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8-06 23:52:24
作為我國“經濟第一城”,上海被認為是國內最早發力具身智能領域的城市之一。早在2023年印發的《上海市促進智能機器人產業高質量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就提出,將重點攻關具身智能等先進技術。根據最新方案,到2027年,上海要實現“三百”,即集聚百家行業骨干企業、落地百大創新應用場景、推廣百件國際領先產品,并推動核心產業規模突破500億元。
每經記者|楊歡 每經編輯|劉艷美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0705541
8月6日,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上海市具身智能產業發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提出,到2027年,實現具身模型、具身語料等方面核心算法與技術突破不少于20項;建設不少于4個具身智能高質量孵化器,實現百家行業骨干企業集聚、百大創新應用場景落地與百件國際領先產品推廣,上海市具身智能核心產業規模突破500億元。
為打造應用示范標桿,《方案》明確,立足上海市行業優勢,以物流裝配、工業制造、商業零售、醫療康養、家政服務等領域為牽引,開展場景征集與任務揭榜,探索具身智能應用新業態,對產業創新融合示范應用項目,按照核定項目總投資,給予最高20%且不超過1000萬元支持。
解讀:作為我國“經濟第一城”,上海被認為是國內最早發力具身智能領域的城市之一。早在2023年印發的《上海市促進智能機器人產業高質量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就提出,將重點攻關具身智能等先進技術。
彼時,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盧策吾曾表示,具身智能相關大模型、機器人產品的開發周期較長,需要政府部門對技術研發投入和起步階段的開發團隊給予更多扶持和關注。“‘處處都有機器人’是一件投入很大的事情,但只要能跨過起步階段這道坎,開始規模化,雪球就會越滾越大。”
時至今日,上海機器人產業規模約占全國三分之一;上海還是全國首個機器人密度納統城市,工業機器人密度位居全國首位。在上海舉辦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上,超150臺人形機器人同臺亮相,這是國內人形機器人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展出。
國際知名機構高盛預測,到2035年具身智能可替代全球25%制造業崗位。今年初,國務院把“具身智能”寫進政府工作報告,釋放出大力發展未來產業的強烈信號。以北京、深圳為代表的地方政府率先響應,發布具身智能三年行動計劃。
上海也進入密集布局。上個月中旬,上海市政府常務會議上提出,具身智能是人工智能與物理世界交互融合的前沿領域,被視為突破AI發展瓶頸的關鍵路徑。上海要發揮大模型、機器人、算力基礎設施等領域先發優勢,促進具身智能產業發展。
根據方案,到2027年,上海要實現“三百”,即集聚百家行業骨干企業、落地百大創新應用場景、推廣百件國際領先產品,并推動核心產業規模突破500億元。
據了解,當前上海已煉就MiniMax、階躍星辰等四大基礎模型,累計有82款大模型通過備案。以厚實模型為家底,上海明確在具身智能領域重點攻關感知決策模型、運動控制模型、具身系統技術、具身語料技術、自主操作系統五大方向。
浦東是上海重點布局的具身智能機器人集聚區,此前已發布《具身智能產業支持16條政策》,涵蓋“技術創新”“應用推廣”“場景示范”等六大方向。在上海浦東新區的模力社區,中國首個異構人形機器人訓練場已于1月啟用,首期能容納超過100臺人形機器人同時訓練。
上海召開夜間經濟發展座談會
據“上海商務”消息,8月4日下午,上海市召開夜間經濟發展座談會,聽取10位夜間經濟人氣地標、夜生活好去處首席執行官代表,以及9個區商務部門關于促進夜間經濟發展有關情況的介紹。會上提到,作為上海的閃亮名片,夜間經濟還具有很大的消費潛力和發展空間。持續提升夜間經濟能級,需要政府和市場形成合力。下一步要加強機制完善,市區兩級要建立多部門協同工作機制,各區要建立由分管副區長掛帥,多部門協同推進的聯合工作機制,形成工作合力。
江蘇省長再度“點名”蘇超
據《新華日報》消息,8月5日,江蘇省政府召開促消費工作專題會議,省長許昆林主持會議并講話。他表示,要把擴大服務消費作為長期性、抓手性工作,加強“吃住行游購娛”全鏈條整合,以“賽事+文旅”推動文旅體商深度融合,持續放大城市足球聯賽等賽事溢出效應。此前(6月13日),江蘇省政府召開經濟運行調度會議,許昆林曾強調,要全力以赴服務做強國內大循環,積極發展消費主導型經濟,充分發揮城市足球聯賽撬動作用,促進文旅體商深度融合。
湖北提出加快建設“中國藥谷”
8月4日,湖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忠林在武漢調研生物醫藥和高端醫療裝備產業發展,強調要加快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藥谷”。王忠林強調,生物醫藥和高端醫療裝備產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引領發展風口的朝陽產業,前景廣闊、大有可為。要高度重視、搶抓機遇,更大力度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加快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培育壯大醫療健康領域新質生產力。
長江中游三省建立區域協同標準化“共同體”
江西、湖北、湖南三省市場監管局于近日聯合發布推進長江中游三省區域協同標準一體化發展的有關實施意見,正式啟動長江中游三省區域地方標準協同機制。據悉,此次發布的實施意見提出,長江中游三省將共建標準體系,圍繞農業農村、生態文明、消防安全、文化旅游、公共服務等領域先行先試,采用統一立項、編號、命名方式,共同制定和實施一批區域協同地方標準。
北京市餐飲行業協會倡議:聯合抵制“內卷式”競爭
北京市餐飲行業協會8月5日發布倡議書指出,“內卷式”惡意競爭,會嚴重擾亂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擠壓企業合理利潤空間,侵蝕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根基,更阻礙整體經濟的提質增效。
倡議書提出,規范價格與補貼:不得為排擠競爭對手或獨占市場,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傾銷;不利用市場優勢地位強制交易相對方(如下游商家、供應商)承擔不合理比例的補貼份額;不通過“流量傾斜”“搜索降權”算法等手段變相強制參與非自愿的價格戰;堅決抵制“二選一”“獨家合作”等排除、限制競爭的壟斷行為。
《2024年中國電競行業職業發展報告》發布,全面帶動二三線城市青年就業
近日,上海市電子競技運動協會發布《2024年中國電競行業職業發展報告》,報告數據顯示,2024年電競行業全職崗位突破65萬大關,其中80%集中于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及杭州、武漢等新一線城市。這些崗位在穩住當地就業基本盤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然而更值得關注的是靈活就業的爆發式增長——通過線上電競平臺創收的從業者已達千萬量級。


