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成都獨立戲劇的“野生”力量:劉正東與他的化工場

每日經濟新聞 2025-08-12 18:07:27

8月初,成都文殊坊旁,劉正東正忙碌于“煙囪里26M”戲劇藝術綜合體的建設。作為化工場聯合創始人,他致力于打破戲劇與大眾界限,讓戲劇滋養生活。從廢棄化工廠到如今的戲劇綜合體,化工場已成為獨立戲劇的孵化中心。劉正東表示,希望這里成為展現戲劇魅力與人的溫度的場域,鏈接更多人,擴大戲劇影響力。

 每經記者|謝陶    每經編輯|唐元    

劉正東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謝陶 攝

八月初的成都,文殊坊旁的僻靜巷子里,一座紅磚堆砌的高大煙囪格外醒目。

煙囪之下,一片嶄新的建筑空間肆意生長,不時傳來零星的裝修聲。劉正東脖子上圍著汗巾,干勁十足地用電鋸調整木料的長度。這些木料不久將用來搭建并完善一個小型當代獨立戲劇博物館,這件事他心心念念了許久。

很久之前,劉正東還是一個“嚴肅的戲劇人”,時常關心“詩與遠方”。如今,按照他的話來講,“完全就是個戲劇民工”,惦記的都是“糧食和蔬菜”。可能前一個小時他還在和來自紐約的劇作者探討劇本,后一個小時便一頭扎進了工地,操心起空間細節的改造。

眼前這片剛剛試營業的全新空間——“煙囪里26M”,不只是一座建筑空間,更是一個以戲劇演出為核,包含了當代獨立戲劇博物館、藝術工作室、錄音棚、酒館、療愈空間、咖啡店等多元業態的戲劇藝術綜合體。

“我希望它是一個可以展現戲劇魅力與人的溫度的場域。”劉正東說。

煙囪里26M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謝陶 攝

作為成都獨立戲劇廠牌——化工場的聯合創始人,劉正東在過去十余年的時間里,扎根城市不同的角落,用自己的方式,打破戲劇與大眾的界限,讓戲劇真正滋養生活,打造出一個個寶貴的、屬于獨立戲劇的生態。

“以前,可能我還會野心勃勃想要開創所謂新的戲劇美學或流派。現在我更關心的是劇場里的每張桌椅板凳、每片空間的布局變化、每個年輕演員的順利登臺,”劉正東向記者分享道,“我希望退到幕后,引入更多年輕的戲劇力量,讓獨立戲劇走得更遠。”

劉正東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謝陶 攝

邊緣

劉正東成長于內蒙古包頭,那是北方的邊緣地帶。他所傾心的實驗性、先鋒性的舞臺劇,在這個萬物快速流變的時代,又何嘗不是另一種“邊緣”。

在戲劇演出行業浸潤十年,看過國內外大大小小的獨立戲劇之后,劉正東萌生了打造一個小型空間,做自己喜愛的戲劇的想法。2018年,他與幾位朋友在成都聯合創立了獨立戲劇廠牌——化工場。“我們一致認為,成都擁有獨立戲劇的土壤,這里有優秀的創作者,也有較大規模的受眾。成都市場對于獨立戲劇的接受程度,并不亞于北京和上海。”

幾經周折,劉正東在成都東邊的崔家店找到一家廢棄的化工廠,占地400平方米、層高接近9米,周圍是一片荒地,完全符合他對劇場的需求。

盤下廠房后,劉正東親自上陣,帶著3名工人一邊研究一邊改造,重做防水、加裝樓梯,最重要的是給房頂的6根大梁都裝上燈架,讓整間廠房都“沐浴”在燈光中,消除了傳統意義上“舞臺”與“觀眾席”的明確界線。

不同于傳統劇場,化工場沒有固定的舞臺和觀眾席,而是擺放著許多腳手架、鐵桶、鐵箱子等。每一場演出都是“就地取材”,臨時搭建。一切為了戲劇服務,空間與場景都是自由的。

成都化工場實驗藝術空間內部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以此為原點,劉正東和團隊開始用戲劇點亮這座城市的邊緣。2019年1月,化工場正式對外開放,沒有過多的宣傳推廣,憑借小眾、獨立的魅力,很快吸引了來自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劇團和獨立戲劇人。

隨著《美麗新世界》《許仙》《芝加哥》《羊的詩》《高跟我最美》等深受觀眾喜愛的話劇和音樂劇在化工場登臺、走出,這個看似邊緣的地帶一躍成為了當時成都乃至國內戲劇的中心之一。“事實上,當時化工場支付給演員的報酬在業內來說并不算多。但每一次的活動招募,都有很多外地戲劇人主動前來。”劉正東說。

