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對標國際巨頭!歷時24年造“分子橋” 中科院博士創立的能之光彰顯深厚實力

每日經濟新聞 2025-08-13 17:30:03

2001年,中科院博士張發饒響應國家招才引智號召,帶著高分子材料研究成果從日本歸國,在寧波經開區科創園500平方米的起步空間里創立寧波能之光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能之光”)。

24年后,這家以“高分子橋梁工程師”為技術標簽的企業即將登陸資本市場。從寧波經開區科創園孵化器“畢業”的能之光,走出了一條海歸創業者可復制的發展路徑。

招股書顯示,其核心產品相容劑貢獻95%營收,手握57項專利與國家級“小巨人”認證,現募資1.07億元劍指高端材料進口替代。而這條從實驗室跟跑到產業領跑之路,則始終有園區“畢業不脫管”的陪伴式服務護航。

科學家創業的“精密”生意

2001年9月,正值中國塑料助劑行業蓄勢騰飛的起點,一位名叫張發饒的科學家踏上了返鄉創業的旅程。

張發饒是中科院化工冶金研究所的博士,他結束了在日本NEDO、JST及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的科研生涯,回到家鄉寧波北侖,在寧波經開區科創園500平方米的起步空間里,創立了能之光。

懷揣對高分子材料的深刻理解,他將實驗室的接枝改性技術轉化為產業利器。張發饒博士彼時回國,正是響應國家招才引智的號召,決心在國內高分子材料尚處“跟跑”階段時,打造中國人自己的高端材料。

如今,作為持股51.13%的實控人兼核心技術官,張發饒正帶領這家深耕行業24年的企業叩響資本市場大門。

科學家對材料的精妙調控,化作了工業生產的核心利器。其中,相容劑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是材料王國里不可或缺的“橋梁工程師”,在高分子基材與助劑乃至助劑與助劑之間構建起牢固的連接,讓不同的組分得以融合,從而創造出界面結合更緊密、結構更穩定的高性能材料。

正是這份“精密”的生意,支撐起了能之光的主要營收:2022年至2024年間,相容劑產品分別貢獻了5.35億元、5.43億元和5.75億元的收入,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始終高居95%以上,毛利率也從12.19%穩步提升至16.91%。

與此同時,另一類功能高分子產品——粘合樹脂憑借其強大的粘接力、出色的耐候性和顯著優于傳統液體膠粘劑的環保特性,其應用觸角已伸向新能源、航空航天、電子電器等前沿領域。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功能高分子材料的收入占比從3.02%穩步提升至4.63%。其背后是中國熱熔膠市場蓬勃發展的支撐,行業數據顯示,市場規模已從2017年的172.28億元躍升至2022年的約253.20億元,年均增速高達8.01%。

此外,整個高分子材料行業邁向“環境友好”的大趨勢,如對低氣味、低VOC材料的渴求,也為能之光這類技術驅動型公司打開了更廣闊的應用空間。

正是行業空間需求持續被打開,能之光的盈利能力也在大幅飆升。報告期內,歸母凈利潤更是實現了從2186萬元到5594萬元的顯著躍升。2025年上半年,其業績透露出穩健的信號:1-6月實現營業總收入2.94億元,同比微增0.06%;凈利潤表現更為亮眼,達到2952.75萬元,同比增長10.81%。

值得一提的是,在能之光過去20多年發展歷程中,寧波經開區科創園發揮了不可替代的支撐作用。在多次擴產搬遷中,園區協同政府提供“陪伴式服務”:從新廠房選址的“一址一策”匹配,到環評安評“綠色通道”,再到政策延續申報的“專員代辦”。

從實驗室到產業化的跨越,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的轉變,能之光的成長歷程為更多海歸創業者提供了可復制的發展路徑。

低集中度市場的突圍

盡管身處客戶集中度天然較低的高分子助劑行業,能之光依然展現出了強勁且可持續的客戶拓展能力。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公司每年新增客戶數量分別達到528家、477家和439家,持續拓客能力顯著。

更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新增客戶的質量也在提升,同期平均每家新增客戶貢獻的銷售收入分別為5.62萬元、9.41萬元和6.71萬元,客單價整體呈現上升趨勢。若以凈新增客戶數量(即新增客戶減去流失客戶后的凈增長)衡量,報告期各期分別為46家、56家和73家,同樣保持穩健增長。這種持續的客戶獲取與鞏固能力,源于能之光精心構建的幾大核心競爭力。

在商業世界,深厚的技術底蘊與快速響應的產品開發能力是贏得客戶信任的關鍵基石。

招股書顯示,能之光掌握了包括超臨界技術、接枝改性技術、功能復合技術在內的多項核心技術,并成功實現產業化應用。這使得公司能夠根據客戶具體的生產工藝特點和性能需求,精準開發高性能、高品質的定制化產品配方。例如,面對光伏電池技術從P型向N型的快速迭代,公司迅速開發出滿足新型N型電池封裝膠膜需求的一系列功能母料,及時響應市場變化。

報告期內,公司各年取得的產品創新數量分別為27個、26個和14個,體現了持續的創新能力。這種“量體裁衣”式的問題解決能力,讓公司能夠有效滿足客戶多樣化需求,并建立起穩固的合作關系。

