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8-07 16:38:51
8月6日,全新小鵬P7正式亮相。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表示,此次未公布預售價,期待用戶心中已有合理定價。他透露,新車設計“顏值重要性領先科技半個身位”,并強調設計屬科研一部分,已給予造型團隊更高權重。何小鵬期待P7重新成為小鵬圖騰,重新進入20萬元純電轎車市場三強。摩根士丹利分析師稱,新款P7在提升小鵬高端品牌形象上至關重要。
每經記者|孫磊 每經實習編輯|余婷婷
8月6日,全新小鵬P7正式亮相并開啟預售。在新車亮相的發布會上,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直言這是其最期待的一場發布會。在現場,何小鵬說話的音調似乎都高了幾度。
與此前小鵬汽車產品的預售不同,當晚并未公布新車的預售價。“相信用戶已經在心里對這款車有了合理的定價,我們決定不在本次發布會上介紹預售價格。正式上市的時候將會跳過講解環節,直接公布最終售價。”何小鵬說。
盡管如此,仍有不少消費者表達出了購買意愿。官方數據顯示,全新小鵬P7在6分37秒實現了小訂突破1萬輛,而這也被視為何小鵬當晚連發數條微博的原因之一。
“顏值重要性領先科技半個身位”
相比于在售的小鵬P7,全新小鵬P7采用了最新設計語言,突出了“科技”和“未來”元素。何小鵬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直言,當前汽車的消費需求發生了不少變化。“我們以前是科技第一,今年之后改為顏值第一,科技領先;我們以前是顏值讓位于科技,現在如果顏值跟科技兩個‘兄弟吵架’,那對不起,顏值優先。同等重要,但是‘顏值’領先半個身位。”
何小鵬認為車輛的設計也屬于科研的一部分,并表示造型設計屬于消費者購車時重點關注的方面。“為什么(設計)就沒有(與AI訓練)同等的研發投入呢?我們給了造型(團隊)更高的權重、更多資源,在上海租了兩棟樓給造型團隊,要啥給啥。”何小鵬說。
對于全新小鵬P7,何小鵬此前直言“全新的小鵬P7可能是我們有史以來情感投入最大的一個項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何小鵬表示:“我們想既要做到好看,也要做到差異化,這兩個很難同時做到。有很多時候好看了做不到差異化,差異化了又不好看,真的很難。”
在談及為何不將全新小鵬P7設計成類似保時捷的外觀時,小鵬汽車造型中心總經理王潭表示:“設計本身是產品屬性的一部分,它一定要和能夠誕生出這樣產品的公司的品牌調性吻合,就是敢為人先。我們要做有創造的東西,然后用科技和創造做引領,讓我們的消費者受益。”
在被問及全新小鵬P7的內飾設計是否與小米SU7相似時,王潭解釋稱:“我也看到網上的一些風評,說(全新小鵬P7)方向盤跟某某很像。這是一個非常經典的T型三輻方向盤,包括衛星鍵。其實就是在車輛運動中最方便地切換駕駛模式,這是功能趨向的東西,只是我們把它和設計進行了非常好的融合。”
“期待P7重新成為小鵬汽車的圖騰”
全新小鵬P7可以看作是此前小鵬P7的換代車型。“P7也好P7i也好,我認為都是第一代的P7,而今天推出的全新P7是P7i的下一代。P7+和全新P7都是P7大家族的成員,一個針對家庭,一個針對運動、顏值、個性,但是這兩款車都很科技。”何小鵬說。
作為小鵬汽車的首款轎車產品,P7對小鵬汽車有重要意義。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11月,小鵬P7累計交付量為11371輛,成為當時新勢力車企中最快實現交付破萬輛的車型。不過,在這之后很長一段時間里,因為產品力不足、市場競爭加劇,以及小鵬汽車內部調整等因素,小鵬P7的市場表現不盡如人意。
對于全新小鵬P7之后的市場表現,何小鵬表示:“我期待P7會重新成為小鵬汽車的圖騰,重新進入20萬元以上三強。我認為以前(20萬元以上的純電轎車)是一強(特斯拉),后來小鵬P7和比亞迪漢沖進去變成三強了。隨著全新小鵬P7的發布,我認為它又重新進入到三強的體系里。”
不過,何小鵬也承認當前的市場競爭依然非常激烈:“我們還在‘血海’中游泳,甚至現在還沒游到紅海。不管是小鵬還是其他公司都正在努力地游。我們希望把P7進一步拔高,讓它的設計、性能、科技、細節、品質、安全都達到全新高度。”
此外,何小鵬也談到了造車的“木桶理論”:“很多時候,企業很容易只看長板,但我覺得另外兩個板也很重要。一個是短板,因為木桶理論短板最可怕。第二個就是中板,有些公司認為70分是中板,有些則認為75分或者80分才是中板,我覺得把中板平均拔高也很重要。全新小鵬P7的目標是無短板,中板都很高,有幾個長板。”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Tim Hsiao等發布報告稱:“除了駕駛性能外,新款P7還憑借精致的設計和沉浸式座艙技術吸引了市場的關注。但由于2024年月均銷量降至1400輛,市場對全新P7預期保守,這為潛在的驚喜表現留下空間。相比走量的MONA和G系列SUV,P7在提升小鵬高端品牌形象上至關重要。”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