《意見稿》確實會提高車企的合規成本,特別是車企在技術研發、測試驗證等方面的投入將增加,這可能會給中小車企帶來較大競爭壓力。但從產業發展角度看,這種調整有利于淘汰落后產能,推動行業向更高質量、更安全的方向發展,最終實現產業升級。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OTA 車企 汽車 高質量發展 智能駕駛 智能化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