在智能化趨勢下,領先的生產自動化和規模化能力保障了產品性能的穩定性與交付效率,提升了客戶滿意度。

招股書顯示,公司高度重視生產環節的智能化升級,著力打造全線數字工廠,尤其聚焦于提升定制化產品的生產自動化效率。通過逐年加大技術與設備投入,能之光已配備了全自動失重稱喂料系統、集中供料系統、高效輔料配制系統、數字化控制設備及自動打包系統等先進設施,并形成了溶液注入、螺桿組合、凈化處理等特色生產工藝。

其成熟的自動化、規模化生產體系為產品性能的一致性和及時供應提供了保障,滿足了客戶對穩定性和可靠性的核心訴求。

要讓客戶持續穩定合作,嚴格的全流程質量管控體系則是維系長期客戶合作的“安全網”。能之光建立了覆蓋從原料采購、生產過程、質量檢驗、產品入庫到售后服務全鏈條的質量管理流程,并確保其有效執行。公司已通過GB/T19001-2016/ISO9001:2015質量管理體系認證,這套嚴謹的體系為產品質量的持續穩定提供了制度性保障,增強了客戶合作的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能之光在運營效率上表現突出,其報告期內的銷售費用率分別為1.57%、1.87%、1.97%,管理費用率分別為3.43%、3.15%、3.34%,均顯著低于行業平均水平(銷售費用率行業平均約3.21%、3.31%、3%;管理費用率行業平均約3.88%、4.30%、4.58%)。

這些核心競爭力的協同作用,使能之光構建了一個穩定且優質的客戶生態圈。公司利用自身技術優勢和穩定可靠的產品與服務,贏得了包括金發科技(600143)、普利特(002324)、萬馬股份(002276)、會通股份(688219)、中天科技(600522)、中廣核技(000881)等國內知名企業的長期合作,并持續獲得“優秀供應商”“最佳服務供應商”等客戶贊譽(公司產品也曾獲4項國家重點新產品榮譽)。

同時,能之光成功將合作版圖擴展至全球行業巨頭,如LG、博祿(Borealis)、巴斯夫(BASF)和沙比克(SABIC)等,充分印證了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和客戶認可度。因此,即使在分散的市場格局下,能之光依然憑借其綜合實力,實現了客戶群體的有效拓展和深度綁定,合作穩定性強。

技術筑基 千億賽道擴產變現

能之光在競爭激烈的高分子材料領域贏得穩定客戶群的核心支撐,源自其深厚的技術底蘊和持續創新能力。

公司自成立以來,便專注于高分子接枝改性技術的產業應用,并以此為基礎構建了三大核心技術平臺:“高分子化學接枝改性”“高分子超臨界流體凈化”和“有機無機功能復合”。依托這些平臺,公司成功孵化出熔融接枝反應擠出技術、超臨界流體凈化技術、功能母料制備技術等多項核心技術。

這一系列領先技術的背后是研發體系給予的支撐和保障。招股書顯示,公司設立了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市級院士工作站等高端研究平臺,并組建了一支由14名碩博人才領銜、包含2名國家級高層次人才的技術團隊,形成了“人才-項目-技術-產品”的創新生態。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多年來所積累的技術實力也獲得了業界和官方的廣泛認可。公司不僅是高新技術企業,更被認定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彰顯了其在細分領域的領導地位。其技術成果還屢獲殊榮:2019年入選“浙江制造精品”及“寧波市單項冠軍示范企業”;2020年獲評浙江省“隱形冠軍”企業及獲批“浙江省企業研究院”;2022年榮膺“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

而截至招股書簽署日,公司已累計獲得57項發明專利授權(其中51項為自主研發),并成功參與了包括“國家火炬計劃產業化示范項目”“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項目及“寧波市科技創新2025重大專項”在內的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科技項目。這些榮譽和資質是公司技術領先性的有力背書,也是贏得客戶長期信賴的關鍵。

當前,能之光聚焦的高分子助劑和功能高分子材料市場正迎來廣闊的發展機遇,多個下游關鍵應用市場的規模持續擴大,比如中國改性塑料市場規模2023年已達2939億元,預計2024年將增至3107億元;中國鋁復合板市場2023年容量約133.11億元,2024年中國市場預計增至140.96億元;中國高阻隔膜行業市場規模2023年約132.38億元,預計2024年達142.98億元,增速都不容小覷。

此外,作為核心封裝材料的光伏膠膜也需求旺盛。2024年國內光伏組件產量達588GW,同比增長13.5%,直接拉動上游材料需求。同時,整個行業向“環境友好”(如低VOC)方向發展的趨勢也創造了新的增長點。

基于技術認證與市場增量,能之光募資計劃直指進口替代。招股書顯示,公司計劃募集資金10658.45萬元,分別投向功能高分子材料擴產項目和研發中心建設項目,進一步擴大產能和提升研發實力。

特別是功能高分子材料擴產項目,將重點增加低VOC系列、粘合樹脂和功能母料的產能,目標直指目前主要被陶氏、三井等國際品牌占據的高端應用市場。

通過本次募投項目的實施,能之光旨在把握市場機遇,鞏固其技術領先地位,并實現更廣闊的業務增長。

這場始于科學家初心的資本之旅,正在重新定義技術型企業的成長范式。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企業 寧波市 中科院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