化工場的眾多戲劇代表作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謝陶 攝

中心

畢業后,劉正東相繼在成都市話劇團和四川人藝工作。一直以來,兩者都是成都戲劇文化的中心。

早期的化工場是一個單純戲劇演出的載體,后來隨著演出的累積、戲劇人的聚集,化工場的定位也逐漸發生著變化,這里更像是一個充滿自發性與創造性的“線下社區”。

人們可以在這里找到各類戲劇,如象征主義、批判現實主義、荒誕戲劇、環境戲劇等。當然,更重要的是——這里還有一群真實表達自我、善于獨立思考的戲劇人。“如果說初期的化工場是自我的信馬由韁,那么后來它承擔起了更大的責任,成為了一個獨立戲劇的孵化中心。”劉正東說。

化工場城市音樂劇團《造夢工場》結合空間打造沉浸式演出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那段時間,除了引進、孵化專業的獨立戲劇,劉正東有時也為學生作品免費提供演出場地。像是四川音樂學院2015級音樂劇班就在化工場舉辦了畢業演出,11名大四學生在兩個小時里,演繹了16首迪士尼、百老匯和中國經典音樂劇唱段。“我們希望讓每一個有熱愛的人能找到屬于自己的舞臺。”劉正東說。

后來,為了支持獨立戲劇人,化工場還發起了藝術家駐留的“化合計劃”, 面向國內青年戲劇藝術家征集作品,藝術家負責創作,化工場負責其余幕后制作及運營,共同打造精品戲劇。

雖然這個計劃于2022年被迫終止,但它仍代表著化工場某一段時間的價值追求——挖掘新生力量,創造更多可能性。“當時我們有過許多大膽的創作計劃與發展規劃,但由于戲劇市場的整體乏力,我們只好選擇蟄伏……”

說的是選擇蟄伏,但劉正東和化工場的創始團隊沒有停下腳步,他們始終在尋找更中心、更具影響力的空間。

無論是2020年在寬窄巷子打造的“櫥窗劇場”,還是在錦江賓館附近經營的“沉浸式音樂劇酒吧”,抑或是2023年在麓湖煥新的化工場CHEM-THEATER,劉正東一直在探索一個可以與多元業態實現鏈接的“中心”,吸引更多的人走進劇場。

CHEM-THEATER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生態

“我不僅是設計,還是監理、材料工、木工、水電工、搬運工。”劉正東笑著向我介紹起這片全新的空間。

這里的前身是擁有著60余年歷史的成都人民飯店,整個飯店占地10來畝,劉正東租下了300平方米,以大煙囪下的鍋爐房和洗衣房為核心,打造一個戲劇藝術綜合體。

主打的劇場“化工場”占據了核心位置的100平方米,其余地方被切割成一個個小空間,大的60到70平方米,小的僅10平方米左右,錯落有致地聚合在劇場四周。這便是“煙囪里26M”的初始形態。

8月初的周末,夜鶯編導的新戲《秋風嘆》連續上演了兩場,這是一出發生在晚清、以女性先行者秋瑾的故事為原型創作的歷史情感話劇。“化工場”的粉絲慕名而來,對這個新場贊不絕口,劉正東也鼓足了干勁,“我希望這里可以成為一個展現戲劇魅力與人的溫度的場域,更為重要的是一個可以以戲劇為媒,鏈接更多人的多元生態。”

煙囪里26M內部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謝陶 攝

如今,劉正東的想法正在得到一一回應,一群素不相識的陌生人聚集在這片新的空間,變成了伙伴、鄰居、搭檔。圍繞著化工場劇場,過場藝術工作室(Non-place)、巴別塔雞尾酒(BABEL SPACE)、琉璃萬事屋、平行交叉·咖啡實驗室以及曉蟬院(學·養·戲劇·療愈工作室)等相繼扎根、生長,悄然改變著文殊坊附近的文旅及消費生態。

新空間里,接下來還會專門設置一個當代獨立戲劇博物館,它將盡可能對全國獨立劇團的內容進行集中展示,包含戲劇書店、劇本檔案館、影音區等部分。同時,演出空間也將向全國各地的劇團開放,“我們期待跟更多的戲劇好友,一起共創這里的生態,無論是戲劇創作、還是商業合作,我們都希望它是一個有凝聚力跟感染力的空間。”

“戲劇這個東西本身不掙錢,也沒有人愿意投錢,但同時全國各地總有那么一小撥人在堅持喜歡這個東西。我希望能夠持續擴大戲劇的影響力,讓那些微乎其微的力量和聲音,被看見,被聽見。”劉正東分享道。

“也許我才華有限,但你看,我有使不完的力氣。”采訪結束時,劉正東向我開著玩笑,徑直走向屬于他的“工地”。一如多年以前,他孤身一人從邊緣的內蒙古,來到這躁動的盆地中心。

幕布落下,幕布升起,喜怒哀樂,漸次登場。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