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3 20:00:27
每經記者|王海慜 每經編輯|趙云
經過一段時間的小步慢跑后,今日盤中,滬指正式突破去年“924”行情創下的階段高點3674點,并保持至收盤。與此同時,今日,兩市成交量也在近階段首次突破了2萬億大關,顯示市場熱度持續升溫。
那么,如何看待此次突破的意義?對比去年“924”,此輪行情呈現出怎樣的新特征?行情后續的演繹節奏是否將進一步加速?站在目前時點,應更加關注哪些行業,未來市場風格是否會有所轉向?
今天,多家券商的相關行業首席分析師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

截圖自:國金證券今日發出的海報

今年以來,滬深兩市單日成交金額變化 截圖自:Choice數據
8月13日大盤放量上漲,滬指正式突破去年“924”行情創下的階段高點——3674.4點,并創出2021年12月下旬以來的新高,逼進2021年創下的3700點一帶。
全天滬深兩市成交額突破2萬億元。截至目前,滬深兩市年內只有4個交易日,成交額突破2萬億元,除了今日外,其余3個交易日均出現在2月。不過,今日的成交量較去年“924”期間仍有差距。
對于此次突破前高,某頭部券商策略首席較為樂觀地指出:“自4月7日以來,我一直講沒有二次探底,中國股市會有新高。今天上證突破3674點,中國股市也不會止于此,7月份以來我在很多場合都講過。”
不同于“924”行情的快漲,今年6月以來,A股市場呈現出近年來不多見的連續穩步慢牛走勢。那么,推動市場持續穩步上漲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德邦證券研究所所長、首席經濟學家程強今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指出,近期行情強勢源于流動性+基本面+政策面的共振。
“一是流動性寬松充裕。2025年的流動性呈現出‘多路資金共振’的格局,近期滬指連續刷新年內高點,杠桿資金加速進場,兩融余額重返兩萬億大關,為2015年5月以來首次。以險資為代表的中長期資金正在加速入市,一季度權益投資余額增加3604億,同比增92%,為市場提供了穩定的‘長錢’支持。此外,全球流動性環境出現拐點預期,未來有望緩解新興市場的外部壓力。
二是基本面更加夯實。2025年上半年中國GDP同比增長預計達到5.3%,增速比2024年同期和全年均提升0.3個百分點。中觀上,A股市場處于盈利周期的底部區域,增收不增利有望迎來改善。庫存周期顯示當前處于'主動去庫存'向'被動去庫存'過渡,庫存連續3個月回落。高端裝備制造業率先進入復蘇周期,裝備制造業的8個行業中4個行業利潤實現增長。結構上,產業動能實現新舊轉換。隨著國家‘反內卷’持續深化,傳統行業正在經歷供需側的再平衡,而以AI、創新藥、高端制造為代表的新興產業,正迎來快速發展的機遇期。
三是政策托底力度顯著增強。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協同賦能高質量發展。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求要打好政策'組合拳',政策協同性顯著增強,2025年7月政治局會議提出要落實落細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充分釋放政策效應。”
華福證券研究所策略首席分析師周浦寒則表示:“流動性是行情的重要助推因素之一,兩融余額再度突破2萬億元關口,創下十年來新高。此外,‘反內卷’預期也是重要支持,‘內卷’行業有望通過整治低價無序競爭、退出落后產能等方式,促使價格回升,修復自身盈利能力,此前相關行業漲幅明顯。疊加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世紀工程’開工、海南自貿港封關、WAIC 2025開幕、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等利好接力,涌現出較多的結構性機會,共同助力市場走強。”
雖然大盤點位已超出去年“924”最高點,但此輪行情的特征較“924”時期有所不同。
某大型券商策略首席認為:“首先,上一輪基本全部是政策的預期,這一輪的話,一來整個基本面的改善是比較順暢的,經濟和上市公司的盈利修復速度都挺快;第二,從增量資金的角度來看,上一輪基本上以個人投資者為主,這一輪個人投資者和中長期資金相對比較均勻,所以整個行情也走得更穩健一些。”
程強則表示,雖然當前點位與去年高點相差不多,但驅動內核已從政策脈沖刺激轉為“長期制度優化、政策‘組合拳’+流動性寬裕、長錢入市+經濟復蘇、產業升級”三位一體的健康結構。其認為,后市持續性或將更佳。
此外,本輪行情,驅動大盤的主力板塊較“924”也有所不同。
據Choice數據統計,去年“924”期間,申萬一級行業中,漲幅排名前10的行業分別為美容護理、計算機、非銀金融、電子、電力設備、傳媒、醫藥生物、國防軍工、通信、食品飲料。
相比之下,今年6月以來,漲幅排名前10的行業分別為通信、有色金屬、電子、綜合、國防軍工、機械設備、電力設備、鋼鐵、傳媒、醫藥生物。
由此來看,去年“924”期間,曾作為行情主力的大消費板塊在近期表現較弱。

