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四川頻道

每經網首頁 > 四川頻道 > 正文

眉山丹棱 :“三個含量滿滿” 賦能鄉村全面振興

眉說之言 2025-08-12 21:09:31

今年上半年,眉山市丹棱縣一產增加值同比增長3.8%,領跑全市并高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這座四川盆地西南角的小城,正以實際行動悄然開啟通向農業強縣的未來之門。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鄉村產業振興科技攻關行動工作推進會在丹棱縣召開。同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西南中心與丹棱縣簽署了鄉村產業振興行動試點縣合作協議,攜手踏上科技賦能產業振興的示范新征程。

為何選擇丹棱作為試點縣?答案,就蘊藏在滿滿的“三個含量”之中。

生態為基 滿滿“含綠量”筑牢發展底色

依托地處成都平原西南邊緣的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優勢——年均氣溫16.8℃,無霜期長達312天,加之黃壤土pH值5.6-6.8、有機質含量高的天然稟賦,這里孕育了18萬畝優質晚熟柑橘。

先天優勢為基,后天守護為要。丹棱深知,品質是品牌的根基。“好果子的秘訣在于全縣推廣的‘雙替雙升’行動,用有機肥替代化肥,用綠色防控替代化學防治,以此促進土壤、大氣質量和農產品品效雙提升。”丹棱縣桔橙產業發展規劃研究中心主任鄧明雪道出了關鍵。

眼下,在曾誕生過不知火“果王”的四川丹橙現代果業有限公司種植基地,果子正值蓬勃生長期。基地嚴格執行“雙替雙升”行動,顯著減少了化肥和農藥用量,持續提升著柑橘品質。“我們每年每株果樹施用兩次有機肥,每次用量25-50公斤不等。同時,在果園布置黃板、誘引球和太陽能誘蟲燈,并引進了高壓彌霧打藥系統。”基地負責人羅列著為生態綠色種植作出的一系列舉措。

支撐“雙替雙升”取得成效的核心要素,是科學施用有機肥以改良土壤、提升地力。這背后,丹橙果業有機肥廠功不可沒。該廠通過自動化高溫好氧發酵、添加微生物菌種增效以及陳化腐熟等先進工藝,將令人頭疼的畜禽糞污和爛果廢枝,轉化為高附加值的有機肥產品,成功串聯起一條生態與經濟雙贏的“循環鏈”。

如今,該縣有機肥使用覆蓋率已超過80%。隨著農業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有機肥正成為當地農耕首選。

“雙替雙升”行動在該縣規模推進的同時,個體的智慧也在田間地頭悄然綻放。在張場鎮金峽村,“稻鴨蛙魚”立體種養模式,形成“蟲喂鴨、草養魚、糞肥田”的生態閉環。“不使用任何化學農藥就能種植出綠色、有機水稻,每斤大米能多賣2.5元。”種植戶方聰的增收賬,正是生態效益轉化的生動體現。

丹棱縣依托良好的生態本底,堅定不移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生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些扎實的探索與顯著的成效,為成功推進鄉村產業振興行動試點縣合作協議奠定了堅實基礎。

科技賦能 滿滿“含新量”激活產業動能

4月下旬,丹棱經開區食品園區,華南農業大學丹棱食品生物智造研究院揭牌。這是華南農業大學在四川首個合作的生物智造產學研融合創新中心,將為丹棱搶占生物制造賽道注入強勁動能。

“研究院是一個集生物技術研發、農產品高值化加工、健康食品創新于一體的綜合性科創平臺。”研究院首任院長、華南農業大學教授方祥介紹。

研究院的揭牌,正是丹棱縣以科技為犁、深耕產業沃土的生動縮影。

向科技要效益,早已成為丹棱“三農”工作的鮮明底色。丹棱縣組建起覆蓋糧油、柑橘等主導產業的專家服務團隊,經常活躍在生產一線,成為連接實驗室與田間地頭的“橋梁”。在該縣齊樂鎮果園里,果農在專家指導下應用“留樹保鮮”技術,讓不知火等柑橘錯峰上市,價格翻了一番;在紅石村,“生草栽培”技術的推廣,既抑制了雜草,又改善了土壤,生態與經濟效益雙贏。

堅實的科研投入結出累累碩果:丹棱已成功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農作物新品種7個,牽頭制定地方標準10余項,累計取得新型實用專利10余個,發表高水平研究論文20余篇,更榮膺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區域農業科技創新的“硬實力”不斷彰顯。

科技賦能,產業煥新。今年1月,“丹棱凍粑”首條標準化生產線正式投產,徹底改變了該產業以往“作坊式”“手工化”的生產模式。“果小酒”品牌的創立,顯著延長了“丹棱桔橙”產業鏈,提升了整體附加值。

從生產車間的自動化升級,到田間地頭的實用技術革新,再到實驗室里的尖端生物智造探索,丹棱縣正聚力擁抱科技。這源源不斷的創新活力,正深度融入產業肌理,激活發展新動能,驅動著傳統農業向高質高效轉型升級,為鄉村產業振興描繪出充滿希望的科技圖景。

人才聚力 滿滿“含智量”驅動全鏈升級

目前,正是農作物生長的關鍵期。齊樂鎮龍鵠村的柑橘園里,丹棱縣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袁興亮正蹲在地頭,手把手指導果農做好高溫下的柑橘管護:“水分‘少量多次’,疏果修枝一定要科學!”這樣下沉一線的農技服務,在丹棱已是常態。

丹棱農業的堅實脊梁,正是一支扎根鄉土、經驗豐富的本土人才隊伍。

多年來,丹棱縣圍繞柑橘品牌,持續開展全縣輪訓、連續13年舉辦種植技術“大比武”及“果王”評選,構建起龐大“人才庫”。目前,該縣已有2300余名果農獲種植“綠色證書”,職業果農隊伍壯大至8萬余人,占農村人口的73%。

“農業高質量發展,單靠‘土專家’不夠,但丘陵小縣吸引高端人才扎根不易。”丹棱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楊鴻坦言,破題之道在于“不求‘為我所有’,但求‘為我所用’”。與中國農科院農經所西南中心的合作,正是這一思路的實踐。

西南中心將如何助力丹棱農業高質量發展?楊鴻詳解三大核心功能:

高端智庫,提供科學決策。共建農村微觀數據固定觀察點,精準采集分析丹棱農業農村發展數據,精準把脈現狀,深度診斷問題,為科學決策提供支撐。

產業振興,打造示范樣板。整合種業、耕地、農機等多領域資源,支撐丹棱創建“鄉村產業振興示范區”,集成前沿科技,探索丘陵地區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路徑,打造可推廣樣板。

育才賦能,提升干部素質。聚焦本地需求開展培訓,提升“三農”人才和干部的政策水平、專業素養與實踐能力,鍛造本土化專業化“三農鐵軍”,夯實丹棱農業農村現代化人才根基。

楊鴻表示,此次合作是丹棱縣柔性引才、巧借外力的關鍵一步。通過西南中心這座“橋梁”,該縣將高效鏈接國家級前沿智力資源,有效破解高端人才瓶頸,為丘陵小縣探索農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開辟出一條科技賦能新路。

責編 胡玲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