在這些靈活就業者中,超過五百萬人分布在三線及以下城市。以頭部平臺比心APP為例,電競指導員群體在三線及以下城市的從業規模尤為龐大,這些青年通過線上接單構建起與傳統就業互補的“第二勞動力市場”。數據顯示,日均工作8小時以上的電子競技指導領域從業者月均收入可達5713元,其中30%的日收入超過500元;即便是日均工作4—8小時的兼職型從業者,月均收入也能達到1590元。
暑期國內熱門旅游目的地TOP10出爐
暑期過半,國內多地出行熱度持續高漲。日前,美團發布《2025暑期熱點及趨勢報告》顯示,7月以來,美團App首頁“酒店住宿”搜索量同比增長48%,“機票”搜索量同比增長99%,“旅游團”搜索量同比增長42%,“周邊游”搜索量同比增長48%。
避暑成為游客的核心訴求,“避暑游”搜索量大幅上漲,同比增長47%,西北、東北、西南地區成熱門目的地。“水上樂園”搜索量環比增長176%,“漂流”搜索量環比增幅超247%。
從目的地分布上看,一二線城市持續領先,暑期國內熱門旅游目的地為:北京、上海、西安、南京、成都、廣州、鄭州、重慶、洛陽、杭州。

同時,下沉市場熱度加速攀升,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上饒、煙臺、湖州及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等小眾城市位列熱度增長最快的TOP5,體現出旅游目的地的分散化和個性化趨勢。

此外,“飽腹需求”轉向“精神滿足”,人文古跡類景區客流量占比18.9%,萬歲山武俠城、中山陵景區、西安博物院位列熱門預訂景區TOP3。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