今年6月以來各申萬一級行業指數表現
據Choice數據統計,今年6月以來,食品飲料、美容護理、家電行業等大消費行業在31個申萬一級行業中漲幅倒數,與“924”時期相比可謂冰火兩重天。
對此,東吳證券食品飲料行業首席分析師蘇鋮向記者表示,“今年仍然看到消費整體承壓態勢,提振消費有待更大領域落實,6月單月社零里面餐飲僅增0.9%,這是非常低的一個數字,雖然受短期'限酒'影響比較極端,但也反映了真實消費力和消費意愿處于低位。”
隨著市場突破前高,目前市場樂觀情緒漸濃。在今日采訪中,多家券商的相關首席就行情后續的演繹節奏表達了看法,“慢牛”是主流觀點。
上海證券研究所所長花小偉向記者表示,雖然經歷了一段時間的上漲,但當前A股的估值仍然不貴。截至2025年7月31日,深交所創業板與上證所主板A股平均市盈率處于近15年的50%分位數以下,深交所主板估值偏貴處于67%分位數;上證所科創板則處于上市以來的55%分位數。
在他看來,后續股市機會仍然較大,有望成為新的“財富錨”,“在當前其他大類資產收益率不佳的大背景下,已經體現了較好的財富效應的股市估值仍然不高,疊加政策層面的持續鼓勵呵護,我們認為后續股市仍然具有較好的機會,有望成為未來中國百姓新的財富錨。”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一些券商還對后市給出了點位的判斷。上述頭部券商策略首席預計,“上證指數今年內的高點在3800-4000點,未來的行情也會更全面。”
而在一片看多聲中也有一些注意事項。程強向記者表示,當前市場已具備基本面(產業升級、技術突破)、資金面(長錢主導、多路資金共振)、政策托底(強監管護航、政策“組合拳”)三大慢牛基石,但仍需警惕流動性結構分化與外部政策反復。
盡管今日大盤強勢站上新高,但從市場內部來看,上漲個股和下跌個股家數都有2000多只,因此結構性依然重要。
今年來,“小微盤+銀行”的組合收益率較高。那么,這類結構接下來是否仍然有配置價值?還是風格會有所轉向?
對此,多位接受記者采訪的分析師大多表示,未來的行情可能仍然偏成長。
周浦寒指出,“結合低位挖掘與產業邏輯,建議關注有望受益于成長行情擴散的相關行業,如國防軍工(航天裝備、軍工電子)、醫藥生物(醫療器械)、AI(半導體、計算機設備、IT服務、互聯網電商、數字媒體、廣告營銷)、汽車(汽車零部件、乘用車等)。”
華金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鄧利軍則認為,當前來看,大盤成長和中小盤成長短期相對大盤均可能占優;A股短期將延續慢牛趨勢,可能繼續震蕩偏強,短期建議繼續逢低配置科技成長和周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